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我们要为友邦报仇! (第1/2页)
…… 王匡进入吴都之后,与民无犯,建章立制,称国号为。派使者南下北上西去,欲要交好炎国与楚国、劝降北府军,大行封赏。 吴帝王匡打进皇宫之前,就已经死了。 不是亡国了气死的。 而是死在了儿子李仁修之手! 当时,吴帝昏迷,早不省人事。 李仁修亲手将之闷杀! 李仁修是个性格刚强的人,不想见皇族贵胄成为亡国奴,丢祖宗脸面,也不想见皇族女眷被乱贼凌辱。于是下令,将宫中嫔妃、皇嗣尽数杀死!又赐死京中皇族及女眷,命宫中侍卫监视! 然而,皇族中人,很多的早就见势不妙,乔装易容溜出府邸了。 王匡带兵杀进皇宫,宫中乱成一团。 杀人。 放火。 抢劫。 jianian银。 …… 李仁修悬梁于通明殿。 吴维忠跪在一旁。 自尽前,还留下了血书。 血书中,圣明了一把,表示理解百姓造反,反省了行政得失,后悔没有减轻百姓负担、整治官僚腐败等。 王朝兴灭,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血书中,他显得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 但还是埋了坑,把炎国黑了一把! 说向炎国请求增援,他却故意拖延,迟迟没有增援,坐看我吴国灭亡。 新君你不要别炎国的同情你们义军的言语被欺骗了。 有流言说炎国与蛮齐密谋,要瓜分我吴国江山呢! 为天下苍生计,新君你也要擦亮眼睛,多多的提防炎国啊! 王匡看了血书。 命吴维忠收敛李仁修、吴帝,妥善安葬。 王匡派出的使者,一南一北。 北上的到了清河,正遇到南来镇压乱贼的十万北府军。 他们脚程慢了,还没赶到都城,城就破了。 吴国,没了。 该怎么选择? 是继续率兵南下,打进都城,为旧主报仇;还是归顺王匡,受封为王,裂土建国? 王匡为了劝降,以及分化北府军,给出了四个王爵,并且大手笔的把清河北路分裂成四块,赏赐给他们!他们的被留在京中的家人,也能到他们的封地上去,家人团聚。 吴国疆域,下有四路,分别是: 第一,位于清河南部的东面的一路:清南东路; 第二,位于清河南部的西面的一路:清南西路; 第三,位于清河入海口部的一路:清口路。这一路总体在清河南部,下辖九郡,有两郡在清河北部。 第四,即清河北部的一路:清河北路。 这十万北府军由两位大将领着,分别叫做刘杰、高有功。 两人私下商议过后,李氏已亡,何必再为之多事? 两人归顺了王匡。 又领兵北去了。 对外美其名曰:不忍再起刀兵,让苍生受苦。 使者去到安瀤城。 见过黄良辅、刘清邦,这两个在刘杰、高有功的劝说下,也识时务的归顺了。 其时,蛮齐又领兵南下! 。。。 吴国的情势,天下关注。顷刻之间亡国,而越国新起,令世人震惊! 楚国朝堂上心有余悸。 ·幸好我们得了炎国的援助啊! ·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么一想,对增援来镇压乱贼、现在却赖着不肯走的三千炎军,也宽容起来。 ·炎军顶多是占便宜,要钱粮。 ·乱贼踏马的是要夺江山啊! 唔! 走向了“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方向。 刘玄时刻关注着吴国的情况。 九月四日,便得知吴国灭亡的消息,心头感慨。 急忙召见内阁,不与商议,即宣布决定:李吴朝是我炎国的友邦。不承认这个什么王越朝的正统性,称之为伪越。王匡等为乱贼,窃取天下。发兵伪越,为李吴报仇! 内阁也懒得反对。 新军战斗力爆棚,而现下又财政积蓄充足。 打下伪越,等于做大蛋糕。地盘更大,治下人口更多,财政收入也更多,好处大大的有。为什么要反对? 刘玄即令李靖、卫青、戚继光,各领一团,以李靖为首,征伐伪越! 伪越来炎的使者,已入炎国,半途听说这个消息,呆若木鸡! 炎国对吴国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前一刻,两国还在交恶,骂他没良心。 后一刻,就称他为友邦,为他的覆灭而痛心疾首,怒极发兵去给他报仇! 这样的蹩脚表演,着实令炎国自己人都不得不怀疑流传的谣言。 炎都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我朝廷该不会真的和蛮齐密谋,一起瓜分吴国了吧?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九月六日。 李靖部带足军粮,入伪越。如入无人之境。强行军,只靠两条腿,日行百里,直奔“吴都”! 九月底。 登基大典,刚过十二天。 王匡得知炎军杀来的消息。 大惊。 与各路乱贼首领商议。 其时,各路乱贼大军三四十万,聚集“吴都”,都奉王匡为主,王匡对他们大行封赏,以安稳收买人心。 乱贼各部鱼龙混杂,起初的与民无犯的纪律,也崩坏起来。光天化日,入室抢劫,jianianyin掳掠,层出不穷,民深受其害。 王匡不敢制止,睁只眼闭只眼。生怕与他们为敌,一旦闹将起来,岂不危及帝位? 封赏要钱粮啊! 本来王匡对吴国的官僚体系,采取的是愿意投降的,就全盘接下来。 这时,为了筹集钱粮,也不得不派手下带人,对他们严刑拷打,搜刮起来! 九月二十九日。李靖部奔袭到了“吴都”城下。 王匡派人去责问:你炎国怎么无缘无故来侵犯我越国? 李靖回骂:去尼玛的越国!不承认!你丫的伪越!乱贼! 没得谈! 王匡见他们只有三千来人,虽听闻其战力恐怖,但未亲身经历,不信,心存小觑,命嫡系部下袁亨领兵三万,十倍于敌,出城迎战! 护城河上,吊桥放下,袁亨率兵鱼贯而出。 袁亨命前锋军的盾兵五千,冲击李靖部! 在战争中,乱贼也总结经验,有了一套应对火器的办法。 那些盾兵,非同寻常,所用的盾,不是寻常意义的木盾、铜铁盾,而是棉被做的盾。 用重十斤的棉被折叠捆绑好,浸水,再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