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思绪 (第1/1页)
什么时候,他连交友都不能自由了! 形势所逼,那就顺其自然!交友嘛,又不是交脑袋。不交友的话,说不定,就要交脑袋呢! 当然,脑袋更重要。 “那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本王先喝为敬。” “在下以茶代酒。” …… 离了福满楼,回到书院,宁益康也没弄明白慎王的意图,不明白,他为何找上自己。 他难道只是想交个朋友?和他做朋友? 他文采出众? 切…… 出众都没有,别谈文采出众了。 他性格爽朗,是谦谦君子? 他确定说的是他吗? 谦谦君子啊! 宁益康摸摸自己的脸,可能,我的脸长得比较像。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他第一次与他相见。以前,相见,那也只是远观,而且,是他远观慎王。 慎王他哪里能从人群中看得到他。 既然都看不到,没见过,上述的理由便不是理由。 真正的理由被掩盖了。 真正的理由是什么? 我,永城侯府的庶子。 永城侯府? 对啊!他是永城侯府的。别管嫡子还是庶子,总归他是永城侯的儿子。 难道,他想打永城侯府的主意? 难道,他打皇椅的主意? 哦! 啊!啊啊啊! 这太可怕了! 宁益康被自己脑海中闪现的思绪吓着了,一下子,从床上蹦下来。 “少爷!你怎么了?”小厮冬喜听到声响,敲门问道。 “没事。” 宁益康回了一声,在屋子里转圈,手忽而摸头,忽而扯衣裳。 皇椅啊! 多吓人! 不行,不行,我得问问别人。宁益康喃喃自语。 宁益康决定挑个时间去跟哥商量商量。 慎王要知道宁益康有这样想法,估计,他也要被吓得头皮发麻。 他打皇椅的主意? 那椅子可是要留几条河的血才能得到的。 血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那椅子上的人可不好受。得励精图治,还不能游戏人间。孤孤单单一个人,没人可以相依,没有人可相信。 那是充满阴谋诡计,提心吊胆且孤独的一生。 不管宁益康如何想,慎王这顿饭吃得很满意,他觉得他离宁姑娘又进了一步。 明天继续! “益康兄!” “殿下!” …… 慎王找宁益康吃饭上了瘾。每日必请。 益康越吃越疑惑。 慎王似乎找他就是交个朋友,吃饭而已。 益康自此吃上了免费的午餐。 慎王:益康兄好单纯啊! 单纯的益康约了哥哥益文、益春飘香楼相见。 小单间,一桌子菜,一壶酒。 兄弟二人,风卷残云般把一桌子吃吃得所剩无几。 益康丢下筷子,擦了嘴:“大哥呢?怎么没来?” “走不开。” 益春把最后剩下的菜吃了个干净,还意犹未尽的打了个嗝。 “哦!”益康单手倚在椅子扶手上,侧着身子看着益春。 益春把酒杯里的酒一口喝尽,啧啧嘴。 “陆戴新那阉人,为了讨好圣上,要搞个啥比试。这不哥抓紧练兵呢!” “小二剔牙杖!”益春脚翘到椅子上,高喊道。 须臾,小二笑吟吟的拿来了剔牙杖。 益春朝其挥挥手,小二见势退出去并为其带上门。 小二离去,屋外安静下来。 益春半躺在椅子上,脚翘在另一个椅子,轻声问:“慎王,怎么回事” “不知。” “说什么了吗?话里透露些什么吗?” 宁益康坐正了身子,回想了这几天的事情,摇摇头:“没有。” “就每次约吃饭,讲些市井趣闻。” 宁益康凑近了身子,小心翼翼的耳语道:“哥,你说,他不会是想那个位置了吧!” “不像。”益春侧头想了想,“我回去后查一查。” “按理,太子稳健,二皇子一旁虎视眈眈。五皇子又蠢蠢欲动。他为何要争?天时地利人和,他一个都不占。那位置,他不至于。” 益康也知道,他不至于,可,这不是事出奇怪嘛! “别急,他都不急,咱更不急。若有所求,自然会有所表示,”宁益春叮嘱道:“你小心些,说话不要落了把柄。” 干脆闭嘴算了。 可,要他闭嘴,闭不上啊! 益康一阵苦恼! 此事不宜在外多谈,益春转移话题:“meimei们如何?” “挺好的,就是她们都在练射箭。女子练射箭干嘛?他们又不上战场。”益康对于霁月莲月练箭的行为充满了不解。 “哦噢!”益春摸着光滑的下巴点点头,“等回去,陪meimei们练射箭。” 益康抱怨:“哥,你怎么也这样女子不应该闲时读读书,绣绣花嘛!” 益春宠溺的笑道:“爱好,反正都是爱好,学什么又有什么区别。只是爱好而已。” 益康翻了个白眼。 自己家meimei爱好真奇特! 其实,也不是那么奇特,大多数时候,她们还是正常的。 比方,此时,三姐妹就在思月的屋子里踢毽子。 莲月与敏月比赛谁踢得多,霁月负责记录,思月半躺在塌上,笑看着她们嬉闹! 思月的小脸还是惨白! 霁月撑着头望着笑呵呵的思月,想着戴九妹是不是找到了雀素。雀素来了,思月meimei也好早点下床。 四姐妹,笑闹着,崔氏却异常忙碌。 “要是多来几个人帮我,就好了。”崔氏看着刚刚出门的嬷嬷,又看看桌子上留下来的账单,崔氏叹一口气,跟冯嬷嬷唠叨,“所有的事都凑到一起了。” “这就到小年了,年礼还没送完,小年的东西还没买全,掌柜的又要来对账,我这还要准备过年的东西。” “还有,过了年益文又要娶亲。” “我只有两个手,一个头,这么些个事,弄得我焦头烂额。唉!忙不过来。” 冯嬷嬷把看完的账单整理齐放到一边,又拿来新的账单,她提议道:“夫人,不如让大姑娘学着管家。大姑娘既学会了管家,又帮了夫人。” 崔氏停了手脚,思考着冯嬷嬷说的建议。 一旁的拨着算盘的石姨娘,见状也劝道:“嬷嬷说得在理,大姑娘虽然还没及笄,早点学,也早知道。大姑娘将来肯定是要主持中馈的。” 霁月? 崔氏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霁月这两个月懂事了不少,说小也不小了。 那就早点教,早上手。管家先看账。崔氏看了看桌子上的账本。 霁月应了崔氏看账的事后。午膳过后,冯嬷嬷就指挥着仆妇搬进来一个箱子,打开箱子,里面满满一箱子的账本。 据崔氏说,这是胭脂铺的账册。 霁月挑了挑眉,光胭脂铺就这么多账,难怪,银丝碳,连丫鬟们屋都有。冬日,桌子上从来不少的水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