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一章 使者的消息 (第1/2页)
贵山城的李牧之也没有好担心的。 匈奴和乌孙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集中攻击的时间较为单一。 一般来说,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阶段往往是秋季。 冬季的时候,每个部落都忙着畜牧牛羊,接生之类的工作。 等到春夏之季,又要把牛羊赶到放牧的草原。 因此,只有秋季,众人吃饱喝足,才能征召齐士兵前去发动攻击。 这也是多年来匈奴一般都是在秋季侵犯汉朝边境的原因。 巨大的马场上,不断有马夫驾驭着马匹。 大宛拥有巨量的马匹,绝大部分都来自库里斯马场。 这座马场建立在贵山城外三十公里的地方,应该也属于沙漠绿洲之地,在导游的带领下,李牧之好奇的观察着,马匹数量极其之多,是为罕见,珍贵的天马在这里也有不少。 李牧之也是眼睛发亮,若这是大明的马上就好了。 “许多西域的贵人都喜欢来我们这里购置马匹,无论是缰绳还是套件都能打做,只要想要什么,我大宛都能够找出来,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购买的。” 大宛的辅国侯自豪地向众人介绍。 “咦!” 李牧之向前走了几步,一座马厩中,一匹通体褐草黄的马匹耷拉着脑袋,脑袋前的一缕金黄色的长毛,看起来极为显眼,鼻息发出噗嗤的声音,右前蹄弯曲,踩了踩左蹄,听到动静后抬起来头。 “这皮马很通人性哎!” 李牧之惊喜道,他感觉自己好像能体会到眼前马匹的情感。 辅国侯走上前来,笑道:“这匹是天马中的天马,和马场其他马不同,这匹马是两年前从沙漠中跑过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反正脾气十分不好,喜欢踩马,曾经和它同一个马厩的马匹都受过伤,后来,就单独关在了这里。” 李牧之听马匹伤人,立马熄灭了心中的心思。 “可惜了,一匹好马啊!” “伯乐常有,千里马不多见啊。” 李牧之感慨道。 马匹好像听出了意思,高高举起了前蹄,啼叫一声。 其他的马啼叫的声音大多比较低沉,而这匹马则不同,干脆。 “母的?” 辅国侯:“母马,如果愿意配合,找几匹上好的公马一起来交配,那一定能生出几匹上等好马,然而,她不配合,而且没有公马敢接触她。” “一只十分有脾气的马。” 马匹转头,拟人化的高傲。 “哎,找一些药草给它喂下,管它呢,只要育种成功就可。” 李牧之拖着下巴,仔细审视着。 语气和神态十分认真。 辅国侯尴尬笑道:“国王说,这是天意,不能强行违背,所以就一直没有处理。” 李牧之奥了一声,准备离开。 谁知道这匹小金毛马匹高声叫了起来,似乎有些发情的样子。 李牧之回头,正好对上马匹的两个眼珠子。 似乎....认定了自己? 辅国侯也是诧异和惊讶。 李牧之移动脚步,道:“乖一点。” 手试探地朝着马匹移动,马匹没有动静,拟人化的陶醉。 此种情况,辅国侯还真没有看过。 “它...好像看上你了,翕侯。” 李牧之呸了一声,这话有歧义。 “你想跟我走?” 李牧之:“点点头。” 马匹照做,小金毛还摇晃几下。 这就是主角的待遇吗? ...... 耳边呼啸,听不到声音。 周围的景象迅速地想后退去。李牧之紧紧夹着小金毛的马肚子。 “驾!” 绕了几圈后,李牧之渐渐也掌握了此马技巧。 辅国侯连忙上前,为李牧之拿过马绳。 “翕侯果然厉害,这匹马谁来了都不理,结果您来了,却立马乖顺起来,这真是天命啊!” 李牧之转身轻轻摸着小金毛的顺滑皮毛。 “这匹马,我要了。” 辅国侯面色为难,一时没有做好决定。 不过想到国王的叮嘱,还是同意了。 李牧之为马匹起了一个名字:“小金毛。” 回去的时候,李牧之骑着小金毛,脑袋钱的小金毛随风摇晃,灵性十足。 李牧之对此表示十分的喜欢。 贵山城内,居民恢复了正常的居。 真正的阴影,并没有使商队退却,反而还有了祝推作用。 许多商队从其他地方带来了许多大宛国需要的物资,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大宛国贸易的频繁。 有点像后世,经济低迷,靠扩军来完成。 最终导致发生惨烈的教训。 ...... 经过不懈努力,苏武和乌孙莫个高官搞好关系。 并且走老昆莫妃子的路线。 只可惜还是被否决掉了。 “只能暗地逃跑了。” 张骞把苏武叫过来,传授了自己知道的逃跑经验,并且把地图交给苏武,苏武咬牙道:“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心血的。” 乌孙十分热闹,固射王前来,举行了一场欢迎仪式。 苏武收买了了几个乌孙守卫,趁着夜色,逃之夭夭。 张骞手中紧紧捏着一条长布,叹了口气。 返身,准备修辞应对乌孙的询问。 另一边。 老昆莫做人很有一套,以极高的待遇迎接了固射王。 固射王心中也十分的舒服,他矜持地保持高傲。 大口喝着酒,来之前匈奴单于说的话都抛到了脑后。 搂着怀着的女子肆意大笑道:“请昆莫放心,乌孙和匈奴是兄弟之国,岂能任大宛国放肆,本王这次前来,就是来帮助乌孙杀杀大宛的锐气。” 老昆莫嘴角翘起,肥胖的身躯艰难地站立起来,举着手中的酒杯,做出哽咽的姿势,神情真挚道:“那就交给尊敬的固射王了。” 听完吹捧的话,固射王更是上头。 一副老大罩着乌孙的样子,金句频出,令坐下的乌孙大臣们时不时发出惊呼,热情高涨,不愧是乌孙的老大哥,伟大的匈奴。 有了匈奴人的帮助,其他人谁敢放肆。 酒席中还有一人,乌孙昆莫的儿子-大禄。 他紧皱着眉头,十分的不喜。 对于匈奴,大禄心中有着不同他人的想法。 看到其他人对匈奴固射王吹捧的样子,十分的不是滋味。 这时,有人拽了拽他衣袖。 他转身看去,原来是一位和自己较好的大臣右太仆。 掌管着一部分禁军,也算是乌孙不多和大禄一派的人。 乌孙右太仆低声道:“殿下应该趁这个机会和匈奴人打好关系,匈奴人对昆莫可是影响很大。” 大禄露出一丝抵触,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