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五章赴京 (第2/2页)
算是有一个好氛围。 蒋氏兄弟等四人之前一年来一直都是和任太虚有书信往来,但是今年他们都是觉得才学不足,火候不够,所以还要在家中苦学几年,才是前来参加会试。 所以这一次只有却是任太虚孤身一人前来了。 任太虚的想法是,即便是不成,也应当是来试试,但是想来是人各有志,也不再强求。 稍稍安置下来,任太虚却是要朝着太学而去! 这不是为了其他,只是为了拜访一位大人! 这位大人名讳叫做周元平,便是成华二十一年的进士,如今是太学的一位祭酒。 周元平历经两朝,但是官运一般,几十年下来也只是在这太学之中当了一个五品的祭酒。 任太虚前去拜访此人的原因也是简单,只因为这人便是出身于安陆县! 依照着惯例,他这位的同乡的晚辈于情于理都是要去拜访一下这位家乡前辈的。 而且任老太公也是吩咐任太虚一定要来拜访,因为这周元平乃是当年任老太公的同窗,两人关系十分要好。 任老太公还写下来书信一封,让任太虚转达。 任老太公的想法,任太虚自然是知道,无非是想要请自己的老友照顾一下自己的孙子。 任太虚也不拒绝! 不多时,任太虚便是带着自己的一个书童直接朝着太学而去。 至于说李化元,任太虚却是让他去京城从龙蛇混杂之处,打探汴梁城如今的局势了。 初到此地,多是知道一些消息总不是坏事。 当然,苍生教也是有人潜伏到京城之中的,但是为了保险,任太虚却是不打算联系。 谁知道这些人是不是早就是被盯上了,或者说其中就有朝廷的暗子。 任太虚可不敢贸然接触,稍不注意,便是可能会引火烧身! 太学的名声很大,任太虚又是请了一个向导,自然是很容易就被带到了太学之外。 太学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进入的地方,里面都是太学生,真正的天子门生。 其中日后大半都是要在朝中做官的,其中还有不好的权贵之后,于是这太学的把控都是很严的。 任太虚朝着太学之外的侍卫,拿出来了自己的名帖,然后又是让书童递了一定银子,才是能让这侍卫为任太虚传递一句话! 任太虚在门前等了两刻钟之后,才是有一个老者朝着任太虚走来。 任太虚看着老者顿时,微微拱手,开口道:“见过周公!” 老者正是周元平,周元平看着任太虚也是满脸笑意,开口道:“后生倒是风华正茂!这样的年纪便是中举,后生也是前途无量啊!” “许些年没有家乡的人前来拜见老夫了,今天遇见同乡后生,却也是感觉到万分欣喜!” 任太虚顿时流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急忙的开口道:“能得见周公,才是晚辈的荣幸,周公乃是我安陆第一个进士,后辈们都是以得见周公为荣!” “哈哈哈!,你这后辈却也是会说话!进来吧!”周元平哈哈一笑,开口道。 说着,周元平带着任太虚进入了太学,然后通过一片小竹林,才是来到一方小院。 进入小院,客厅之中,周元平坐在上位,任太虚坐在下位。 “后生,你姓任,可认识任元孔?” 任太虚拱手回答道:“回禀周公,正是晚辈祖父!” 听到任太虚所言,周元平顿时哈哈一笑,开口道:“原来是故人之后,转眼这么多年过去,元孔贤弟身体可好?” 任太虚顿时开口道:“有劳周公挂念,我家祖父身体向来不错,这些年也是十分挂念周公。” 说着,任太虚又是从身上取出来一封书信,交到周元平手上。 接过任太虚手上的书信,拆开一看,周元平才是发现原来是昔日的好友写来的挂念之书信,读到信中种种,周元平更是回忆起来昔日的岁月。 此时周元平的心情也是有些激动,本来以为是同乡的后辈,便是有些欣喜,后来发现这后辈乃是昔日好友的孙子,更是觉得缘分。 此时又看到昔日好友的书信,感受到好友的挂念顿时觉得万分的感动,看着任太虚的眼光也是更加的柔和! 这就是糖要一颗一颗给的心理实验,要是一开场任太虚直接就自曝身份,递上书信,反倒是没有现在这样的效果。 不多时,任太虚都是没有开口,周元平便是开口道:“既然是元孔的孙子,我便叫你太虚吧!” “敢不从命!”任太虚恭敬的开口道。 “太虚此来京城是为了会试,不知道可有把握?”周元平开口道。 即便只是单纯的同乡,他都是要关心一二,何况这是昔日旧友的子孙。 任太虚微微点头,开口道:“晚辈倒是有些信心!” 周元平闻言,顿时哈哈一笑,开口道:“有信心便是好事,不过太虚既然前来,老夫也不好让你空手而归,你便作赋一篇,老夫为你点评一二!” 朝中会试,要求作赋一篇、诗一首,策论考核,这种以诗赋取士。 任太虚自然是不会拒绝,虽然他有把握考上。 但是周元平作为太学的祭酒,基本上每一次会试的试题,或者是主考的性格偏好都是熟悉的,他的指点绝对是能让他受益匪浅。 于是顿时拱手感谢道:“多谢周公!却不知道以何为题?” 周元平看着窗外的一颗梅树,顿时开口道:“便是以梅树吧!” 梅树虽然是简单,但是越是简单就越是难以写的出彩。 任太虚当然不会轻视,应了后,盛了些水,在砚台上倒了点,拿着墨锭一下下研了起来。 墨水渐浓,思索渐渐深入。 作赋讲究天赋灵感,更有经验! 周元平也不打扰,默默的等待着任太虚思索! 不多时任太虚终于是有了思路,腹中准备着腹稿之后,清理思路三遍,顿时下笔如有神,将一行行的文字写在纸上。 又是一会儿,任太虚写好了,周元平才是渡步过去。 这时,周元平又拿起了苏子籍的文章细看。 看了没几行,就拈着胡子,一动不动了。 任太虚并不着急,依旧是默默的等待着周元平的评价! 良久之后,周元平这才回过神来,没抬头,目光锁住文章,悠悠一叹:“此等文才,不中简直没有天理。” 任太虚闻言,顿时谦虚的开口道:“不敢,不敢!周公谬赞了!” 周元平微微一笑,看着任太虚谦虚的模样更是满意。 直接开口道:“元孔倒是生了个好孙子,不过,太虚尚有几处小错,因我朝作赋,讲究是奇偶必称、单复必齐,这几处需略加修改一番。” “还有,你所作的赋,尽态极妍,虽是正宗,但能做到,丽而能朗,丽语能朴,或会更好一些。” 任太虚微微点头,示意明白! 周元平这也不单单是因为同乡后辈,更是生了惜才之心,语气就更是和气。 微微一笑,开口道:“我观你的文风朴素,会试却是大有好处!这次的三个主考都是主流书院出身,最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