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章 指南针 (第2/2页)
被人发现,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古人称&磁&为&慈&。古人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大汉以前古人把磁石写成&慈石&,是慈爱石头的表达。曾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两个像棋子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孝武皇帝,并当场演示。孝武皇帝对此惊奇不已。 而后,天子刘洵摆弄着手中的试验品,脑海里却在回忆着后世看过的一些资料,想起了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而终止于唐代。 记载司南的最早的文献是,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从中的记载可以看出,郑人去&取玉&,必须要带上司南,就是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在提到司南的文献中,后世东汉王充的记述是最重要的,他明确指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中的&杓&是指勺子。具备这种&指南&性能的司南,应是磁性指向器。但是,这里的&地&是指古代械盘中的&地盘&。械盘是秦汉时期发明的,用于游戏或占卜。在&地盘&的四周刻有24个方位,中心刻有象征北斗七星的标志。 东汉王充的的说:&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句中的&地&一般解释为&地盘&,也可能是&池&字误写。这句话应释为:勺状的司南,放在&地盘&上的容器中),它的勺柄必然自动指向南方。 此后,梁元帝萧绎的说:&见灵乌之占巽,观司南之候离。&唐韦肇的说:&挹酒浆,则仰惟北而有别;充玩好,则校司南以为可。&再次介绍了司南的功用和形状。 而后天子刘洵又想起了司南鱼,关于指南鱼的制备方法,后世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资料编撰的前集卷十五载其法曰:&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 这种方法利用地磁场使铁片磁化,并知道鱼形铁片微向下倾斜对磁化有利,实际上已发现近代科学中所谓的磁倾角的影响。使用时,指南鱼浮于水面,与水浮磁针的原理是一致的。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盯着手中的试验品看了一会儿,而后便恍然大悟:“这个试验品所用的磁石是否是天然磁石?” 杨主事点头称是,说道:“臣等几经辗转才找到了合适的天然磁石,并且几经打磨才制造出了这个指针。” “这就对了!” 天子刘洵说道:“天然磁石纯度不高,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用天然磁石制造指南针效果不好,这也是常理!” 此言一出,百工部尚书杨墨和杨主事都糊涂了,既然不能用天然磁石,那还能用什么?难道磁石也能够制造出来? 天子刘洵命人取来笔墨纸砚,而后当着众人的面开始画草图。 “朕预想的指南针是这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且磁针的南极指向南方,大军便可以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天子刘洵几笔勾画之下,一枚指南针的简图便跃然纸上,杨主事和几名百工争相传看,都是赞不绝口,对于天子刘洵的设计叹服不已。 不过百工部尚书杨墨还是不解的问道:“敢问天家,既然天然磁石不能使用,那应该用什么材质来替代?” 天子刘洵说道:“钢针!磁化的钢针!” “什么?” 众人全都傻眼了,没想到钢针还能够磁化。 接着,天子刘洵便将钢针磁化的办法告诉了众人,其实办法很简单,早在先秦时期便有百工用熟铁进行磁化,这一点对于百工来说一点就透。 此时,杨主事等一众工匠激动不已,仿佛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众人恨不得现在就将天子刘洵抛在一边,自顾自的前去研究一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