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赖在楚都,不肯走了! (第2/2页)
王淹忽的心头一震,暗道: 呼吸之间,血腥气味钻入肺脏。 念头闪烁之间,王淹不禁的把怀疑对象,从皇帝的身上挪开了! 他想到了那晚,高琛忽然跑来找自己,阴谋除掉皇帝、从皇室中扶持新的幼子为帝,双方合作,共掌朝政! 他的心里不住的念叨: 他把凶手的怀疑对象,转移到了高琛的身上! 越想,就越觉得他就是凶手! ·谋害死太后! ·诬陷皇帝,除掉皇帝! ·推立新君,挟新君,掌朝堂! 好心机! 好狠毒! 王淹自我脑补一堆,越想越心惊,对高琛提防起来,暗道:“一山不容二虎,我与他又岂能共掌朝政呢?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不,是必有一死!我得早做打算!”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 他隐藏着这些想法,把炎军在城外,要求进城吊唁太后的事,给高琛说了。 “……现在只有一刻多时间了,”高琛道:“高统领怎么看,要不要放他们进来?” 高琛心想:“炎军岂能惹?”说道:“我看可以放他们进来,众所周知,炎军军纪极好,有什么好惧的?何况,害死太后的凶手,已经找出来了!” 王淹点点头,说道:“高统领说的有理。”当即,便命人去传令:打开城门,放炎军进城。 白起领军在楚都城外。 忽见吊桥放下,城门打开。 有一守将骑马而出,来到跟前,领引他进城去。 白起领军进城去。 百姓见了,议论纷纷! 到皇宫前。 王淹居然在宫门外,亲自等候着白起。见白起来,忙上前,拱手行礼道:“秦将军。” 白起为秦将,这个世界的历史上,也有秦国、白起。 为了隐姓埋名,白起被更名为秦起了。故而王淹称呼他为“秦将军”。 白起下马,抱拳回礼。神色沉重,说道:“听闻高太后归天,我难以置信!告知我皇,陛下命我务必前来吊唁。我们这就进去吧。” 王淹领白起进宫。身后千军跟随!忽然,王淹顿步,往身后的千军看了一眼,对白起道:“秦将军,这些将士……,还是不必进宫了吧?就在这宫外吊唁就可以了。” 白起断然拒绝:“不行!我陛下的旨意,是要我三军缟素,亲到高太后灵柩前吊唁!你要让我违抗我陛下的旨意?我可不敢抗旨不遵!” 说罢,迈步就往皇宫里去!亲兵跟随!千军随入! 王淹看着他的背影,呐呐无语,喟叹一声,跟了上去。 ·弱国无外交,憋屈啊! 到得殿外。 高琛领着百官,下阶来迎。 白起带着亲兵,登阶入殿去,其余兵马留在殿外阶下。 到大殿门外,忽觉一股血腥味袭来! 白起吃了一惊! 往大殿里看去,只见两具尸体,躺在地上,血流了一地! “这、这……”白起吃惊,目光朝那男尸看去,“楚帝?!这都怎么回事啊!” 他是真的震惊到了! ·剧本里没有这一出啊! 本来是想来找茬,把害死高太后的凶手帽子,扣到楚帝头上,然后把楚帝干掉的! ·怎么自己还没有动手,楚帝就已经死了? 高琛忍着怒气,说道:“别提这个弑母畜生了!……”他向白起,说了砍杀陈恒的缘由。 白起听闻,狐疑的说道:“是这样吗?没有想到啊,坊间流言居然是真的。” 高琛惭愧的说道:“让将军看笑话了。” 白起说道:“哪里哪里。”心里则暗暗郁闷:上前在灵柩前吊唁。 吊唁完毕。白起又说理由:赖在楚都,不肯走了! 按制。高太后的灵柩,需得在殿中停放27日,之后再移入殡宫,停留时间无定数。 主要是根据陵墓竣工的时间而定,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灵柩出殡前,还得将杠夫找来,先按正式出殡的规模和要求,演杠10天。杠夫们先抬着一块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独龙木,上面放上一碗水,一直练到碗中的水泼不出来为止。在演杠的同时,还要派民工日夜施工,抢修去陵墓的御道。 送葬是最隆重的仪式。这天,首先要烧价值连城的“大法船”,先用小杠将棺木抬出。送葬队伍最前面是64人的执幡队,高举万民旗伞。然后是1628人的仪仗队,手中各自举着不同的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 仪仗后面是棺柩,棺柩上盖着圆顶棺罩,四周是绣龙帷帐,称为“吉祥轿”。抬棺材的杠夫共分60班,每班128人,另外,每班还要有四人做候补。棺柩后面是十路纵队的武装护卫,最后面是文武官吏、皇亲国戚和宗室等人的送葬车队。 在送葬队伍中还夹有大批和尚、道士、尼姑、道姑,他们身穿法衣,手执法器,沿途不断吹奏、诵经。一路上还有一班专门撒纸钱的,队伍过后,地上的纸钱犹如一场大雪。从都城到墓地,沿途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封墓后,随即在隆恩殿举行题主礼。题主就是写牌位,由大学士二人行一跪三叩礼之后题写,然后,将写好的神牌放在座上,上香献经。仪式结束后,神牌由皇帝和大臣护卫回京,放在太庙中。至此,这个治丧活动宣告结束。 白起的理由太强悍了! 高琛、王淹说不出个不同意来——主要是不敢,生怕惹恼了对方! “王大人,”白起对王淹说道:“我军在此的一日三餐,还得麻烦贵国朝廷啊。” 王淹道:“应该的,应该的。将军放心。” 白起点点头,“这就好。”又说道: 高琛道:“自然,自然。”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