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1章、惊变 (第2/2页)
丞相轻笑摆了摆手,正想说些什么,却是被一声传报打断了。 “报!” 这次来的斥候,乃是从斜谷出来的,“禀丞相,逆魏追击之势已然放缓。孟监军与张将军皆以为,彼有止战归去之意!” 嗯!? 司马懿竟不追了? 彼已然将至斜谷南口,至多半刻钟便可入伏,为何陡然止步不前! 莫非,乃是伏于山道两侧之上的士卒,隐蔽不善现出踪迹,被敌所探悉乎? 甫一听闻,丞相与吴懿不由对视......了一眼。 亦从彼此眼眸中看到了同样的疑惑。 “还请丞相稍候片刻。” 吴懿连忙行了一礼,沉声说道,“我这便遣人去察看,看是否伏兵被逆魏所觉。” “好。” 点了点头,丞相无有别言。 但不等吴懿遣亲卫部曲赶去,斜谷中又有一斥候飞奔而出。 人未到跟前,声已至,“报!禀丞相,逆魏徐徐退兵矣!孟监军与张将军皆请命丞相,可否容将士返身追战?” 唉,果然! 昔克日诛孟达、阴袭辽东灭公孙,今继曹子丹后任雍凉都督、督十余万大军,可见司马仲达非是仰仗侍奉逆魏三世资历而登高位也。 或许,彼日后亦是我大汉复关中之劲敌也! 将魏军不再追击的缘由,归在司马懿洞悉了汉军可能设伏的将略上,丞相心中头上泛起如此思绪。 也做出了决策,对那传令兵嘱咐道。 “不必了。传令孟张两位将军勒兵止步,待魏军出斜谷后打扫战场,救伤卒敛亡者尸身归汉中。” “诺!” 那传令士卒朗声而应,正想返身疾奔归去传令,但又硬生生止住了脚步。 因为此时吴懿亦急促出声,“丞相,我军士气正锐,不可令逆魏从容离去!我愿亲率本部追击!若不胜,甘当军法!” “不做徒劳之事了。” 丞相略微摇头,语气有些怅然,但亦带着不可置疑的威严,“战机已失,多争亦无益。子远,且去让设伏的将士归阵罢。” “诺。” 须发皆白、满脸沟壑纵横的吴懿拱手而应。 心中的失意让他转身离去时,背影......有些落寞,脚步亦很是沉重。 亦让眼角余光不经意间瞥见的丞相,倏然间想起如今大汉军中的将率,吴懿乃是最年长者了。 而且,年齿也与昔日赵云病故时相当矣! 今他无机会临战。 而待到大汉休养生息、历经数年的蓄力,终可发起复关中之战时,恐他已经等不到了...... 就如昔日赵云一样,连复凉州之战都没有等到。 唉........ 不由,丞相心中悄然一声叹息。 倒不是觉得方才回绝吴懿提议的决策有误。 而是感慨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或许,可趁着此战的录功,尽可能让大汉诸多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奋不顾身的老臣们得些许籍慰罢。 关中右扶风,斜谷口。 依令将所有麾下士卒都撤出斜谷的牛金,让部将领士卒们归营地,自身则是带着数个扈从策马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 方才寻了后军的袍泽,他才知道司马懿竟往长安去了。 且还下令关中各部立即归驻地,不得在北原逗留。 如此调度,令人匪夷所思。 但牛金无心思虑这些。 他如今一心就想着追上司马懿,问清楚为何突然下令让他止住攻势、全军退出斜谷。 明明至多半刻钟,他麾下将士就可以冲出斜谷、不再受限于地形可与逆蜀正面交锋了!明明逆蜀丞相诸葛亮的大纛在望,只需一个突袭便可有立不世之功的机会了! 但偏偏这时,他竟是迎来了撤兵的将令! 奋勇追了数十里,将士死伤无数,尽作了徒劳。 岂有此理!哪怕是......都督有天子假黄钺之信,又焉能擅退而误国家之功! 并不知道自己逃过一劫的牛金,心中尽是不忿。 亦暂时忘了尊卑有别。 一路疾驰追上司马懿时,径直一拱手,便很无理且以隐隐带着责问的语气而道,“我军追击数十里,丧损士卒无数!然而大捷在望之际,都督为何下令退兵?” 对此,司马懿没有恼意,亦没有作答。 只是面无表情的撇了他一眼,旋即将一直攥在手中的绢帛扔了过去。 呃? 牛金一时愕然。 待那轻飘飘的绢帛险些被秋风卷走,才忙不迭的松开马缰绳双手去捞。 绢帛不大,录字亦不多。 牛金展开一看,当即睁圆了双眼。 且是来回反复看了好几次神情犹不信,却又不敢不信。 盖因这是天子曹叡的亲笔书。 所言关乎淮南的军情:合肥新城已然被贼吴攻陷!寿春城被贼吴大军所困昼夜而攻,危在旦夕! ................................. 都督有天子假黄钺之信,又焉能擅退而误国家之功! 并不知道自己逃过一劫的牛金,心中尽是不忿。 亦暂时忘了尊卑有别。 一路疾驰追上司马懿时,径直一拱手,便很无理且以隐隐带着责问的语气而道,“我军追击数十里,丧损士卒无数!然而大捷在望之际,都督为何下令退兵?” 对此,司马懿没有恼意,亦没有作答。 只是面无表情的撇了他一眼,旋即将一直攥在手中的绢帛扔了过去。 呃? 牛金一时愕然。 待那轻飘飘的绢帛险些被秋风卷走,才忙不迭的松开马缰绳双手去捞。 绢帛不大,录字亦不多。 牛金展开一看,当即睁圆了双眼。 且是来回反复看了好几次神情犹不信,却又不敢不信。 盖因这是天子曹叡的亲笔书。 所言关乎淮南的军情:合肥新城已然被贼吴攻陷!寿春城被贼吴大军所困昼夜而攻,危在旦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