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不详的预感(7k) (第3/4页)
声。 太平眼眶更红了,抱膝蹲在地上。 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能。 …… 黑漆漆的大街上一片寂静,远处偶尔有举着火把骑在马上的巡街武侯飞驰而过。 府邸里。 上官婉儿披着件檀色绣行云纹的外衫,一头青丝随意披散着。 她神色焦虑,来回踱步。 咯吱—— 闺房门被推开,张易之走了进来。 望着他阴沉沉的眸色,上官婉儿瞳仁骤然一缩。 在帝国宫廷这个天下最险恶的角斗场上浮沉,上官婉儿早练就了深刻的洞察力。 她知道。 功亏一篑。 张易之将垂帷撩起来,挂在铜鎏金的缠枝铜钩上,笑意冰凉入骨: “呵呵,她不敢。” 上官婉儿微张着樱唇,显然有些难以置信。 走出那一步,帝国最高权力唾手可得,竟然害怕了? “怎么会,殿下笼络官员,在朝堂安插心腹,连宫中禁军都敢掺沙子,不遗余力地暗中打造势力……” 上官婉儿遽然失落。 她很了解殿下,有智慧能力,有城府谋略,甚至还有政治根基。 万万没想到缺了胆识! 关键时刻才考验人心,她高看了殿下。 张易之心头蹭蹭冒火,眼神透着凛然寒意: “跟李显李旦一样,懦弱深刻在骨子里。” 上官婉儿轻轻叹了一声。 殿下错过最好的机会。 在满城看来,陛下病重下诏太子监国,对张郎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 可恰恰相反,这正是张郎等待已久的破绽。 儒家主张中庸之道,朝堂官员大多也是一种调和折中的处事态度。 譬如屋子太暗,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 就像现在的局势。 武三思储君监国,向天下人传达了强烈的政治信号。 他就是下一任帝王,陛下在提前过渡皇权。 一旦这时候殿下政变成功。 那摆在满朝文武面前的就是一道选择题。 武三思,还是殿下。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大夫,当然不想再面临女主乾坤。 可殿下再怎么说,也是陛下和高宗的血脉,侄子算什么玩意? 两杯毒药,只好选一杯毒性小一点的。 殿下有李家血脉,能给旧唐势力一丝希望,武家血脉,又能安抚稳定住忠于大周的官员。 殿下先坐稳龙椅,清洗镇压事宜交给张郎就行。 只可惜,殿下跨出那一步的勇气。 房间陷入冗长的寂静。 突然。 张易之面沉如铁: “李裹儿怎么样?” 上官婉儿悚然一惊,直接掐断他这个念头: “断然不行,她是皇孙女,礼制上轮不着安乐郡主。” “除非扶持庐陵王登基,立她为皇太女,再禅让给她。” “矫诏呢?”张易之语调低沉。 上官婉儿绷着玉颊,“法理和正统,做任何事都要名正言顺。” “安乐郡主登基,她根本无法保证巨大权力合法化,并且常态化。” 张易之目光飘忽,突然笑了起来: “我要是去找李显,这厮肯定屁颠颠跟在后头摇旗助威。” 上官婉儿没有接话。 张郎跟李唐不共戴天,屠了陇西李氏,还覆灭了复辟李唐的重臣,甚至杀了李隆基。 帮庐陵王,张郎得不到任何利益,处境甚至会更艰难。 张易之稍稍平静情绪,凝视着忽明忽暗的灯火: “百密一疏,任何事总有算不到的地方,李令月负我。” 上官婉儿神情恍惚了一下。 站在她的立场,政变扶植殿下是最好的结果。 一方面,殿下登基,她跟张郎就不必再偷偷摸摸。 另一方面,殿下初掌乾坤,对政务生疏,同为女性,她能得到殿下信任,保持现有的权力,甚至还能进一步扩张。 “弃如敝屣的那顶皇冠,她以后想戴上就难了。” 张易之表情难掩愤怒失望。 他踱步到桌前,看着一张精致舆图。 这是皇宫详细布局。 从端门到玄武门每条道路,禁军守备力量薄弱都被圈了起来,哪个关卡会遭到阻截,甚至连退位诏书最快到达政事堂的路线都标注好了。 耗费了婉儿半个月的心血!!! “这事警示了我,不能把全部筹码押在太平身上。” 张易之将舆图徐徐卷起,放进琉璃灯里。 他回身揽住婉儿的纤腰,柔声道: “抱歉,累你如此周折。” 上官婉儿靠在他胸膛,喃喃道:“我心甘情愿为你做任何事。” 略默,她黛眉微蹙,颓然的说: “你要趁夜离开么?” 政变没开始就以失败告终,张郎只能逃离这座陛下精心布置的牢笼。 张易之目光幽沉:“我从不逃。” “就像战争,本该是一场大捷,现在只能议和。” “你知道的,我极度厌恶跟她议和。”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冰凉无任何起伏。 …… 诏狱之中,潮湿阴暗处处泛着霉味。 两个男子被五花大绑塞进狭窄的小屋里,然后被一桶桶冰水泼醒。 神龙卫指挥使周利贞居高临下俯视着二人,冷声道: “张嘉祯,张同仪,你们不该姓张的!” 瘦脸短须的张同仪头发一缕缕滴着水,嘶哑着声音: “我是朝廷命官,你们有何证据抓我?” “证据?” 周利贞眼里闪动着残忍的光芒,走到他面前: “本座是什么存在?抓你这等蝼蚁还要证据?” 话落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