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刑天 第50章 差事(二) (第1/2页)
可为何吕少安偏偏要插一杠子?就是因为汝州、嵩州是他淮南军打下来?那里抛洒了大明将士的热血?难道将士打仗,不是为了大明天下一统吗?选择临时性的战略放弃又有何不可呢? 本来自己是计划趁着这次内调,顺势就把吕少安扶持到枢密副使位子上。至于枢密使爱谁谁,乔行简觉得有吕少安坐镇枢密院,枢密使的位子栓条狗都行。 此后十五、二十年,吕少安都能牢牢把控军权。一来强化他和明王兄弟间的联盟实力,二来补偿自己的汝州、嵩州割地之失。 只有潘景良这种蠢货才会琢磨着在明王和吕少安兄弟间撩拨关系! 人家兄弟感情、智商又岂是你那点权术能够杯葛?乔行简要做的,却是把他们联系的更紧密些。这样才能在此后的宋金大战时做出足够强势、迅速的回应,而不必受到议会的牵制。 但是现在明显走偏了啊,吕少安根本不想谈以后的事情。他就是愤怒内阁把现在的汝州、嵩州交换给南朝,情愿放弃枢密院的军权也要自己对汝南、嵩州划给南朝负责! 这也太过分了吧? 什么马屁股盖章,他吕少安干过比这更过火的事多得去了。把给南朝大儒、官员的万贯束礼钱随手丢给一个“二八徐娘”的秦淮“名妓”,那不是更严重?那时咋没人举报? 这次一待朔州战场大局抵定,方信孺就立马出头举报?这个纨绔如今连一点遮掩的耐心都没有了!特么方信孺和他在淮南共事几年了?好的都穿一条裤子呢!无非就是要推方信孺入局而已。 但是然后呢?乔行简好奇,方信孺拿下议长位子又有什么意图?自己辞相谁来上位?战时宰相必然要懂武事。那么谁?李诚之年龄到期。李大有?方远山?貌似都有点问题。 时少章倒合适,但是谁来收拾河南、河北、河东这摊民间烂事?指望国会那帮子议员吗? 切!时少章大约此后数年都要游离中枢之外。不是他的能力有问题,而是为了方便做事,说到底还是要摆脱议会另起炉灶嘛! 等等?这不是连内阁也一起摆脱了吗?特么他哥俩想干啥? 乔行简倒吸一口凉气! 内阁和议会天天打嘴炮,然后让那些四五品的幕僚们上阵干事? 三四十岁的官吏,当然更有锐气、冲劲、胆魄。然后等到这些人能力强了、资历够了,人脉广了,威望足了,野心也大了,就推上来继续和议会打擂台?这特么真是在拿议会当磨盘用呐! 怨不得要方信孺上来呢,原来他就是专为打造议会这个超级大磨盘来的!如此一来,此后天下再无枭雄豪杰立足之地喽。 然而国家一统怎么办?没有集权就没有一统啊。 等等,俺再细细捋捋,左使好像从来没说过天下一统的话!那该怎么阻止战争呢?拿磨盘慢慢辗吗?没有了枭雄豪杰,自然就没有战争。 原来如此!乔行简长叹一声,自己还是没能深刻体会左使的创世思想啊! 那他这些年“坚持”的意义又在哪里?老乔一时万念俱灰,信手拿起一份旧的《岚山邸报》,首版发表的文章正是吕少安的《少年岚山说》。 次日乔首相就收拾心情,去国会山发表了自己那篇流传千古的“至仕演说”。 “此生沉浮宦海,今日之局面却最让本相焦虑不安。战局激荡,又值我大明选举换届之年。内阁需要选举一位战时首相主持大明朝政之运转,此期不远矣。 此前诸公都在议论,国家板荡之际,国会、内阁是否该如期大选,或延迟大选?若如期大选,则国会必然要认真斟酌、考量,内阁首相重任付托给谁。 本相觉得应向诸位明示,支持如期大选。为有助国会获得更为清晰之判断,本相宣布:不再参选,或延迟续任首相一职。同时谢绝国会其他一切职务安排,做到完全的至仕、退休。 乔某今年五十八岁,少年随恩师申国公求学明招山,青年从左使创业岚山,自此为大明服务三十年。如今年事日增,使乔某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官员任期、及退休制度非常必要,而且必须坚持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