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军费的压力 (第1/1页)
…… 这天晚上。 曹少钦去见张瑜。 却没有接张瑜入宫。 张瑜将与高洁、周成商议的情况,告知了曹少钦。 曹少钦回宫后,向刘玄汇报了。 翌日。 刘玄召见军机院大臣、兵部尚书王熙。 王熙行礼拜见。 刘玄赐座,与他商议建立一支新军的事宜,新军将装备新式武器! 养兵是极为耗费钱粮的事情。 不说装备等方面的开支。 仅粮饷一项,一兵一年,就得36两。 养兵一万,就得36万两。 炎国有兵六万,财政开支七成多,是用于养兵。若是拖欠,就会引起不满,引发闹饷哗变。 要是打仗的话,伤亡要给抚恤;立功要给赏赐。更是会增添巨大的财政开支。 平时要想保持战斗力,就得进行训练! 训练会消耗体能,对伙食要求就会提高,就会增加开支! 并且对武器也会产生损耗! 换、修,都会增加开支! 因此,财政压力之下,通常情况,和平时期,历代王朝的军队都会逐步的荒废武备,缺乏训练,演变为弱鸡。 对内,欺负下胆小的小老百姓,或许还行。 一旦老百姓暴怒起来,揭竿而起,这些弱鸡军队,往往都不是对手。 对外,要是遇上正在崛起的什么势力,那更是屡战屡败,难堪大用。 最后,往往是重新募兵。 武备荒废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对军事不重视、松懈。 内里的实质,说到底,是财政问题! 王熙听皇帝预备建立新军,不由大喜!心想:[新军建立,装备掣电连发神铳,再也不用惧怕吴军啦!北伐夺天下,都有可能做到!]想到这些,不禁激动!对于武官而言,想要功成名就,非得战争不可! 刘玄道:“朕省吃俭用些,一年能有个三四十万两的结余。但是,新军装备,人手一把掣电连发神铳的话,就得90万两。子弹每100发2两。这里面,就有个五六十万两的亏空。……你可有什么办法?” 王熙心头一沉,低头说道:“臣惭愧。”搞钱不是他的专业啊! 刘玄道:“下次朝会,朕准备批准曹凯致休。届时,内阁将会空出一个位置来。” 王熙不由的惊讶,暗道:“皇帝和我说这个干什么?”心头砰砰乱跳,想到一个缘由:“莫非是要提我入内阁?” 刘玄:“朕打算让你入内阁。” 果然如此! 王熙顿时激动万分,跪倒拜伏,谢恩。 刘玄道:“起来吧。” 王熙叩首起来。 刘玄道:“入了内阁之后,别的事情,你少管。要军费这件事,你要重视起来!” 王熙顿时了然,这是皇帝要自己做代言人,向曹党、清流那些文官争军费呀! “臣明白了。” 刘玄又说道:“曹琳提出的推行高产粮一事,朕想过了。这件事做起来,能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增加岁入,对增加军费也是有利的。你懂朕的意思了吧?” 王熙点点头,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要臣支持曹中堂的这个主张?!” 刘玄道:“你心里有数就行,不要说出去。” 王熙道:“臣遵旨。” 刘玄道:“就这些了。你退下吧。” 王熙拜退。走出天宁宫,心里暗想:[曹凯致休,内阁空缺,曹党与清流都在想着推自己人呢,却哪里知道,皇帝早就有人选了!]想到自己将入内阁,不免高兴;又想到要与曹党、清流那些文官扯淡要军费,不禁跃跃欲试。 以前,他们是内阁大臣,自己虽然也是个尚书,但是却差了一筹。 他们能谋划于斗室,影响皇帝,决策国事,自己却没这样的地位。 而如今,自己也将入内阁啦,并且还是皇帝支持的! 就也能与他们争一争、斗一斗了! 三日时间,很快过去。 在京大臣就推行高产粮一事,各抒己见,写成奏本,发到了内阁。 内阁大臣们收到奏本,进行票拟。 赞成的倒还好。 关键是不赞成的。 这些奏本,都摆到了曹琳的案头。 毕竟议题,是他推出来的。 曹琳十分意外,没有想到,清流中人,自高洁而下,竟然都表示支持自己的主张! 高洁说的很漂亮:咱们做臣子的,首要是为君分忧,为百姓谋福祉。你的主张,上能为君分忧,下对百姓有利,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当然是赞成的!咱们同朝为官,同僚之间,都要守望相助,把这件事做好才对! 曹琳见他这么说,表面大为敬佩,说道惭愧,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心里却颇为失望,有种一拳打出,却落空了的不爽感。 不出周成的意料,彭秩果然是反对的。 他也有一伙同道中人。 反对的理由,也是一套一套的。 -圣君以王道之天下! -王道重在道德义理,岂在逐利? -推行高产粮,广种棉桑,势必使得工商大盛! -所谓无商不jianian! -到时人人逐利、jianian诈横行、人心败坏、道德沦丧,就国将不国啦! -自古重农抑商,农为根本,而商为末枝。 -工商大盛,乃至于盖过根本,岂不是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犹如乾坤颠倒、天翻地覆,是要天下大乱的呀! -所以,这条路,就是条邪路呀! -提出这样的主张的,就是祸乱天下的乱臣贼子! -这样的乱成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啊! -臣对陛下忠心耿耿,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不怕死,写下了这些。 曹琳看了这样的奏本,怒形于色。 -老东西! -迂腐蠢笨至极,一大把的年纪,都活猪身上去了! -什么也不懂! -还说老子我是乱臣贼子? -呸! -老东西,你不知道吧,这主意实际是陛下出的! 曹琳也是有才学的,奋笔疾书,写了票拟,将之反对理由,逐个批驳了一番! 梁集跟着具了名。 交到高洁、周成那边,他们两个也签了名。 奏本票拟送到了天宁宫。 刘玄批阅。 看了彭秩的奏本。 微微摇头,暗道:“人心逐利,自古皆然。岂能因噎废食?衣食不足,连温饱都难以保障,还奢谈什么道德义理啊!”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