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7章、子午 (第2/3页)
之,即使强端没有并吞之心,符章亦然会觉得自身已被阴平排斥。 其中干系,错乱复杂,自然不是年方十二的傅佥,能洞悉得了的。 因而,郑璞闻问,亦没有解释太多。 乃是语气淡淡,并没有解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你若将《战国策》研读透了,自会明了其中缘故。” “哦~~~” 有些怏怏,傅佥不敢再多问。 不过,他没有沉默多久,又继续发问,“那先生,可否为我解惑,为何不趁机进军桥头戍围呢?我知不占据桥头,乃是避免魏军率军来争夺。然,我亦问过绍先兄及义弘兄了,若当时我军随尾追击,驱溃兵在前,夺下桥头戍围并不难。届时攻下桥头,可取贼军辎及粮秣,再归师岂不更佳?” “呵~~~~” 侧头斜目,有些诧异的撇了身边小子,郑璞轻声发笑。 亦让傅佥神情更加疑惑,忍不住又催问了声,“先生,莫非是我所言,有不妥之处?” “倒也无。” 此次,郑璞并没有避开话题,耐心的解惑道,“诚然,贼军大败而归,我军故可趁机将那桥头戍围一战下。然而,战事不可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且问你,若你未贼子强端,抑或逆魏雍州刺史郭淮,得知桥头被攻破,当如何举措?” “嗯......” 垂头沉吟片刻,傅佥便确凿出声,“我若是彼等,即使不率军攻白水关,亦会部署重兵戍守桥头,且会遣兵每日巡视景谷道。” “然。” 郑璞露出笑容,止步目视着他,复问,“我且再问你,若贼部署重兵在桥头,白水关将如何应对?” 喔~~~ 自是增兵固守,以免被贼有机可乘。 心道了声,傅佥亦恍然大悟,“先生,我知矣!乃是我大汉现今未到北伐之时,尽可能避免与魏军徒做消耗。”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再度拔步而行的郑璞,叮嘱道,“小子切记,为将者,莫不可贪小利而误大。” “诺!” ............... 且行,且言。 徒问而师解惑,于细细叮嘱中,郑璞此身所长揉碎了,灌输给年少的傅佥。 正如丞相诸葛亮于小亭对赵云所言一样,克复中原,非一辈之功。 培养出可继承衣钵的后辈,亦是推进复兴汉室的脚步向前。 一夜无话。 翌日,辰时,郑璞终于等到了,马岱派遣过来的迎接人马。 乃是早就归去阳安口的杨霁,领了两百骑而来。 出人意料的,张苞竟也随来了。 若不是霍弋率先迎上去,欣喜的打招呼,郑璞都无法确信眼前这位,胡须修葺整齐、眉目和熙,隐隐有股“腹有诗书气自华”风采之人,竟是故张车骑的长子。 不过,那长八尺有余、犹如熊罴的身躯,与声如洪钟的大笑,倒是颇为契合其父“万人敌”的豪烈。 一番客套,便启程而往。 杨霁将三百骑卒,以半扇型散开,警戒着西面十里内的动静。 赵广领本部在前引道,霍弋督士卒驱赶俘虏战马及辎重行于后,很清闲的郑璞,则是悠哉游哉的听着傅佥诵书,缓步在中军。 时而有了兴趣,还会横笛于唇即兴一曲,犹如出游踏青般。 只是他没有察觉,身后与霍弋叙旧的张苞,时不时便会将好奇的目光,投在他身上。 抑或者说,他身为广石督,竟随行杨霁而来,自有别意吧。 从关城至阳安口,行军大致须两日。 而郑璞一行,因是近晌午时分才启程,是故于野外落营了两次。 第二日的落营暮食,已抵达玉带河汇入汉水之处,此地已无需担忧有魏军或氐人部落前来袭击或sao扰了。 因而,所有人都松懈了一口气。 士卒们以什为单位围在篝火前,等候着暮食,欢笑起伏。 首次从征的南中蛮夷,各自掰着手指碎碎念,憧憬着此番战胜的赏赐,能给家人添些什么物品。 朝廷现今的赏罚严明,他们在成为士卒第一日后,便被灌输了。 以此战的缴获,朝廷必然会赐下资帛嘉奖。 且郑璞与赵广及霍弋,皆已然声称自身丝毫不取,将之均分给他们这些士卒。 不过,划分的比例微有不同。 先分出一半,授予那些战死及伤退袍泽,剩下的才会均分。 对此,那些南中士卒,皆感恩莫名。 毕竟于他们而言,最为担忧的,便是自己战死了,已迁徙入蜀地的家人,生存难以为续。 至于赵广及霍弋的老卒部曲,则是在起哄着。 纷纷怂恿着各自上官,让他去寻赵广或霍弋,问能否宰杀几只虏获的羊打牙祭。 最后连杨霁都随着鼓噪,戏言让郑璞犒劳他族人出百里来迎的辛苦。 结果,自然是炙羊rou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玉带河畔。 依着习惯,郑璞巡营看士卒们皆饱餐,归去军帐入眠后,方回来用餐。 却见自己军帐前的火堆,张苞抱着一酒囊端坐在胡牀上,正与炙烤着羊rou、温稻饭的傅佥言笑晏晏。 见郑璞归来了,他便起身微微摇晃着酒囊,笑颜潺潺而道。 “我携了些酒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