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6章:进击的老魏家 (第2/2页)
这样一来,老韩家就能继续猥琐发育啦! 每一家的情况都不相同。 有些是不争就要衰弱,甚至是败亡。 比如魏氏一直在奋进,他们能像韩氏那样吗? 再来说吕武。 刚刚崛起的老吕家不到低调的时候。 相反,吕武还是应该奋勇争前,取得足够的成绩,也让老吕家多一些横财。 某天。 吕武跟随大部队一起来到一个叫“菟氏”的地方。 营地还没有立好,魏相急匆匆地过来了。 “宋军再败,龟缩往‘夫渠’而去。”魏相脸上的表情很严肃。 然后呢? 之前前往支援宋国的下军,得知宋军退缩到“夫渠”之后,鉴于楚国的公子喜也开始向“夫渠”逼近,停在一个叫“巢”的地方。 吕武能体会出宋国连续两次败给郑国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宋国不行之后,南下的晋军就等于侧翼不再安全了! “中军佐再次建言退兵,元帅大怒驳斥。”魏相真的感到震惊,为的是栾书竟然训斥士燮。 他们这种大贵族,身份地位虽然是有些差距,但也只是一时的差距而已。 晋国的元帅历来就是轮流当,栾书这么不给士燮面子,以后轮到老范家当元帅,不怕被报复? 魏相说道:“郤氏与栾氏同气连枝!” 这个是他另一个感到震惊的地方。 吕武想了想,说道:“我料若与楚交战,此战必胜。” 他不是在当什么预言家。 栾书与郤氏的矛盾谁不知道? 都快成为生死仇人的两家,不管是为了什么而团结起来,说明这一次至少不会互相坏事。 栾氏和郤氏愿意为了同一件事情发力,别以为只是一加一等于二! 中行氏本来就是栾氏的铁杆。 智氏跟中行氏关系大不如前,大方向上还是会互相配合。 韩氏则是属于随大流的类型。 一旦栾氏和郤氏成了同伙,以士燮老好人的性格只会妥协。 这样一搞,晋国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局面。 魏相惊讶地看着吕武,开口说为什么过来,道:“今次武麾下仅有两‘旅’,可愿往大大麾下?” 吕武是中大夫,军职是“帅”。 魏琦其实也只是中大夫,军职一样是“帅”,只不过还兼任其它的职位。 不过,魏琦是魏氏的一支,背后还有实力强大的魏氏,尽管吕武与之爵位和军职一样,却还是存在区别的。 话是那么说,同样的爵位和军职,却邀请去麾下任职,得看双方是什么关系。 换作是跟吕武没什么交情,又或直说不是老丈人,吕武直接弄死那人都算是保卫自己的尊严。 吕武满脸怪异地说:“我已落魄于斯?” 之前是不知道没被调入哪个军团有那么多波折。 后面不是将事情搞清楚了嘛! 俺不是没人要! 是太多人想要俺了! 魏相露出了恳求的表情,说道:“今次魏氏当奋起,望武相助!” 吕武先“哈哈”大笑两声,走过去亲热地搂住魏相,笑呵呵地说:“阴氏与魏氏何等关系,武岂有不往之理。” 这跟落魄了被人收留不一样。 再则,吕武也乐意看到魏氏崛起。 晋国的旧局面需要被打破。 魏氏有实力又有决心,他们祖上累积下来的声望与功劳也都足够,差的就是临门一脚。 有了魏氏打破旧局面,吕武才有更多的机会。 要是晋国还是保持旧局面,不但对老吕家是坏事,其余的中小贵族估计也会绝望的吧? 大喜的魏相离开。 吕武后一脚却是得到命令,不需要扎营,需要前往一个叫“制田”的地方。 “制田”就在“菟氏”的西南方二十里。 这一片地方并没有郑军,一些村落早被晋军给洗劫了一遍。 而当地就离郑国的都城“新郑”不超过五十里。 吕武率军来到地方,发现当地并没有驻军。 他们在这里扎营了三天,等啊等的,等来了新的传令使,要求老吕家再次拔营。 这一次吕武需要率军前往一个叫“棐林”的地方,与魏琦本部进行会合。 短短七八天,连续来了两次让挪窝的命令。 敏感的吕武明显察觉到时局的不确定性,甚至还有些不知道的艰难之处。 他见到魏琦,行礼过后进行归于建制的手续。 魏琦对吕武能来当然非常高兴,甚至可以说十足兴奋,却是压抑地说:“楚军舍弃宋国,向郑国而来。” 这么说,老宋家得救啦? 然后,轮到晋国该头疼了! 魏琦说道:“未探知楚军动向,元帅决议先行屯兵于‘棐林’,再往‘鄢陵’进逼!” 等等! 吕武怎么觉得“鄢陵”这个地方,好像是在哪听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