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大讲故事,大画馅饼 (第1/2页)
…… 皇帝御驾还没有到,臣民就收到了消息。 虽然有旨意,沿途不得扰民。 但是,当他们路经各地时,地方官为了拍马屁,还是携领着百姓出来,跪于途中,捧香迎候。 九月二十七日,御驾到了最近的南郡凤歇县, 知县带着城中上下两万余人,乌压压的一片,跪在城外迎候。 刘玄一路上看着这样的场景,很无语。 望着那跪成一片的百姓,心想:“看起来是都挺乖巧的,肚子里不知道怎么想呢。兴许是嘴上高呼‘陛下万岁’,心里在暗骂麻麻批!” 他在前世,就有类似的经历。 某天上班去,路径某地段,不知什么大人物经过,特么的居然封路,结果耽误了上班时间,迟到了,被扣全勤奖金,肚子里麻麻批的骂了好久。 拥入城中,在县衙略作休息。 刘玄召见当地举人、秀才、上户。 吃过午饭后,令都着便装,一起往某村去看官田的番薯收成。 随行的士兵留守,没有跟着。只带了一个班。 按制,炎国户籍,按照占有的财产多少,分作六等。 第一等户:有地三顷到百顷。 第二等户:有地一顷到三顷。 第三等户:有地三十亩到百亩。 这三等户,被称之为上户。 四五等户,被称之为下户,占有土地相对较少。 第四等户,有地二十亩到三十亩。 第五等户,则有地数亩到二十亩。 下户之下,就是无地佃户。 为第六等,是最下一层。 该村种了三十亩番薯。 他们到时,只见十几个佃农,正在田间劳作,有的在割薯藤,有的在挖番薯,有的在把挖出来的挑到田头。 另有许多百姓,闻风而来围观,神情惊异。 有书办与衙役在田头,正在称重,见到刘玄等一行来,其中更有曹中堂、自家大人,立时来拜见。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曹琳曾落脚该县,书办见过一面。 见曹中堂、自家大人都敬奉着一个年轻人。 便心中有数,暗道:“是天子无疑了!” 带着衙役,走上前去,纳头就拜,伏地口呼:天子万岁。 围观百姓都吃了一惊,跟着拜伏。 刘玄命起身,问道:“收成如何?” 书办谢恩起身,十分激动,深吸一口气,尽力平静,却仍然压不住兴奋:“回陛下的话,大丰收!依卑下估计,一亩少说也有两千五百斤!” 也不知是因为与皇帝说话了激动。 还是因为这超高的产量而兴奋。 高洁、曹琳分别在刘玄的左右,听闻这样的产出数字,比书上记载的还要高出一点,也都欣喜非常! 刘玄倒是神色平淡。 两千五百斤并不算多。 据他所知,前世一般都两千五百公斤,甚者上万斤。 心说:应当是品种不同。前世有健全的育种、种植技术。 但还是不吝赞赏,说了声:“好!” 走到田头,往筐里看去,只见里面的番薯,是红皮的,长而不粗。 刘玄问那书办及衙役们:“你们吃过了么?” 书办恭敬的回答: 刘玄笑道:“那就见者有份,分一分,尝一尝嘛。” 衙役们分了。 围观的百姓,都得两三个。 田间劳作的佃户,也被叫止、过来。 洗干净,削皮,曹琳奉上一个来给刘玄享用,内里是红心的,刘玄接过,吃了一口,清脆甘甜,比前世的口感好很多,点头称赞,望向那几个举子秀才,说道:“怎么样?” 皇帝都称赞了,他们还能说什么?都跟着说好! 刘玄:“你们是读圣贤书的,圣贤书千言万语,历代注解更是汗牛充栋。朕看来,要旨不过两个字,一个是‘仁’字,一个是‘义’字。……” 他缓缓的说着,众人都静静的倾听。 “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就是说要爱护黎民,要为天下苍生着想。民以食为天,解决黎民的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仁。什么是义?为仁就是义,就是要去做。光嘴上说仁,不去做,那就是空谈家,嘴上的道德家。一定要去做,要实干,要知行合一。” 刘玄出京城来巡视,目的不是为了到田间地头来吃番薯,而是为了给新政背书,以示重视! 召见当地举子秀才上户,并一道巡视,也是为了统合人心! “推行高产粮,解决黎民的吃饭问题,使得人人都有的吃、能吃饱,这就是仁义!仁义不是坐在书阁里空谈的,是要到田间地头实干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刘玄望向那些学子,谆谆教导:“你们都是有才学的,仁义的大道理不用多说了,关键是要实干,要多做有利于民的事情。” 学子们纷纷表示:谨遵陛下教诲。 刘玄又看向那些上户,说道:“推行了高产粮。你们的土地就能进行其他生产了,比如种植棉花,棉的产量就上去了,就能织造出更多的布。你们能有更多的收益,百姓也能增添新衣。这也是仁义。” 上户们都很兴奋。 皇帝画的蛋糕太漂亮了。 想想都要流哈喇子。 这对他们有利的新政,怎么会不赞成、怎么会反对呢? 刘玄又把那几个佃户叫到跟前,问他们可有土地。 有的佃户,并非纯无土地,而是有几亩薄田,但不够吃用,所以还得靠租佃。 回说都没有土地。 刘玄看了高洁、曹琳两人一眼,说道:“人无恒产,则无恒心,新政也要让他们有恒产,不说多,至少一户得有两亩地。” 两人都是一惊。 这一句话的背后,含义可就非同小可了! 天下无地佃户何其多,户均两亩地,地从哪里来? 刘玄想的是皇权稳定。 佃户阶层,是最不安定的部分。 大兴工商是好事,经济能繁荣起来。 可是,繁荣的经济背后,可是会酝酿巨大危机的! 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工人失业,没有收入,老家又没地,便会饿肚子,就会闹事,就会民变,秩序就会陷入混乱!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得让他们有地。 一家有个两亩地,足够一家人吃喝了。 经济危机再大,老家还有两亩地,有吃喝,饿不死,那就会大大的削弱民变的可能,大大的有利于皇权统治! 至于地从哪里来。 呵呵。 刘玄亦早有谋算。 经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