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0章、无形 (第1/2页)
却说得知噩耗的郑璞,一路日夜兼程。 心情急切之下,并没有沿着邮驿的官道而行,尽挑些小路抄近道。 且身边之人,仅是扈从乞牙厝及傅佥。 原本,傅佥本不须前来的。然而此小子性子甚倔,且身份特殊,同去凭吊亦无失礼之处。 哪料到,当被贼寇围困住时,傅佥却成了郑璞不敢妄动的理由。 十余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贼寇,虽有四五人手执着猎弓,但郑璞心忖以乞牙厝的勇猛与自身常年练剑,骤然发难杀出重围,并非没有机会。 然而,却是很难护傅佥周全。 他年仅十二,上唇刚冒出点点胡须,人生尚未开始。 郑璞不能让他则损在此。 尤其是,这群贼寇似是无有伤人之心。 “将马匹与身上钱财留下,便让你们过去!” 贼寇围过来之时,有一似是小头目的持弓之贼,放声而道。 且诚意颇足,既无有让郑璞三人放下刀兵,亦呵斥其余贼人让出了一面空路,示意郑璞等可步行离去。 良心未泯乎? 抑或者此些贼寇,乃是附近村落的山民? 甫一听闻贼寇之言,郑璞心中便闪过如此念头。 无他,因丞相诸葛亮严法治国,绝无纵容山贼路寇之事。 这些贼寇放他们归去,郑璞只需寻官府一举,郡守必然会上禀丞相,请求发兵前来剿灭! 因而,若是刀口舔血的贼寇,为了自身的存亡,理应在围困之时,便直接将郑璞三人射杀!再毁尸灭迹! 让官府无从得知,此处有贼寇出没。 事实上,郑璞听闻贼寇出声,心中便道了声侥幸。 打算暂时服软,弃马匹及奉上随身钱财,先行保命遁去。 至于他堂堂玄武军将主,竟被十余个贼寇劫道,传扬出去必然颜面大失,沦为他人笑柄嘛....... 依他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的性情,焉能咽下这口气?! 只要他能活着归去,必然向丞相请命,亲自率本部前来,掘地三尺也要将此些贼寇尽诛之! 以报今日之辱! 啊,非也! 乃是一心报国的他,安能对贼寇视而不见,留他们继续祸害商贾旅人、荼毒黎庶百姓?! 自然,他亦然对自己心中愤愤。 领军职如此之久,因不想引发他人非议,便一直抽调士卒建立亲卫部曲。 今日,若有十余部曲随行,莫说会被此些贼寇围困,多来一倍都在靠近前就被杀戮殆尽了! “兀那行人,若再不如言离去,将射杀尔等于此!” 见郑璞三人无有动静,那小头目再度吼了声,并将手中箭矢射入三人跟前警告。 那颤颤巍巍抖动的箭尾,让郑璞眸中瞳孔急速凝缩。 非是畏惧,乃是震惊不已。 民间所用的箭矢,箭尾皆以家禽之羽而缀之。 哪怕是山中猎户,猎到了雉鸡雁鸳等,也会将可缀箭尾之羽卖于官府或大户求利,绝无自用那么奢侈。 而此贼寇所用的,竟与军制箭矢丝毫不差! 此些贼子,乃军中逃卒乎?! 若真是军中逃卒,此广汉郡守及郡都尉皆可依法,以罪去职徙五百里! 知事情紧要的郑璞,连忙归剑于鞘,拨开前面护卫的扈从乞牙厝,“多谢这位壮士不杀之恩!我等这就离去。” 言罢,让扈从将身上的钱资扔下,大步往那空出的道路而去。 却是不想,未走几步,那贼寇小头目略略思吟,竟疾行追近前而来。 “哐锵!” 佩剑再度出鞘,郑璞连忙挡在了傅佥面前,惊怒而斥,“尔等竟言而无信邪?” 而扈从乞牙厝不用说。 早就身体前倾,足尖半入土,作势将要冲上去拼死了。 但那小头目的举动,再度令人不解。 他竟扔下了猎弓,伸臂摊手以示敌意,步步向前。 待靠近郑璞五六步,瞪大眼眸打量了一番,便双膝一弯,径直跪伏于地,连连叩首请罪,“小人不察,竟冒犯了桑园郑郎,死罪!死罪!” 呃~~~~~ 如此变故,众人一时之间,皆目瞪口呆。 郑璞亦不例外。 不过,他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桑园郑郎”,乃是昔年他在什邡桑园授学时,那些稚童亲人对他的称呼。 只是,一贼寇的子女,亦曾在桑园受学过? 且,此地乃绵竹,与什邡有百里之遥,为何他会在此处? 挥了挥手,示意乞牙厝莫冲动,郑璞越前扶起那人,疑惑而问,“不知壮士乃何人?为何知我?” “小人乃张清,与郑郎同为什邡人。” 被扶起的贼人,满脸羞愧之色,声如蚊蚋,“家中有两子,皆曾在桑园受过蒙学,是故识得郑郎。”话落,又紧着加了一句,“方才小人离得远,看得不真切郑郎容颜,竟斗胆冒犯了。若郑郎有恨,尽可责之,小人绝无不敢有二言。” 此言一落,郑璞顿时心安。 此世道,黎庶的性情还是很淳朴的,鲜少有恩将仇报之事。 略作思绪,又觉得此人良心未泯,不类那种杀人不眨眼的穷凶极恶之徒,便执他手步来一石头上就坐,轻声发问,“你既然是什邡人,又遣家中之子来桑园受学,想必先前乃本分百姓,今为何沦落在此地为贼寇?” 或许,什邡郑家的声誉,于黎庶间颇佳的缘由吧。 郑璞不问还好,刚问罢,那身长七尺有余的汉子,竟然瞬息间红了眼圈,涕泪齐下。 埋首于双手中,抽泣了好一会儿,方断断续续的叙出了缘由。 他本是有近百亩田地的黔首,家中有子女三人,日子虽清苦,却也能温饱度日。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他长子不知为何竟得了怪病,一病便是三年。 屡屡寻医问药下,家中生活难续,不仅变卖了田亩,还寻了县里大户贷了不少资财。 然而,最终他长子还是医治无果而病故,女儿亦被大户拉去当丫鬟抵债。婆娘则是因伤心过度,且饥寒交迫,亦亡故于寒冬的风雪之中。 他悲戚莫名,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带着次子给大户充当徒附苟活。 然而,上苍并无有停止对他的苛刻。 他女儿,不过为丫鬟半载,便被那大户人家的浪荡子给屡屡欺凌,不堪凄苦而寻了短见。 连尸首都被扔在荒郊之外。 得闻噩耗,身为人父的他,焉能忍得住? 将次子藏在野外,他自身持利刃偷潜伏于道,待那浪荡子途径之时,瞬间暴起手刃之! 大仇得报,却也无法在什邡呆下去。 只得连夜携幼子逃窜来绵竹县,依附一位已经出了五服的族兄。 盘桓在绵竹县西部山区的贼酋,张慕!【注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