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6章、皆损 (第1/2页)
兵法有云:“兵半渡可击。” 伏击亦然。 当大汉建义将军、李严的长史阎晏督领前部六千人,刚走出步道时,早就恭候了许久的郭淮便让人敲响了进攻的牛皮大鼓。 并非他不知道,后面还有李严领着中军赶来。 更不是他不想擒获大汉先帝刘备的托孤重臣之一。 而是他担忧贪多嚼不烂、弄巧成拙。 李严的直属麾下,都是昔日夷陵之战后,先帝刘备以各部残兵为将佐训练出来抵御孙吴的;无论在何地都可称为精锐之师。郭淮看到他们刚走出步道便开始列阵,军容异常森严时,便知道若是出击晚了,会让好好的伏击战变成两军的遭遇战。 魏军这些年败得太多了。 士气早就萎靡。 以汉军的军容森严,若不趁他们立足未稳、列阵未成之时进攻,魏军士卒能冲破敌阵吗? 而一旦冲不破,无法形成掩杀,待李严的中军也到来,魏军还能战胜吗? 郭淮觉得几率不大,也不敢冒险。 临阵决机,当断则断。 他终究是戎马多年了,也是魏国的一时良将。 是故,也按捺住了心中的贪念,让伏兵骤起与柯吾部落左右夹击。 猝不及防的汉军,不可避免被冲得七零八散。 最惨的是建义将军阎晏。 柯吾带着十余个族人前来迎接他,然后趁着二人比肩话谈时,抽出腰侧的长匕首捅入了他的胸腹间。让他瞪着不可置信的双眼,被血沫挤满的喉咙里只发出“嚯嚯”的声音,带着无比遗憾斜斜倒在地上。 北伐逆魏,诸将用命。 他这样的死法,一文不名。 主将的骤然被杀,魏军伏兵大起,无有阵列依托的汉军顿时也乱了。 尤其是他们对柯吾的族人几乎不做防备。 战局呈现一面倒的屠杀。 唯一令人侧目的,便是他们都不负精锐之名。 慌乱之中,也能依托小什小伍而战,让魏军与柯吾族人死伤了不少。 李盛与黄袭也战死了。 他们没有理由活下去,也不敢投降而活下去。 出兵决策时,他们二人就是主战者,侥幸归去了也会被罪责;投降了更会让牵连家人,让门楣从此一蹶不振。 大丈夫,死则死耳!还不如博取个忠烈之名。 但不管汉军如何负隅顽抗,在有心算无心之下,半个时辰后他们终究还是以落败告终。 六千士卒,战死了三千有余,临阵投降了约莫千余人。 而其他近千溃兵因为靠近步道口,见到军中将领皆战死后,便转头往后溃败而归。 郭淮自然不会放弃了追击的机会。 他乃让立义将军庞会收降俘虏,盯着柯吾不要趁此机会,让族人佯装溃兵掳掠枝阳县的其他黎庶;自身带着两千精锐追击。 两千精锐,足以! 狭小的步道,让溃兵退归变得很艰难。 尤其是此时李严所领的中军,也进入了步道内。 亦难免被己方的溃兵所堵,不得已也往后退回去。 相互推搡踩踏而死的,被郭淮衔尾而诛杀的,整个步道内都是汉军伏地不起的尸体,连绵了二十余里! 犹如一条通往黄泉的道路。 李严所督领的中军退出步道后,也没有时间组织士卒结阵抵御。 衔尾在后的郭淮在大胜下,锐气大盛,犹如一支报饮长风的箭矢,以雷霆之势洞穿了李严的阵列。 让汉军继续一溃千里。 万幸,督领后军姜维就在五里后。 押运辎重与粮秣的他,听到前方喊杀声大盛时,便勒令士卒抛下辎重列阵缓缓向前。 也救了李严一命。 郭淮的领军追击,一直是盯着中军大纛追来的。 待见到姜维领着军容森严的士卒逼近时,便以人数太少而无法再次击溃汉军为由,领军沿着步道归去了。 本来,他也没有趁机夺回西平郡的打算。 汉军的高翔部,一直镇守在大夏县。 郭淮若是领军进入西平郡了,必不可免被截断归路。 再者,魏国坚守在金城郡内的兵马并不多,一旦他领军出去了,榆中县桑园峡外的魏延部得知消息了,也必然会强攻! 设谋伏击,乃是想以一场胜利,为坚守金城郡激励其魏军士卒的士气而已。 以及威慑凉州豪右与羌胡部落不敢有异心罢了。 若是贪功,岂不是前功尽弃? 退一步而言,以此战汉军的死伤,今岁之内不会来犯边了。 的确,大汉今岁之内,都不会再动刀兵。 丞相诸葛亮知道战果后,便让准备去攻打武威郡祖历县的郑璞与关兴部撤了回来,还勒令魏延部不得擅动。 因为李严的决策失误,汉军战损近万人,且都是精锐! 对地小兵寡的大汉而言,已然是伤筋动骨。 再者,若是想进攻金城郡,西平郡必然是主攻的方向。 兵刚失利之时,不管是兵卒休整与安抚湟水河谷的种羌部落,还是调整将率的职责,都需要时间。 已然升迁为左将军的吴壹,领本部进入了西平郡,接替李严成为了西路大军的督将。 李严归去汉中了。 主动归去的。 他领着败军归来后,亲自手刃了柯吾的长子,让姜维与廖化安抚士卒黎庶,便带着扈从倍道归去了汉中。 不仅是他无颜再留在西平郡。 更因为他将大汉北伐的底蕴给伤了。 不管大汉未来能否恢复元气,他都不会再有机会领军,也没有将士愿意在他麾下死力了。 这点他自己心知肚明。 只不过,如何追究他的罪责,丞相诸葛亮还没有上表朝廷。 对于丞相而言,不管对李严如何追责,都无法弥补心中的遗憾。 卫将军赵云与宿将陈式的病故,本就让丞相伤感着大汉将率的青黄不接,也正厉兵秣马着想加速北伐的进程。 但李严的战败,却将他的冀望碾灭了。 或许,我亦无有机会看到大汉入主关中乎? 只是,我身故之后,孰人可肩扛克复中原的旌旗? 届时,仰慕先帝恩义而效命的臣子皆故去,孰人还能让大汉朝廷各方势力,皆竭诚为北伐逆魏效力? 汉中丞相别署内,夜夜灯火都不熄。 丞相昼夜无眠,犹如又回到了南征前的夙夜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