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栅 (第2/2页)
就可以在死胖子身上开几个大洞了。 “轰!”二号桦木炮的炮口射出了一枚弹丸。 铁筒在空中飞行只了不到30步后,其内在12枚生铁弹丸就在火药的作用力下冲开了薄铁皮,四散飞出! 挡在它们面前的就是亡命冲锋的八名打手。 生铁弹丸与rou体的碰撞在瞬间完成。 结果毫无悬念! 老四的胸口被一枚生铁弹丸穿过,尸身被冲击力带飞出数步,还没落地,人就没气了。 老五虽然避开了炮口,可右膀子上还是挨了一发生铁弹丸,半个膀子和一条右臂瞬间化为一团血雾,老五只有在地上惨叫连声的份了。 12枚弹丸,8名打手,4死3伤,只有一个楞头青挺着杆长枪蒙头前冲,被炮口风吹了个跟头,刚爬起来,就听到了一阵“嗡嗡”声,抬头一看。 他此生最后看到的就是几十支箭矢对着他疾射而至! “浪费啊!”端坐在马上的张亦隆伸手扶额,对付区区一个没着甲的打手,至于射出二三十支箭吗? 一旁的岳双元笑着为长夫军们辩解道:“张大人,区区几十支箭矢而已。再说了,长夫军第一次实战,就能依号令行事,已经相当不错了。” 实则岳双元心中的震憾远不是嘴上说的如此轻描淡写。 他亲眼所见,就在于硕开炮的瞬间,那个奴隶出身的彭道济手中的红色令旗一挥,长夫军亲兵哨的弓箭手就齐刷刷的开弓放箭!虽然在他这位前明军总旗看来,这些弓箭手的射术实在是不值一提,可好歹也有四十人一起放箭,蒙也蒙中了。 可除了这40名弓箭手以外,无论是第一排的刀牌手还是其后的长枪手,没有一人乱动。而且,40弓箭手放箭一轮后,马上抽箭在手,却没有再射,都在彭道济的号令。 令行禁止!岳双元在心中感叹着,自己从军多年,现在这支长夫军的表现,虽然远远比不过大明的精锐边军,但比绝大多数卫所明军要好出太多了。 要知道,这只是一支经过15天训练的奴隶军团。 有那么一瞬间,岳双元想要抽刀出鞘,一刀把身边这位张大人的脑袋砍下来。他们兄弟三人来历神秘,虽然从长相和说话都是不折不扣的汉人,却明显不是朱家大明的子民。 不仅因为他们都剃着极短的头发,还因为他们三人对于大明的儒家学说完全是不屑一顾。 岳双元本身是武将,严格来说算不上什么读书人,但自小就接受了完整的朱程理学的教育,他可不是那种大字不识一个的莽汉,他一向自视为儒将。 岳双元有意留心三位大人的对话,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对朱程理学有任何正面的评价,也就张亦隆张大人有时提及阳明先生的心学还有几句好话。 岳双元百分百肯定,这三位大人不是大明子民。 那么他们练兵有成之后呢? 此时此刻的岳双元已经完全相信一点,那就是眼前这支刚被命名为振威军的新军,只要数量再多些,训练时间再长一些,火器再多一些,那怕只是拥有更多的桦木炮,也足以在野战中击败三倍以上的蒙古骑兵。 当年戚少保手下的那支精锐边军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可如果这支新军刀锋向南怎么办如果他们与蒙古骑兵合作南侵怎么办? 最近几十年,蒙明之间的关系已经大为改善了,特别是蒙古右翼三万户,可以说已经很久不动刀兵了。 这当然是因为自俺答封贡后,蒙古右翼三万户可以通过互市获得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各种物资,也就不再需要频繁的派兵南下劫掠,毕竟劫掠是要死人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明边军在经过俞龙戚虎的整顿后,已经普及了火器,这使得蒙古骑兵南下劫掠的人力成本空前提高,这也是蒙古贵族更愿意通过互市而不是劫掠来满足自身需要。 可如果振威军与蒙古骑兵合作的话。 想到这里,岳双元不由自主的浑身一抖,他听郭绍元说过,这次之所以于大人会用桦木制炮完全是因为时间不够,如果时间足够,于大人肯定能铸出一门堪称精良的铁炮。 当时岳双元好奇的问了一句,你觉得那样的铁炮性能如何? 郭绍元给出一个让岳双元差点惊掉下巴的答案:“如果我猜的不错,应该不比西法铸出的红夷大炮差,甚至有可能更好。” 一支拥有红夷大炮的精锐步军,再配合骑射甲于天下的蒙古骑兵。 就岳双元对现在大明边军的了解,这样一支军队一旦南侵,就算是大同那样的坚城,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至于说其他的边堡和州城,和纸糊泥塑的不会有任何区别。 众所周知的是,这三位大人与土默特万户的大成台吉鄂托克的现任台吉达阳的关系是安答。 虽然说这种安答关系未必能持续多长时间,可至少在眼前,岳双元看不出双方有翻脸的可能。 别的不说,达阳甚至允许在自己的辖境内出现一支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军队。 这种信任是杨督公一直求而不得的。 岳双元的右手已经悄悄摸向了刀柄。 要不要为了中原的子民的未来赌一把? 岳双元知道,除非是自己抢先发动偷袭,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杀死身旁这位张大人,在巴岳特鄂托克的领内的一战和夺占苏木沁板申的过程中,这位张大人都展示出了堪称一流的枪术和近身格斗术。 真要一对一,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 就在岳双元的手刚摸上刀柄的时候,一个温醇嗓音在他耳边响起:“你要敢抽刀一分,就得死。” 枭雄之明末争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