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余威之下 (第2/2页)
衰败,引起了百姓的困苦,但并不能就此否定其功绩。可以说,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都是害在当代、功在千秋之策。 天子刘洵听着众列侯的陈述和议论,心中也是激荡不易,的确:经过孝武皇帝的奋战,大汉帝国在此时基本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而且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无论哪一样于华夏都是大功绩! 之后,大殿中的两千石以上官员也是纷纷发言,不过基本上都是在重复之前列侯和儒生的观点。 最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站了出来,说道:“孝武皇帝于国有功、于华夏有功,理应受庙号、兴礼乐,请天家降旨!” 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度辽将军范明友等数十名文武大臣纷纷附议,众人一致赞成。 天子刘洵见状心中狂喜,自己这次出手终于切中要害,终于打破了霍光的封锁,办成了一件大事! “朕,上承天命、下抚黎民,承蒙昔日孝武皇帝文治武功,才得以如今浩瀚炎汉之基业,如此,朕日夜以来如履薄冰,不敢有一日松懈,不敢有一丝焦躁……” “……朕,诏令:尊孝武皇帝庙号、立礼乐!命群臣议之……”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丞相蔡义率领文武百官拱手说道:“诺!臣领旨!” 当日,在大司马大将军、丞相蔡义的主持下,御史、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经文博士以及文武百官经过数论辩论,直到傍晚时分终于拟定了方案。 朝堂决议:尊孝武皇帝的庙号为世宗庙,并在庙中演奏、、舞曲。 而后,天子刘洵再次下达诏书:在孝武皇帝生前巡行过的四十九个郡国都建立世宗庙,接受天下臣民百官的四时祭拜。 当日,天子刘洵下令此番朝议的结论在全国实行。 很快,当年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再度成为大汉帝国上下的向往和骄傲,大汉帝国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光辉之下。 在孝武皇帝昔日的余威之下,天子刘洵的威望也随之上涨。 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酒肆之中,无数百姓都在议论孝武皇帝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开始将孝武皇帝的功绩和光辉转移到天子刘洵的身上。 “当今天家乃是孝武皇帝的嫡系曾孙,这可是尊贵的血脉啊!” “说得是啊!” “而且当今天家自登基以来便广施仁德,一看天家就是贤君,真乃我大汉之幸、百姓之福啊!” 旁边众人皆深以为然,不断双手加额以示庆贺。 紧接着,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之中,称赞天子刘洵的声音不绝于耳,天子刘洵的声望开始飙升,甚至已经开始压住孝昭皇帝的声望了。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自然也听到了不少的声音,心中为此忧虑不已,自己的担心终于还是变成了现实,天子刘洵的声望开始飙升,紧接着下一步便会出现拥戴天子刘洵的声音。 特别是现在天子刘洵已经二十岁上下,马上就面临着行冠礼,按照大汉律的规定,天子一旦行冠礼,那就要亲政了! “到了那时,我又该如何处置?” 霍光心中明白,天子刘洵与孝昭皇帝不同,孝昭皇帝行冠礼之后,霍光可以不交权,因为自己是孝武皇帝钦点的顾命大臣,有法理在手。 可是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刘洵一旦到了要亲政的年纪,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交权? 想到这里,霍光意识到一场冲突可能已经在所难免了,心中的忧虑又增加了几分。 “除非天家能够识大体,可以自行推迟亲政!” 可是这可能吗? 霍光摇了摇头,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一时之间也是想不明白的。 次日,霍光突然接到消息,天子刘洵为了庆祝孝武皇帝立庙号这一重大决定,特地下诏书给全国成年男子普遍增加一级爵位,并为不少当年出征匈奴的将士子孙、遗孀赏赐酒rou。 听到这个消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惊叹不已,竟然没先到天子刘洵有这等心胸和谋略,自言自语道:“天家如此,真乃我大汉之幸、乃我霍家之难!” 经此一事,天子刘洵不但在大汉各郡国声望大增,同时在朝中的威望也是大增,不少大臣开始向天子刘洵靠拢。 眼见如此,天子刘洵也开始了进一步的谋划,开始在朝中大臣之中寻找自己的外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