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高朋满座,彼世情形 (第1/1页)
进入“寒月”之中,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处古朴简单的凉亭。 亭中有一方石桌,周遭摆着几个石凳。 桌子上简单地摆着几壶酒并一些小食,完全没有所谓“元夕之宴”的气氛。 不过思及此次诸位宾客欲要在此商议之事,倒也可以理解。 光济和丁檠两人来到这方临时开辟而出的乾坤小界,只觉身子往下一坠,下一瞬便踩在了实处。 回首看去,只见身后一张裁成圆形的薄纸挂在那里,淡淡清辉从上洒落。 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所谓空中月者,不过纸圆如镜而已。 “原来是道门中的剪纸成月之术,”丁檠了然道,“方才所见的那轮林梢寒月,分明只是此物在外界的一个投影。” 同时也被施术者别出心裁地设置成了来往这方小界的出入口,又特意留下破绽作为提示。 典型的道门高人手笔。 两人看向前方凉亭,内中或坐或立,近有十人位于其中。 西湖龙君陈弼教此时正与一位面容平和,身着道袍,手持芭扇的中年道者说着什么,桐江水神梁子俊立于一旁,见丁檠和光济到来,颔首示意: “丁小友果然来了,这位是?” 丁檠介绍道: “这位是灵隐寺僧人光济,也是丁某兄长。” 此言一出,此间另一位僧人好奇地看了过来: “这就是道济所言的光济?” 光济循声看去,只见那人身高九尺,头戴青僧帽,身穿黄缎僧袍,足下白云袜鞋;赤红脸,长眉朗目,怀抱一杆降魔宝杵,相貌惊人。 便知是九松山松泉寺灵空长老当面,于是双手合十,问讯道: “阿弥陀佛,光济见过老和尚。” 灵空长老看了光济一眼,面上略有动容之色,回礼道: “善哉善哉,老和尚见过禅师。” 二人相互见礼后,灵空长老显露出了极大的热情,主动为光济两人介绍起亭中众人来。 本就熟识的西湖龙君和桐江水神自不必提。 当先一位,便是坐在上首位,头戴莲花冠,满头乌发,脸上隐现皱纹的一名老年道士。 “这位是神霄主法祖师,萨真人。” 萨真人年事已高,是在场众人中地位最为尊崇之人,近年来已然不怎么于世间行走,假死遁世。 但西湖龙君口中所言的两界融合之事还是惊动了这位老天师,故而又于世间显露真容。 此时笑着对光济二人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光济额头一眼。 “接下来是我的老友,万松山的紫霞老道,这老道身家极富,你大可向他讨要一些好东西。” 眉分八彩,目如朗星,口下一部银髯根根洒落的紫霞真人李涵龄闻言笑道: “好你个为老不尊的长眉和尚,哪有你这么教唆人的。” 话虽如此,对方还是挥手抖出一道白光,落入光济手里。 低头一看,却是一枚触之温润,品质上佳的羊脂白玉佩。 “此间蕴有一道斩魔剑气,专克天下一应魔头,想必对你有用。” 光济打了一个道稽谢过,紫霞真人回了一个佛礼。 二人互行反礼,以示尊敬。 接下来便是那位与龙君交谈的道者,此人不用灵空长老介绍,主动开口笑道: “王三就不劳老和尚费口舌了,自己来便是。” 说着抖了抖袖袍,行了个拱手礼: “贫道俗家姓王,字知明,自号重阳子。见过两位小友。” 龙君在一旁笑道: “重阳子道友长期盘桓秦凤路一带,直至去年方才出山,出游京东路一带。 “如今也是因为两界融合之事,方才携佳徒与我等相会。” 光济和丁檠上前与其见过。 同时心中有些好奇。 不知道这位全真祖师未入道前,是否与一位名唤林朝英的女子相识。 与王重阳见礼后,对方招了招手,身后一名年已不惑,神态温和的白脸道人上前与二人交谈: “贫道丹阳子,俗名马钰,见过两位道友。” 马钰是齐鲁人士,虽然刚拜入王重阳门下不久,但悟道神速,以惧死之意炼心,故见功疾。 如今已有快要结丹的功行。 此次王重阳赴会,特意将其带来长长见识。 认真算起来,他该是此次聚会中道行最低之人了。 丁檠特意与其攀谈了几句,才知后来大名鼎鼎的全真七子此时多未入道,拜入王重阳门下的不过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春子丘处机三人。 这三人都是被王重阳正式收入门墙的嫡传弟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常前来听讲但并未正式拜师的俗家弟子。 其中便有马钰之妻,孙不二。 而全真七子中剩下的三人,此时尚未出现,尚且不为马钰所知。 此前在场众人中,抛去陈弼教、梁子俊两位神只不谈,灵空长老是白眉罗汉降世也是例外,便以萨守坚这位神霄祖师辈分最高。 其下李涵龄和王重阳二者平辈论交。 数马钰辈分最小。 年岁、实力也都一样。 再兼他入道不久,尚无后来遇仙派祖师的气魄,言谈举止间没有什么架子。 故而很快就和丁檠熟络起来,相谈甚欢。 至于光济,则是和灵空长老讨论起佛法来,王重阳于一旁静听,时不时插上一句,总能切合要害。 毕竟这位道门大佬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有“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之语。 而且他教习弟子,也都以为主,兼传、等儒释典籍。 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提倡出家修行。 求返其真,功行双全,故而有全真之名。 ...... “丹阳子道友,不知还有几位前辈不曾到来?” 丁檠和马钰谈论了一会齐鲁风物,尤其是前者曾有莱霞鬼村之行,而后者师弟丘处机便是京东东路,登州府,栖霞县人士。 故而更能说到一块去。 此时听丁檠发问,马钰思索道: “我先前曾听老师与龙君谈论,言说还有罗浮山中一对师徒未至。 “除此之外,人都来齐了。” 丁檠好奇道: “罗浮山中修者众多,儒道释三教皆有,不知那对师徒又是什么来历?” “听说是紫阳真人道统,传承金液还丹之法,老师对此好奇已久,此次前来也有抱着与之论道的打算。” 紫阳真人张伯端,台州府天台县人,与道济是同乡,英、神二宗时期的着名高道,内丹法上的大家,所着的与汉代魏伯阳的向来并称。 如果是继承了其人道统,又在罗浮山中隐居修道,再考虑到如今是乾道初年,丁檠心中已然有所猜测: “莫非是......” 话未出口,空中那轮明月再度大放光明,一道细细雷光从中打下,自主显化成一道玉桥,其上两名道者一前一后,走入这方小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