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求索(三)  (第1/1页)
    父子二人的交谈一直以刘宏问,刘宏答的状态下进行着。    刘辩一度以为,自己这个皇帝老爹甚至早就想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想法,只不过正好赶上自己而已,谁叫自己还只是个六岁的孩儿呢?    从永安候台上下来,已是黑夜了。    台下值守的中黄门们颤栗依旧,只不过眼前之人多了几个,正是那些个府邸建筑逾制的中常侍。显然是等刘宏父子上了高台,为这几个中黄门呼唤来的。    众人见了刘宏父子,忙跪地附拜,竟是连头都不敢抬。    刘宏轻笑连连,走到为首的张让跟前,俯身笑道:“张常侍,今日朕也救不得你了。”    张让听闻此言,吓得面色铁青,颤抖不已,竟不由自主的抬头望着刘辨,心中惊疑不定,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阿辩,这几位要如何处置,就由你来定吧。”刘宏回首,笑颜如常。    张让脸色更加难看了,眼前这个大皇子虽说没有公开要与自个儿过不去,但是其人与阳球交好,与何进关系非同一般,那可是世人皆知的。宫里不是还一直传言,这小子可是手持阳球宝刀,扬言要持此刀,斩除jianian佞的?眼下,自个儿可不就是那个最大的jianian佞吗?    想到此处,张让更是两眼发直,面如死灰。心中追悔不已,却不知是追悔建筑逾制,还是未及曹节所料,站错了队。    却听刘辩稚声言道:“这几位常侍建筑逾制,那便让他们拆去吧。”    “便只如此?”刘宏笑问。    “还有就是洛中及周边郡国困厄黔首,亦须几位常侍悉心照拂,一人便领五千户吧。”    “甚善,甚善!”刘宏喜笑不止,遂携刘辩,回寝宫去了,徒留张让等人惊喜莫名,兀自跪俯在永安候台之下。    数日后,大jianian大恶的赵、张等常侍们受命大皇子刘辩,布施洛中的消息一时间传的沸沸扬扬。不管怎么说,救济黔首这样的事儿,无论是何人来做,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善举,这样的善举,赵、张这样的行善之人不敢自居,还要搬出大皇子的名义,其中的深意也颇叫人玩味的了。    以至于许多稍微敏感点的前朝亲宦势力都一致觉得,大皇子刘辩已然获得了大部分前朝、禁中的势力支持,这立储一事再无变故波澜,又都纷纷易了旗帜,站在了刘辩的旗下,张让、赵忠莫名其妙就成了刘辩的支持者,也是有苦说不出了。    同样有苦说不出的,还有刘辩。    无论是何进还是刘宏,刘辩都没有找到机会或者说下定决心推心置腹的说出他心中的计较,对于何进,或许是因为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可对于刘宏,刘辩却是真的说不出口。    可是,他到底是要与人商量心中的计较的,若是按照刘辩心中所想,按照当前局势,困死禁中,坐以待毙,无论如何不是刘辩的作风。    “老爸,你以为如何?”    史子眇面色凝重的望着刘辩,并不答话。    “老爸,我若能出郡国为王,他日天下有变,便可登高振臂,自成一方诸侯,从此生死由我,再不由他人,如此不好嘛?”    “唉……”史子眇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紧接着又是连连摇头。    “老爸是不信这天下将要大乱了?”    史子眇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还是说不相信我的本事,以为我不可成一方诸侯?”    “我自然是信你的。”史子眇语重心长说道:“只是,殿下你如今为嫡长子,莫要说是出郡国为王,便是出宫往北邙山下住上数月,现下也是不能了。”    刘辩也是叹了一口气,面色郁郁。    “殿下,你寻何公、陛下,皆未说出心中想法,想来心中早有这一番计较了。”    “不错。”    “可如今为何还要与老臣我说呢?”    刘辩一时无言,他如何不知目前的处境。自己如今虽然只有六岁,然而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见识皆非前世的刘辩可以比的。正如朝野议论之言,这个储君的位置便是自个儿不想要,也是不可能的了。想要刘宏再以曾经的一句皇子行为轻佻来否了大臣们立刘辩为储的建议,暗立刘协为储君更是异想天开。    可是越是这样,刘辩就越害怕。那个如今尚未蒙面,却深深烙在他脑海中的肥胖董卓的形象简直叫他不寒而栗。    “我怕死。”刘辩匪夷所思,如是言道。    史子眇一头雾水,竟然不知道何言以对。    “老爸,我是万万不能做这个储君的。”    “为何?”    “自古少帝皆为外戚、世族、阉宦所制,行事稍有差池,轻则废立,重则身死。废立倒也算了,我连亲都未成,是断然不能身死的!”    史子眇闻言,不禁好笑:“殿下,如今陛下龙体康健,殿下他日若是真要位及至尊,想来陛下自会做一番布置,如何需有这般担忧。”    刘辩一时无言,他总不能说皇帝沉溺酒色,命不久矣,史子眇的这一番说辞倒是真的是不容辩驳:“我这父君看似昏庸糊涂,实际上心中却是明明白白的。”    史子眇神色不解,不明其中意思。    “他尚且觉得汉室昭昭再不可为,我又如何可为呢?就凭我是后世之人,读过一些史书,看过一些电视剧?”刘辩不由好笑,只是这些心中所想终究没有说出口。    “殿下,实际上何公与一干前朝大臣又上书进殿下为太子了。”静默之间,却听史子眇缓缓言道。    刘辩并不奇怪:“何时之事?”    “就在前几日。”    “看来是他们进我为太子在先,陛下召我在后了。”    史子眇默然不答。    “想来就是如此,否则,陛下何必与我那番说辞。”刘辩自顾自言道:“陛下显然是没有答应的,对否?”    史子眇点了点头。    “陛下与我说了其中道理,他不愿立我为太子,我是可以理解的。”刘辩也是点了点头:“可是舅舅为何如此着急,却是为了断我下郡国为王的念头?”    “如今殿下想要下郡国为王,便是陛下答应,何公与众公卿大臣,乃至于皇后和宦官们都不会答应的了。”    “太子之事,便真就没有一个人反对吗?”    史子眇连连摇头:“便连张让、赵忠竟也没有公然反对。”    “我这舅舅非但并不愚钝。还是个运气极好之人。”刘辩闻言,苦笑不止:“只是不想我这只困兽如今却也是众望所归,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既然涉及立储,自然说不上坏事,殿下想要下得郡国以图后续,如何便不能身为至尊,控制全局呢?殿下之才,臣从来都是信服的!”史子眇坦然说道。    刘辩不由苦笑:“但愿如此。”    “还有一事。”史子眇顿了顿道:“殿下要臣寻的那两人,臣已经找到了。”    “我要你寻的人多了去了,竟是哪二人?”    “封谞、徐奉,如今皆为黄门侍郎。”    刘辩心中一凛,神色紧张,喃喃自语:“壬戌,癸亥,甲子,后年就是甲子年了,也不知到了那会儿,天下大吉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