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慈母之爱 (第3/5页)
来也罢,这书送了给你,对我也没什么损失。若是你觉得老朽这些话,还算符合圣人之意,明日便继续过来。你自己的学业,最终怎样,只取决于你自己。”说完仍平静地看着阮元,只觉阮元眼中,虽尚有疑惑之情,但最初的反感情绪,却已经渐渐消失了。 阮元看了李晴山所著之书,自然发现自己学问尚有许多不足。虽然自己对于八股文,依然有颇多不满。可对于这位老先生,却已觉得亲切了许多。次日便也如常来李先生家念书。李晴山也一如既往,便如同阮元昨日顶撞自己之事从未发生过。 自此之后,李晴山讲起八股文,也尽量由浅入深,方便阮元理解。久而久之,至少在李先生这里学习八股,阮元已渐渐习惯,不觉得枯燥无味了。李晴山家中也有不少藏书,其中涉及当代名儒的著作,多是阮家人所未见。几年的功夫下来,便是惠栋、江永等人的经义、解释,阮元也自然学了不少。比起之前,学问更进一层。 只是阮元颇为不解,李先生既然已经考中了进士,为什么后来连官都没做,便回乡了?平日他也想过问李先生这些,但念及是他人私事,只怕不好开口,日常课业又不少,竟一直也没机会问一下。 转眼间乾隆四十五年已经入冬,家家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这一日阮元结束课业,也将要回家准备新年。但李晴山这里仍需拟一篇八股范文。题目是李晴山自拟“不为酒困”,阮元这时已渐渐熟练,不一会儿便已完稿。 李晴山读着阮元的习作:“不困者不独酒,乃真不为酒困矣……”笑道:“这八股之法,你已进步了不少,虽然还未到施展自如之境,在这淮扬一地,想取个功名,已经不成问题了。” 阮元将信将疑,问道:“那先生,我来年就去考县学如何?” “再等一年。”李晴山道:“这八股行文之法,尚有些你未学全,还需历练。我平日知你观书,江慎修先生的《乡党图考》,是还未读完吧?反正后年也没有院试,不妨再花些时日,到了后年,便一举考进县学,最快大后年的时候,你就能补个生员了。”院试一般是三年考两次,而非年年都有,偶尔轮空也是常事。 “生员?”阮元问道:“学生县试还未中呢,哪里敢去想生员的事?” “若是再有一年,生员对你而言,就只是小事了。而且不论你日后为官也好,在家读书也好,生员的功名,总是不能少的。早些考上生员,也好早些选择未来的道路。”李晴山道。忽然,李晴山看到门边有人,便对阮元说道:“那边那位我好像见过,是你家里人?” 阮元回头看时,见是杨禄高。只见杨禄高做了个揖,对李晴山道:“李先生,家中今天来了客人,是小相公最好的玩伴,也是我家近亲。所以夫人让我来,先接小相公回去。这里失礼了,对不住先生。”阮元听杨禄高描述,那人似是焦循,不禁有些欣喜。但毕竟先生在面前,还是转过头来,看李晴山是否同意。 李晴山倒是非常大度,道:“既是家里有事,元儿今日便先回去。你家中人少,我已知道,只怕年关一到,是忙不过来的。今天就回去过年吧,把家事安顿好。等来年天气好了,再回来读书不迟。”阮元见先生关怀,也十分感动,便拜别了先生,回到家里。 刚回家到正厅,只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已在那里等着,少年笑道:“阮元兄弟,这么多年没见,你也长高了不少嘛!” 阮元见他模样,便是长大了的焦循。只不过少年时童稚之气,已渐消失,眼前的焦循,看起来不仅成熟,而且从容了许多。便道:“原来是姐夫!多年不见,姐夫一切可还安好?” “我已经入了官学了!”焦循笑道:“去年府试已经取录,就等后面的院试了。怎么?听说你考了一次县试,竟是未被取中?” “你少笑话我,李先生说了,再教我一年,我便可以直接考到生员了!”阮元不禁小小反击了一下。看到后面林氏缓缓走出,不敢再开玩笑,行礼道:“母亲安好!”焦循眼看长辈过来,自然也收敛起来,给林氏行礼。 林氏这数年来,独自cao持家务,已是憔悴了不少。平日走路,经常眼中发黑,站立不稳。虽说是家中主母,理当规矩,但走到座位上,也确实非常费力,只好一小步一小步的向前轻趋。阮元见母亲走起路来,明显有些不支,也只好扶着母亲坐在正位上。 林氏缓了片刻,方道:“你二人说的话,我也听到了。循儿确实少年有为,北湖那边家里和我说了,你考生员并非难事。你能完成学业,我做叔母的自也高兴。可你也不要小瞧了元儿呀!元儿这老师,我父亲在时便听闻过,看元儿学习这段日子,果然长进不小。说不定啊,哪天元儿会后发先至呢。” 焦循笑道:“叔母教训的是,我这弟弟我自小便知。看着乖的很,心里可有的是主意呢!”他与阮家来往已久,也无需拘泥礼数,便对着阮元道:“只是你太过绝情,换了新先生,对我便看也不看一次,想必李先生家的弟子,也个个天资聪颖,让你只顾着新人,却忘了旧人吧?” 阮元看焦循这般风趣,也笑了出来,道:“姐夫,小弟错了,这些年家里帮着娘,外面读书课业又多,北湖一年也没去得一次。不过说起同学,李先生家却有几个相熟的。不然哪天见到了,我介绍给姐夫如何?也让姐夫多几个朋友。” 焦循尚未答话,林氏却笑道:“本想着元儿一心学习,竟然也有好朋友了,娘这都不知道呢。也给娘说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阮元见母亲也来过问,便道:“娘,这李先生声名在外,家中读书的,也不算少。先生看求学之人日多,便也分开指点。我们已经学完《四书》,重点在制义上的,有五六个,其中与我相熟的,主要是大虎、二虎,还有蒋家哥哥三人了。” 林氏笑道:“大虎、二虎?这是小名罢?哪有学名这样叫的?” 阮元道:“大虎是方家哥哥,学名仕燮,小虎学名仕掞,方家也颇多读书之人,有家学的,所以平日尽和他二人切磋学问了。他二人也颇仗义,平日里玩得开,不想把姐夫忘了,还是小弟不是。”连连对焦循陪笑,焦循原本也不是小气之人,只道:“那你来年可要介绍给我,若是学问尚不及我,你还要和我玩才是。” 林氏道:“那你所言蒋家哥哥,又是什么人?” 阮元道:“蒋家那哥哥学名鹏年,平日也是一起学习的,学习之余,便和他一起做草蚂蚱玩,蒋哥哥做得可好了。” “元儿,李先生那里我听说过,平日课业不少,那八股文娘没写过,也看过呀,写一篇出来要花不少功夫呢。平日那么忙,哪有时间去做草蚂蚱玩?元儿你还小,有些童心倒是无妨,可学业如此,便暂时放一放吧。” “娘不用担心,蒋家哥哥平时上课,若是先生不在,便拿出来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