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为佃者什九 (第1/1页)
玄武派-云梦宗肖妙清、变脸王朱亮南来炎国,还有随行弟子,本来他们投宿在客店。 肖妙清、朱亮潜入皇宫。办事的这天,随行的弟子们退了客房,在城外野林子里,起了几个火把,聚着等候。 只等两位师尊得逞,便拂衣而去。 众弟子们都认为,两大正道绝顶高手出手,此行必定万分的稳妥、绝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然而,他们等了许久,早过了约定的时间,还不见两位尊师回来,便不由的担忧了起来。 [不会是……遇到什么意外了吧?] 心头惶惶,惴惴不安! 忽然,一声响箭破空的历啸,箭矢从黑乎乎的野林里射来,钉在了一颗大树上。 箭矢上,绑有条布帛。 众人大惊,防备四周! 一个道姑走过去,把钉在树上的箭矢摘下,解开了上面的布帛。 只见布帛上写着字。 接着火把的光亮,道姑低头看去,只一看,就不由的“啊!”的惊呼出声! 大约两个时辰的讯问,曹四带着成果,去向皇帝及时的禀报情况。 刘玄看了,笑说:“派人去个信……” 信是曹廿去送的。 布帛上的内容,大意是: —— 我们炎国一向恪守正道、一向崇敬武林正道。 但是今天晚上,你们玄武派的肖妙清、以及朱亮,居然擅入禁宫,行贼人之举,这实在不是正道该有行为、应为正道败类! 我们将他们给抓了。 要是一般人,这样的行为,就该抄家灭族了。 但是,看在他们是正道中人的面子上,我们只打算将他们关押二十年。 二十年后,你们再来接人吧。 —— 肖妙清、朱亮的随行弟子们,得知了这个消息,具都瞠目结舌,惊骇不已! [雾草!] [两位师尊!] [两位名震武林的正道高手呀!] [全被抓了???!!!] [这、这也太不可思议啦!!!] 这一变故,实在重大,完全的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他们的意识中,两位师尊这样的高手,进皇宫就像逛自家的后花园似的,应该是闲庭散步一般的!入皇宫里去取个东西,那就如探囊取物般的简单! 然而,现实实在是充满了戏剧性! 两位师尊,偏偏的都折在了炎国皇宫! 都被抓了! 还被贬为了贼人、正道败类! 要被关押二十年! 众人三观震荡,兹事体大,不敢再停留,连夜赶路,回去报信! // 推行高产粮,是曹琳提出来的。 朝会争辩之后,决定先选择两路,尝试着推行,以观成效。 那么,选哪两路呢? 这个问题,也被推给了曹琳。 曹琳与老爹及党羽议过后,有了意见。这天去见皇帝,禀报结果。 刘玄召见了他,看了他的呈本。 曹琳定的两个地方,距离京城,一远一近。 远的是穟城路,下辖三郡九县。 近的就在京畿大路下。 京畿大路的规模是一般的路的三倍,一路顶三路,下辖三郡二十七县。一个郡下就有九县,规模相当于一路。被曹琳择定的,是三郡之一的京畿南郡。 穟城路? 京畿路? 见是这两个地方,刘玄心头微微一懔,暗道:“这两个地方,可都是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地区的!” 这两处,京畿路是勋贵云集,仗势欺人,巧取豪夺,吞并土地!穟城路临海,有天然的优良海港,对外通商,经济繁荣。富人多,权贵手套也多,有钱了干啥?行贿官僚、强并土地。 结果就是这两地方,号称[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了,但是,也相去不远。 皇帝为天下表率,吃着赋算之余,皇庄还圈着十余万亩良田;开支不够,还从外廷夺税源,又占了三百七十余万亩良田。每年从中得利(折银)三十六七万两。 不过,由于管理不善,管庄太监、庄头、伴当上下其手,欺下瞒上,每年输入内库的只有十余万两,七成以上被黑掉了。 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行下效。皇帝带头,自身不正,下面的勋贵官僚,自然也就跟风了,风气一开,吞并土地,更是风起云涌! 这一情景,为清流所痛恨,因此主张抑制兼并、打击权贵。 而这损害了皇帝的利益! 因此,清流之策,不为皇帝所取。 皇帝推“jianian佞”在前做挡箭牌,与清流制衡! jianian佞于是成为皇权利益代言人。 刘玄曾外出微服,见过失地百姓,聚集城外贫民窟,过去询问。后又令曹少钦派可靠之人出去走访调查。 结果令他很难堪。 失地百姓之中,不乏被皇帝所害的! 管庄太监、庄头、伴当等,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在民间为非作歹,巧取豪夺,吞并土地,为自家私产,发家致富,成为大小地主! 这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冤仇罪孽。 由于作恶之人,与宫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衙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避而不问。 百姓无处申诉,也只能抱怨老天不开眼,久而久之,老天也不抱怨了,认命了,是自己命不好。 皇庄下的那十几万亩土地,就在京畿南郡。 刘玄看完呈本,心里暗道:“曹琳选这两个地方,是为皇帝权贵利益集团服务啊!”又想,“唉,可是土地兼并越严重,矛盾就将越激发!” 土地兼并危害很大,但是,地主兼并了土地之后,还是需要耕种,于是大部分的失地农民,能转变成佃户。 可是,推行高产粮之后,改种棉花、桑树、畜牧,所需的劳动力就会大为的减少。 “棉吃人,羊吃人”的一幕就会上演。 劳动力被从田间地头赶走,理论上说,同时工商兴起,将提供岗位接盘,不会出大问题,简直完美。 但是,这一个转型期,仍然将是矛盾高发阶段! 理论上的完美转型,在实践上,会出现不及时、不能完美过渡的现象,只能是个空想。 而且,工商业的经济周期,时不时的来场经济危机,工人失业下岗,也将成为致命问题,是个巨大的隐患! 刘玄心底心仪的,并不是这样的模式,而是前世大夏的模式:先打土豪分田地,制造出一堆的自耕小农。 小农家里的劳动力,可以一部分种田,一部分从事工商业。 这样的话,即便遇到(工商业)经济周期危机,失业了,家里还有田,还有粮,还有吃的,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小农,是稳定基石! 这样的工人,也不是纯粹的工人。 若是没地,成为纯工人,那就是最革(不稳定)命的存在! 这对大局稳定不利、对维持巩固皇权不利!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