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伊斯特兰的旅途_146、长篇大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46、长篇大论 (第2/2页)

   “不是,程曦,我感觉我无法让自己站在你那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罗夏虽然表情平静,但眼神里的悲伤与愤怒还是隐隐透出,毕竟他被人当做疯子过了好些年。

    “你得和你的过去和解,罗夏。”

    “哈哈!不必劝我,要是没有过去,那有现在的我。”

    “好吧!我们说到哪了?对了,梁漱溟,他还说过中国文化不是落后而是停滞了,不过在我看来,你停滞,别人向前,那不就是落后吗?”

    “你真是肤浅,除了科技,你认为西方的制度,文化就高人一等?而且你说的科技、民主,都是西方在摆脱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之后发明出来的,你知道西方和我们中国文化区别这么大,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洗耳恭听!”

    “早期的人类他们必须聚集起来才能生存下去,而西方人是偏向于集团生活的,中国人却是偏向于家庭、家族生活。西方人的集团最终形成了基督教,而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团体组织,也不可能形成这样的长久统一的团体组织,因为中国人的根在家庭,所以中国人一旦离开家庭走向社会,有两大顽疾:一散漫,二被动。西方的基督教两千多年到现在还是根深蒂固,而中国的团体组织“朝廷”呢?改朝换代了多少?”

    “你的说法倒是新颖。”

    “你第一次听到当然觉得新颖,一百多年前梁漱溟就说过了,你对梁漱溟,估计就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你就不会把书找来读一下吗?”

    “听你讲不是一样吗?继续吧!”

    “一个人的心理发育,本应和身体发育相应,但中国仿佛一个聪明的孩子,身体发育未全而智慧早开。因其智慧早开,转而阻碍身体发育,身体发育不健全,智慧最后也不能发育得圆满良好,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发展停滞就是因为“早熟”。公元前两百多年秦朝的时候中国就“一步登天”跳过了宗教而直接进入道德,以道德作为社会运转的法则。道德比宗教更为理智,但整个社会的理智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以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给它提供基础,否则饭吃不饱,我就要落草为寇,理智就是个笑话。西方的宗教讲利害关系,而我们的道德重是非。宗教以福祸关系、末日警告、天国诱惑等内容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本质还是有利或有害的权衡;而道德伦理则来自人们对是非对错的直觉感受,人与人之间不是只看利益关系,因此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无法在同一频率上理解问题。比如西方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到非洲抓黑奴,杀光印第安人,而中国人有这样干吗?你看看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对待土著的?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吧,那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道德来规范整个社会行为的,不过现在学西方,虽然多了许多毫无底线毫无廉耻的家伙,但中国的文化根基没变。”

    程曦对罗夏的长篇大论一时之间难以消化,不知该说些什么,本以为这肌rou男虽然脑子好使,也应该有个限度,结果这家伙的智商居然可以碾压自己。

    “再来说说德谟克拉西,梁漱溟有一个精彩的“五步推理”:1,每个人都承认自己的需求,同时承认他人的需求。

    2,承认他人的需求,因而有“平等”这一精神出现,不能“唯我独尊”。

    3,彼此平等,就要讲理,不可以力服人。

    4,讲理的办法,是少数服从多数。

    5,民主只用于公共事务决策,私域的事情由个人自主,这就是“尊重个人自由”。

    民主精神的根本就在第一点,即“承认自己也承认他人”,而这一点中国并不缺乏,先贤主张的“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得很清楚,既然有了这一根本点,后面四点就是相随而来,并不存在障碍,那么,为什么“民主”在旧中国难以实现呢?就是因为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缺乏集团生活的经验,在心理上依赖一个“家主”,需要被领导。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自我中心、权利观念,都是对中世纪严厉封建控制的抗争手段,以及最后的结果,是对过度的集团生活的反抗,如果要是在中国搞这些,只会让国人更加散漫。中国所长是“人对人”,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相处起来一套一套的,唯独缺乏团体与个人的和谐共生,团体之内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因此不就有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的说法吗?而西方所长是“人对物”,这正是两者文化殊途的根本所在。人对物是“对外用力”,考虑利害权衡,用来制胜自然,是非常成功的,结果就是科技发达。但用这种态度处理社会关系,除了势力均衡的民主制度外,大体上是失败的。运用在民族之间、国际之间,就会酿成大战。资本主义是个人赢利,自由竞争,科学发明有助于赢利,赢利奖励了科学发明。一切新技术发明,掌握在资本家私人手里,而未曾掌握在社会公共手里。

    大利既然在资本家之手,那么大权肯定也在他们手里。国家虽然会随着科技进步,但肯定会被他们所左右,在内是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外是民族之间的斗争,整个世界都不得安宁,因此未来中国文化肯定会复兴,以伦理本位取代自我中心,以是非取代利害,“人与人之间,原本只该讲理,不该讲力的。”,中国文化这个“老小孩”,被卷入现代化潮流之中,起落浮沉,甚至灰头土脸,也许它最终还是担负着制约人类欲望、重建道德理性的重任。”

    程曦觉得罗夏根本不是在和自己聊天,而是在给自己讲课,而且脑袋里似乎有本教科书,在照着念,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有优点,那有罗夏吹的这般伟大,程曦严重怀疑罗夏是不是脑子好使过头了,“罗夏,你应该听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吧?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放心,我不是狂热份子,不会扎头巾穿汉服满大街跑,你说的那些泯灭人性的东西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你仔细想想我刚才说的,都是去掉糟粕的精华。”,罗夏露出笑脸,眼神清澈明亮,一看就不是那种蒙蔽心智陷入偏执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