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吴陈兵边境 (第2/2页)
,那么,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炎国也不能站着让人打。 炎国国力不及吴国。 但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到时,少不了要去与齐国联络,共击吴国! 齐国虽然是蛮人入侵神州来所建。 然,对于炎国来说,本国利益至上,哪管你是夏人,还是蛮人? 王熙道:“陛下所言甚是,老臣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吴国使臣来访,是有什么要事。” 刘玄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还派了三万大军来,呵,恐怕所图不小。” 对外叫:“来人。” 一御前太监进来听候吩咐。 刘玄道:“去召内阁大臣来。” “是。”那御前太监去了。 不一会儿,文萃殿的内阁五位大臣都来了。 礼罢。 曹凯特殊待遇,曹琳扶着他坐在绣墩上。 高洁道:“不知陛下召见臣等有什么事?” 刘玄右手拿起御桌上的军报,“刚收到的,你们拿去看看。” 高洁恭敬的上前,双手从刘玄的手里接过了军报。看了。皱眉。把军报递送给曹凯。 曹琳却从旁接过了,自己看了起来。梁集也凑过去看,啊的一声惊呼,脸色骤变! 曹琳大惊,“吴国这是要干什么?!爹,吴国……”把内容给曹凯说了。 曹凯大约是在皇帝面前恭顺的惯了,总是微微的躬着身子,年复一年、地久天长之下,背驼了。 他驼着背,眼帘低垂,一副年老体弱、精力不济的样子。听了曹琳的说明,淡淡的嗯了一声。 曹琳:“爹啊,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你怎么一点也不着急?”他是真焦急,为官以来,炎国长久和平,就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另一方面,吴国三万大军陈列边境,国家危机,也该表现出紧张感来呀!否则的话,无动于衷,岂不是不把国事放心里? 曹凯心里暗叹一声,对这儿子能否撑起曹家的未来,有些担忧,性子太躁了,不稳重呀! 这一点上,就不如高洁! 周成没看到军报。 不过也不需要看了,他也听到曹琳说的了,也吃了一惊,有点失了方寸的样子。 这位勤于反省修身的文人,对突然而来的军事变故,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应付。 曹凯睁开眼,瞥了皇帝一眼,往儿子望去,“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遇事不能慌!不能慌!” 他其实想说:你丫的这么慌慌张张,一副不能挑大梁的样子,叫皇帝怎么重用你? 曹琳马上承认错误,“是。”态度很好。 曹凯恭顺的往皇帝望去,说道:“天行有常,不分炎吴。我国应对灾变,到如今还没有民变,全赖陛下圣明,以身作则,为天下表率、以千古未有之良谋,安稳了天下。如此圣君明君,除我炎国,哪国还有?”语气神态,颇有些自得之意,说到这里,气力不济,顿了顿,顺便观察皇帝脸色。 他的这一记马屁,拍的刘玄很有点爽,眉眼嘴角都露出了笑意,“也是内阁诸位,以及百官、兆民,都齐心协力的功劳,要是没有这些,朕只一人,岂能安天下?” 曹凯:“陛下圣明。” 高洁、曹琳、梁集、王熙、周成都跟着道:“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这四个字,是万金油的话,时不时就要拿出来说一说。 刘玄听的最多的就这四个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不过,每一次听起来,都仍旧很有些感觉。 自古皇帝喜欢宠幸阿谀谄媚的臣下,刘玄也领悟到是什么缘故了。 问题不在臣下,问题在皇帝身上。 刘玄欣然接受了吹捧,“曹阁老,你继续说。” “是。”曹凯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恭顺的姿态,“岭北诸国,常年兵戎相见!都穷兵黩武,而民生皆困!就是没有灾变,吴国也时常爆发些个不大的民变。今次这般大灾变下,内忧外患,必然更加严重!老臣预料,今年岭北诸国之间,必会爆发大战!这种情势之下,吴国三万大军南下,不过虚张声势而已,岂会来惹我国,更添敌人?所以,不必惊慌。……他派使臣来我国,老臣要是所料不错,应该是为钱粮。” 曹琳听了,恍然大悟! 他也不是愚蠢之人。若是给他点时间,这些弯弯绕绕,他也能理顺出来。只是,天生的秉性,容易着急,一急心就不静,容易被蒙蔽双眼,失去条理,作出冲动的事来。 刘玄望向高洁,“高卿,你怎么看?” 高洁:“阁老说的很有道理,臣是赞同的。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叮嘱陆建义小心警惕着,以防万一。” 曹凯:“嗯,高大人之言,的确是老成谋国之道!” 他们明明是政敌,言语上却互相捧着。 刘玄颇为高兴的样子,感叹:“朝廷有两位这样的贤臣,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啊!”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