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臣_第483章、惨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3章、惨败 (第3/3页)

自发督本部留下断后。

    如校尉蒋修,在留下断后时,乃如此激励士卒死难。

    曰:“大丈夫受命其主,得人厚恩,当以死报之,焉能贪生而束手于敌,徒增后世笑柄邪!”

    言罢,将兜鍪掷于地上,领着麾下冲入追兵之中决死。

    虽不免战死疆场,但却足足阻挡了魏军追兵两刻钟,令步骘得以幸免。

    而临时作为步骘副将的吕据,则是没有这般好运了。

    吕据,乃是江东故大司马吕范之子。

    吕范曾将兵接应孙氏家小,跟随孙策开创江东基业、扶孙权统御吴国,堪称劳苦功高,其子吕据同样备受孙权亲近,早早就遣入军中历练,四处讨叛乱或攻伐山越。

    对,他死于乱军之中,乃是因为他麾下士卒大多是山越之民........

    此战,围城的两万吴军,能顺利逃到成德戍守点的,仅仅三千余人,十不存二。

    至于为何至成德戍守点便完全了,乃是陆逊与全琮在水军的接应下从芍陂赶来了,魏军以兵力不占优势且鏖战了大半宿,便作罢归去。

    但他们的战果并不止于这些。

    被陆逊所遣,从陆路赶去寿春城的留赞部,未至时便遇上了些许溃兵、得悉了吴军已然大败的消息后,乃止步,令人寻水军接应从芍陂归去。

    但魏军来得更早。

    在寿春城下大捷后,王凌便让孙礼督四千精兵与张虎的一千辽东骑兵赶来接应满宠部。

    恰好也遇上了留赞部。

    结果,自然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留赞虽然鸷猛壮烈,但麾下士卒得悉战败消息后皆无有战心,且没有营寨或武钢车遏制张虎的辽东骑兵冲阵,是故大败。

    待吴国水师前来接应时,他本部仅剩下千余人登船归去。

    而全琮别遣入他部的将率于诠,亦本部尽没而战死。

    唯独诸葛恪这一路顺利撤退归来,且还建功了。

    却说,他与陈表得到陆逊的将令后,乃将营寨与一些不便携带的辎重尽数焚毁了,且让人知会丁奉部火速退兵。

    那时,一直监视着丁奉部魏国两千骑兵,见状便遣人急报在阳渊的满宠部,请示是否要追击。

    满宠本无有此意。

    因为驻守此地的将士历经了那么多时日的厮杀,早就人人疲惫不堪。

    但麾下将率文钦慨然请命。

    已然积功升迁为杂号将军的他,本就汲汲营营于功业,且素来自持勇猛,逢这种追击可获战功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是故,他便私下鼓噪了几位将佐一并前来请命。

    声称吴军已然如丧家之犬,自然不会再有死战之心,若是追击必然能有所获。

    再者,有两千骑兵在侧,他即使长驱追击而去,亦无需担忧被驻军在六安县的朱据伏击云云。

    满宠见他意固,又见其他将率斗志昂扬,乃予了他五千士卒前去。

    临发,还告诫文钦不可贪功,至远只能追击到六安县北,不管有无所获,皆要罢兵归来。

    对此文钦自是慨然领命。

    且很难得的,一向骄横难制的他,还严格遵从了。

    但也没有改变,他从趁胜追击转变为惨败而归的结局。

    因昔日斩杀了叛将韩综、全歼敢死兵的功劳,令孙权大悦开怀,将他从威北将军擢为平北将军的他,觉得如此灰溜溜的归去,实在有损国威。

    且他与陈表皆是计略过人之辈,能猜测到以满宠部被围困多日、士卒必然疲惫的劣势,故而便生出了伏击追兵的心思。

    乃是丁奉部佯装反击,将魏国的骑兵逼退十余里,然后让陈表引本部解烦兵倍道先行,寻个隐蔽之处埋伏,自身督兵护着粮秣在后吸引追兵。

    而贪功心切的文钦对此一无所觉。

    急匆匆赶来的他,远远看见诸葛恪的旌旗后,乃让那两千骑兵缠住丁奉部,自身激励士卒死力向前。

    诸葛恪见状,“大惊”。

    乃令士卒加快行军速度,且还时不时的将一些辎重遗弃。

    对此,追击的魏军,自是大喜过望。

    试问,敌军为了脱身都自动丢弃辎重了,尚有何俱之?

    文钦乃令将士不得取辎重,继续奋力而追。

    待追了三十余里、两军士卒体力都消耗得差不多后,诸葛恪倏然号令全军反身来战,而早就设伏在侧、养精蓄锐的陈表部亦陡然杀出。

    如此情况下,哪怕文钦再怎么骁勇,都不能令战事有奇迹诞生。

    随他追击而来的五千士卒,仅归来千余人,尚有偏将军曹珍战死,且这还是那两千骑兵为他断后的结果。

    那骑督见他被伏击后,便驱兵撇开丁奉部赶来接应,在付出了六百余骑被丁奉部攻杀的代价后,才避免了文钦部全军覆没的结果。

    自然,其中有诸葛恪等人急着归去、没有返身追击的缘由。

    这场伏击,乃是江东此番进军唯一的胜绩。

    十余万大军北进淮南,一共战死或被俘了三万有余,辎重粮秣更是损耗无数;相当于魏国还给了一场“石亭之战”了。

    身在庐江郡的孙权得悉此消息时,呆若木鸡。

    而荆南各郡更是暗流汹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