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再议 (第2/2页)
此马匹如何?” “甚嘉!” 难得纵马的诸葛恪,伸手抚了抚战马,喜笑盈腮而答,“此马速度颇快,且疾驰时稳健,实乃良驹也!” “哈哈哈~~~~~” 郑璞大笑,连连颔首,“如葛君心喜,我便可安心了。” 嗯? 我心喜便可安心? 莫非........ 闻言,诸葛恪微微扬眉,作诧异而问,“郑君此话,乃何解邪?” “以葛君之智,安能不了然?” 先是反问了句,郑璞方明言道,“此战马今后便是葛君坐骑矣!” “啊~~~~” 尽管心有所悟,诸葛恪还是失声而诧。 他今日所骑乘的马匹,并不比小陇山牧马场养着的,作价五千斛粮秣的战马逊色! 而二人并无交情,郑璞却直言将赠之,焉能不令他惊诧? “郑君慷慨,我心折矣!” 大声作赞叹,诸葛恪连忙拱手作礼,口中却是推辞,“有道是君子不夺人所爱,或有云无功不受禄。如此厚礼,还请郑君恕我不能受之。” “呵呵,葛君自是可受之的。” 摆了摆手,郑璞笑颜潺潺,谓之,“此马乃我在陇西狄道时,羌人首领所赠。我自有坐骑,又与伯松兄交情莫逆,便有心赠之。然伯松兄言,让我转赠与葛君。葛君若不能受之,岂不是误了伯松兄殷殷之情?” “啊,乃伯松请郑君转赠于我?” 诸葛恪再度诧然。 “然也。” 点了点头,郑璞敛容,语气有些感慨,“葛君有所不知。伯松兄来蜀地后,颇思念葛君尊父,亦常心有愧不能奉孝膝前。今让我以良驹转赠,乃是感葛君顾老悌幼耳。” 呃......... 诸葛恪默然。 少时,方满脸惆怅,长声叹息,“唉,伯松性情依旧如前.......” 亦不再作推辞,而是拱手给郑璞作礼,“既然如此,我便受之,多谢郑君赠马之情!如若郑君他日至江东,我必出百里鼓瑟吹笙而迎,以报今日之厚!” “葛君此言过矣!过矣!” 连连摆手,郑璞哈哈大笑。 旋即,便趁着并肩而行之时,细细问起了江东的风物。 且行且谈,载笑载言。 少时,步至卢家宅院,郑璞将诸葛恪引至一涓涓细流绕山的宴席出。 此番的设宴,深谙世家子待客的作风。 乃分主次案而座,案几上rou羹、鱼脍、盐菜、粟饭、酱汤俱全,;且婢女拥簇,温酒待斟,现作,仆从在不远处现炙羊羔。 唯独缺乏了的,便是无有丝竹之音弄歌舞靡靡了。 只不过,入席后的诸葛恪,心思并没有在有无伎乐上。 而是惊奇的目视着,正在忙碌的婢仆们。 此卢家的婢仆,人皆编发左衽,肤色黝黑反亮,手腕及脚踝之上竟佩戴着饰物。且偶尔得闻他们低声之言,令人觉得犹如鸟语。 如此装扮,自然非是汉家之民。 莫非,大汉至今尚将南中各郡的蛮夷,虏为婢仆邪? 诸葛恪心中有惑,也忍不住发问,“郑君,此些婢仆乃何地之人?” “此乃永昌郡的土人。” 举起酒盏邀杯满饮后,郑璞方含笑而道,“我大汉地小民寡,劳力不丰。今夺回陇右后,汉中及武都郡皆无民实边,以致陇右各部军士所食粮秣皆从蜀地转运而至。蜀道难,转运苦多,堪称事倍功半。是故,我大汉便以蜀锦茶叶等物,寻永昌郡各部土人酋领交易,换回来些奴仆充当劳力。” 言至此,又阖目摇头而叹。 “唉,可惜永昌郡偏远,且疆域颇大,许多土人蛮獠部落难寻踪迹。所换回来奴仆甚少,难益补朝廷劳力之缺。” 劳力紧缺? 便大肆寻土人蛮夷部落换取婢仆? 微不可见的,诸葛恪眸中有缕精光一闪而逝。 亦然,想起了昔年的汉中之战,魏武曹cao见无法战胜,退兵之时便将汉中、武都二郡之民皆迁徙而去之事。 大汉既然可用蜀锦茶叶等物换取婢仆,不知战马亦然否? 我吴国的交州之地,土人蛮夷部落更众。且多有不服王化、常有举兵扰乱者。 “郑君何需担忧?” 瞬息间心念百碾,诸葛恪喜笑盈腮,“持恒者,事竟成。我虽不才,亦敢断言贵国定能寻到对策,缓解民寡而劳力不足之忧。” 话罢,便举杯一饮而尽,以盏底示之,“今得郑君赠马,无以为报,便借此酒聊表心意!” “葛君不必如此。” 郑璞笑容潺潺,摆手谦逊,说道,“转赠之马,不过寻常马匹耳,不足挂齿,葛君若是介怀,恐我心不安矣!” “哈哈哈~~~~” 诸葛恪大笑,盛赞之,“郑君真乃君子也!” 一番觥筹交错,言笑晏晏。 待二人脸庞之上隐隐有醉意后,诸葛恪便再度提及了战马交易之时。 “郑君,战马作价可否稍饶些否?实不相瞒,我国粮秣储备亦不丰,难以承受。且我前来贵国之前,我国天子谓我,战马作价可许每匹粮秣两千五百斛耳。今郑君作价倍之,我委实无法回禀。” 言罢,不等郑璞作答,又紧着加了句,“我自是知贵国战马亦然短缺,愿意作卖于我国已然是难得。然,我等二国共盟,乃相互裨益耳。还请郑君思之,我国他日兵出淮南,有骑兵纵横沙场,彼逆魏安能不多遣兵力防备,而让贵国此地战事得缓邪?” 嗯......... 微微一鼻音,郑璞没有当即作答。 而是阖目沉吟少许,方睁眸而谓之,“葛君之言,我非是不认同。然而贵国的预价委实太低了,我即使有心让些价格,亦无法成行。” 顿时,诸葛恪闻言便眸光大炙,“不知郑君可饶价多少?” “可每匹换粮秣四千五百斛。” 郑璞颔首含笑而回,又继续叮嘱道,“如此作价,乃是我大汉底线,葛君不必再争了。不过,既然葛君声称贵国所储粮秣不丰,不若且先换些骑乘役畜归去?亦或者是,先换少量战马归去训练骑卒?” 我吴国要那骑乘役畜作何用! 再者,两百余骑兵,于大军之中仅可充任斥候! 听罢,诸葛恪不由腹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