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吃饭睡觉打秦国啊! (第1/2页)
初次参加这种高级别的聚会,吕武内心里忍不住有些小激动。 现在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方面也比较缓慢。 已知世界中,中原地区毫无疑问是晋国最为强大,南方则是楚国为尊。 成了霸主国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 换作谁都会心情激动。 智罃展开了第一次“卿”之间的正式会谈。 他的第一个话题是,到底要不要对秦国开战。 大家还以为初任元戎的智罃会对郤氏和栾氏的地盘进行分配。 毕竟,智罃的贪婪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形象了嘛。 选择秦国来证明晋国依旧强大是吕武的建议。 他不能沉默,站起来说道:“平叛之初,我与元戎皆忧秦国恐将不宣而战。我家有‘客’在秦,窥知秦朝白翟暮义渠,意图稳定疆域之东北,秦君频招大臣与会,国中贵族时刻准备听成。” 那个“客”其实就是吕武安排在秦国的jianian细和间谍。 所谓的“听成”就是等待被征召。 说明秦国的确是在准备打仗,并且是准备打大仗的。 留人在他国观察动向在春秋中叶是一种公开的行为,特别搞jianian细则属于不地道的龌蹉事。 在这个还讲礼仪的年代,极少才会不宣而战。 想要进行战争,召集贵族进行开会是一种必要步骤。 秘密调兵啥玩意的? 基本属于不可能。 众人听说吕武这边在秦国有安排,没有多大的意外。 他们在乎的是秦国有在准备打仗。 士匄比较揶揄地说:“秦,西蛮也。” 西边那帮野蛮人啊? 他们不止一次对晋国进行不宣而战的偷袭了。 再干出点什么更过份的事情。 没人会意外的吖! 智罃看向魏琦,问道:“魏氏主河西,可有窥知秦国动向?” 晋国爆发内乱之后,智罃安排了三路大军。 本来会跟吕武合兵的魏氏被调去河西之地防备秦国。 这一次内乱,实力不弱的韩氏和魏氏充当了一次看客。 有区别的在于,韩氏是甘当看客,魏氏则是想参与又不能。 魏琦说道:“戍边秦军拔营后撤。” 这是在拆吕武的台咯? 并不是。 位处边界线的秦军撤退,就是一件最大的反常啊! 上一次晋国与秦国打完,狠狠地从秦国身上咬下了一块rou。 秦国疆域虽大,却无一寸多余。 他们为了扩大地盘,花了近百的时间跟西戎血拼,搞得国内的绝大部分地区一直没有进行开发。 河西之地就属于秦国没有足够人力物力去开发的土地。 一样被秦国有选择性放弃的还有渭水以南,以及泾水沿岸。 目前秦国最为重视的只有两块区域。 秦国的国都“雍”周边肯定是其一。 再来就是秦国西边的渭水上游区域。 这样就导致一个现象。 秦国的绝大部分人口就是集中在上述的两个区域里面,其余更多的地盘只有极少的人口在繁衍生息。 只是那样一来,秦国集结军队的速度会很快。 这个也是秦国为什么能够屡次成功偷袭晋国西边边陲的原因之一。 智罃确认了两点。 第一,秦国国内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再来就是,秦军从与晋国的交界处撤军显得反常。 甭管秦国是不是想偷袭晋国? 反正秦国在准备战争就是不对! 为人刻板的韩厥面无表情说道:“如此说来,攻秦可也。” 这个也是智罃想说的。 只不过,晋国现在的状况有点糟糕,需要应对和处理的事情太多,想像上次那样集结四个军团去打秦国,怎么看都属于不可能。 “下军、新军攻秦,可否?”智罃问道。 魏氏之前在河西之地已经集结了一个“师”。 以魏氏的实力,再拉上一个“师”不成问题。 智罃需要魏氏拉出至少三个“师”,不指望解氏能出超过两个“旅”的兵力。 这么搞,大量征召其余的中小贵族归纳进入新军就成为必然。 智罃对阴氏所了解的是,起码能够拉出三个“师”。 他当然不会强制要求吕武真的出兵三个“师”,底线是两个“师”。 范氏的士鲂是下军佐。 以范氏的实力,士匄没在纳赋时,士鲂出动两个“师”一点都不过份。 再征召中小贵族组成一个“师”,不至于中小贵族兵力完全被抽空。 那么,两个整编军团也就有了。 智罃需要知道的是,吕武有没有把握只用两个军团的兵力打赢秦国。 有没有把握? 这个该怎么说呢。 世界上就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事情,尤其是战争方面。 吕武当然不能怂,铿锵有力地答道:“可!” 秦国还没有安抚好义渠。 又因为秦国已经实际上出卖了白翟,导致秦国跟白翟的关系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