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二章 御驾亲征 (第1/2页)
我在斩妖司除魔三十年正文卷第三百零二章御驾亲征“谢陛下关怀!” 崔尚书、卢尚书感激涕零,三叩九拜谢恩。 徐烨只要有心平衡朝堂,文官有的是法子和手段,将武官压得屁都不敢放。 武官蛮子,根本不懂政治。 今日只数十罚俸三月,明日就是诛九族! 崔尚书决定加一把火,让陛下知晓,文臣既不会造反又能办事。 “陛下,前些时日让微臣思索,如何增加大顺人口,今天已经有了眉目。” 徐烨面色一喜,说道:“爱卿快快请请讲。” “陛下,微臣祖上居于大乾,纵使衰败,关系仍然在。” 崔尚书说道:“微臣可以联系好友,从大乾买人口来大顺,即使以洛京人市发卖价格,百万人口也不过千万两。” 大顺国库空虚,缺的不是银钱,而是粮食等民生物资。 大乾南疆封锁与大顺贸易,粮食日贵,银钱日贱,通过走私的坊市置换成人口,属于稳赚不赔。。 徐烨听的心动,而且此事并不违背道德。 大乾境内有专门的人市发卖人口,大多数变成了高门大户的奴仆,动辄会被主人打死。卖来到大顺境内,就成了有田有地的平民百姓,说不好哪个更好更坏。 卢尚书收到好友示意,当即说道。 “陛下,微臣在大乾有路子,同样可以采买百万人口。微臣家族受厉帝残害,大乾境内已经彻底覆灭,不过存留了不少遗物。” “微臣愿将遗物献于陛下,用于采买人口!” 崔家由于崔元,暂时尚未覆灭,祖上埋在地下的金银有人继承。 卢家只剩下大顺这一支,藏在各处的财宝,成了无主之物,不如献给朝廷以表忠心。 “两位爱卿快快请起,当真是国朝柱石!” 徐烨心思电转,思索崔、卢二人心思。 徐家是武将世家,至少在徐烨这一代,难以改变重武轻文的习惯。 所以听到崔、刘二人办法,第一时间怀疑有阴谋,以此为基础倒推,很容易想明白他们的用意。 大顺如今根基是龙骑军,朝廷要害由军中将领把控,下面百姓更是军卒亲人。 这种情况下,崔、卢两家很难掌控实权,所以就要释稀龙骑军影响力,从外面采买人口就是手段。 两三百万人口掺进去,百姓再难一心支持军中将领,剩下的就是朝堂之争。 徐烨想明白其中关隘,却难以拒绝崔、卢二人的提议,这是赤裸裸的阳谋,采买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最终充实的是大顺。 同时,与大乾此消彼长,或许有朝一日可以真正平等。 “此事……” 徐烨正好答应,忽然神魂跳动心生不安。 登基称帝之后,蛟蟒气运化作龙形,即使虚弱,也有各种玄妙。 龙形气运对修仙问道用处不大,甚至是一种障碍,然而遇到与国朝相关的错误决策,会冥冥中生出警示。 “此事暂且搁置。” 徐烨说道:“从大乾买百万人口,其中必然造成无数妻离子散的惨案,非任君所为。” “陛下,如今大顺急需补充人口,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啊!” 崔、卢二人又噗通跪下,劝说徐烨同意此事。 徐烨忍住人口诱惑后,心神顿时清明,再仔细思虑,不禁吓了一跳。 差一点就走上了寻死之路! 大顺能覆灭蛮族,在南疆立国,九成缘由是仙神支持。 所以徐烨登基之后,随时关注真仙动向,汇总各种消息分析。又从瘟神那里旁敲侧击,揣摩仙神喜好,避讳厌恶。 最终,徐烨得出了一个结论。 人道功德! 初时徐烨尚不甚明了,什么是人道功德,通过分析真仙消息,观察瘟神行为,逐渐得出了结论。 与人族有益,即有人道功德加持。 无形无质,不可捉摸,又一定存在! 掠卖人口,于大顺有益,于人道有恶,有损功德,或会引来神罚。 徐烨念及至此,冷声说道:“从大乾买卖人口之事,就此了结,以后不可再提!” 崔、卢二人对视一眼,暗自思索为何陛下会拒绝。 难道是给一个甜枣,打一棒子,与惩罚几名将军做平衡? 定然是这样! 崔、卢二人心中不禁惊叹,谁能想到当年的洛京纨绔,竟然有如此帝王手腕。 “臣遵命!” “两位爱卿还是多将心思,放在借道之事上。” 徐烨说道:“此番与大乾官吏交流,不能怠慢,也不能堕了我朝威仪。” “臣等遵命!” …… 大乾。 太和殿。 百官轮流汇报,南征准备事宜。 如今大乾安州边境,已经陈列五百万兵卒,随时能越过大顺进攻青丘。 毕竟是镇压佛道的神朝,后勤辎重之类事宜不是车马运输,由修士持有储物法器,足够数年持续作战消耗。 实际上决定胜负的力量,是上三品高人,以及大乾武圣。 底层数百万兵卒,更多负责的是围剿妖族,免得四散逃入山林,然后运输妖魔回大乾填入炼妖窟。 弘德帝听过六部汇报,满意颔首。 “诸位爱卿辛苦!此番南征朕决定御驾亲征,六部之中择副官随行。朕离京后,朝廷事宜由四位阁老决议!” 王伯安当即出列,说道:“陛下龙体尊贵,岂能因青丘妖魔犯险。数百万大军南下灭妖,定然犁庭扫xue,陛下亲征反而生出变数。” 王家刚刚得到新君赞赏,安稳渡过了权力更迭,即使万一意外也不愿冒险。 随后又有几位官吏,劝解弘德帝龙体要紧,与其御驾亲征增加变数,不如去后宫造孩子,稳定国本。 弘德帝少年登基,至今后宫未有皇子诞下。 弘德帝说道:“事关国朝,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陛下,臣与庞大人检阅兵部文书,发现一件异事……” 王伯安劝说不成,又生一计:“燕王殿下受封顺州,后又节制梧州,麾下兵卒逾百万,然而南征调令下达后,顺、梧两州至今,无一兵一卒派遣至安州!” 燕王麾下有没有百万兵卒,王伯安并不清楚,只要说给弘德帝听即可。 百万大军,不听调遣…… 两个消息一结合,无需王伯安说,任谁都会想到燕王有异心。 果然,话音落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