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子夏收徒 (第2/2页)
自从那个少年将虎符交给自己的时候,自从那个少年说出相信自己的时候,吴起就知道自己的未来就已经和那个秦国公子嬴连绑在了一起。 “魏侯,上卿。吴起还有要事,就先走了。”想到这里吴起的心中逐渐生出了退意,于是向着魏文侯和翟璜两人躬身一礼说道。 “且慢。” 就在魏文侯和翟璜听到吴起离开的消息要向他告别之际,人群之中的马车之上却是传来了子夏苍老的声音。 在魏文侯等人搀扶之下,年过九旬的子夏走下了马车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正要离开的面前。 “你就是吴起,来自卫国左氏曾经在曾申门下学儒的那个吴起吗?”子夏用着那个苍老的声音对着吴起说道。 看着面前的这位苍老的老人吴起的心中是一阵的好奇,而当他说出曾申的时候吴起的心中一阵的失落。 子夏口中的那位曾申,正是在鲁国的第一位老师。离开卫国的吴起曾经在这位曾申的门下学习儒术。 这位曾申是孔子门徒曾子曾参的儿子。 关于曾子还有一个在历史之上都很有名的典故,这个典故的名字就叫“曾子杀猪。”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曾申继承了孔子和他父亲的儒家学说,也让曾申继承了父亲的崇高品德。 在这些品德之中曾申对于大孝尤为关注,在听说吴起没有回乡为自己的母亲奔丧守孝之后,他便将吴起逐出了师门。 所以吴起在听到这位曾经的老师的时候会感到一阵的失落。 其实当时的吴起又何尝不想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为他奔的丧守孝呢? 可是他在离开卫国之前曾经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发下重誓,如果没有成为卿相绝不回到卫国。 当时的吴起不过是一个白身罢了,又如何有面目去见自己死去的母亲呢? “小子正是吴起,老先生是?”看着面前这个老人吴起躬身一礼之后问道。 “呵呵呵,老夫名卜商。”听出了吴起的话语之中的恭敬,子夏在一阵轻笑之后说道。 当吴起听到老人的名字之后,先是微微一愣。 然后他的脑海之中浮现了一幅场景,那正是在曾申门下学儒之时,曾申为他们讲述这些天下之间有名贤士的场景。 他还记得当说起这位老人之时,他的老师曾申是一阵的激愤。说这位老人将孔子的学说改变得面目全非。 但是最后在说起老人的学识的时候,他的老师曾申还是不得不为这位老人的学识所折服。 “可是在西河之地讲学的大贤子夏先生?”当知道了老人的身份之后,吴起对于自己面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更加地恭敬了。 “什么大贤,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当听到吴起说出自己是大贤的时候,老人只是轻轻地一句话就带了过去。之后他又对着吴起平淡地说道:“你知道吗,吴起?你的老师曾申曾经在和我的书信之中谈到了你这位学生。” “敢问先生,老师是如何说吴起的?”不同于子夏话语中的平静,吴起的心中却是生出了激动。 吴起没有想到这位将自己逐出师门的老师还会记得自己这个学生。 “你还将曾申当作你的老师吗?即使是他将你逐出了师门?”而当子夏听到吴起依然称呼曾申为老师的时候,他的心中微微一动。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老师的授业之恩,吴起如何敢忘?”说到自己的老师的时候吴起的话语之中充满了尊敬。 听到吴起的这句回复之后,子夏的心中对于面前的这位年轻人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好,既然你想知道,我就告诉你。他曾经说过你虽然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逐你出师门的。”说完这句话之后子夏一阵的轻叹。 “老师既然还是不原谅吴起,那吴起也无话可说。” 听着自己的老师曾申还是不愿意原谅自己,吴起先是心灰意冷,后来脸上的表情渐渐坚定。 “吴起,刚刚我回答了你的问题。老夫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想要知道你的答案。”就在吴起思考之时,子夏却是一脸郑重地对他说道。 “先生请讲。”而见到子夏如此的郑重吴起也是躬身倾听子夏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你愿意成为我的弟子吗?” 子夏的声音不算大,甚至对于吴起可以说是很小。 但是就是低声而且简单的一个问题,在吴起的心中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