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五、树丛深处 (第2/3页)
痕,始终纹丝不动。 秦蓉劝道:“没用的,这里地势低洼,那巨石自上而下抵着,中间又隔着石门,你就算有千钧之力,恐怕也是隔靴搔痒,力有不逮。” 郭珩的脸色在昏暗的烛光下显出些暖色,她望着石门道:“天亮了他们找不见你,自会到处搜寻。” 秦蓉叹了口气,“这里地处偏僻又空间狭小,只怕还没等人注意到咱们不见了,我们就已经窒息而死了。” 她一边踱步,一边忍笑看着郭珩渐渐憋得涨红的脸,似乎一点也不为如今身陷囹圄的处境烦恼。 郭珩怒而讽刺道,“原来连武林中自诩最超凡脱俗的盛居山也觊觎云火教的圣器,为了凤血翎不惜冒生命危险!” 她接着冷笑道:“你费尽周折查了我这许多,长枫老道为了是否存在都存疑的武功,为了不知到底有何用途的凤血翎,竟也能花费这样大的心思,真是可笑!” 秦蓉微笑着摇头道:“师父她老人家一心钻研岐黄之术,志在救济苍生。更何况如今她已七十高寿,如何又会在意什么绝世神功,稀世珍宝。” 郭珩冷冷道:“名门正派中沽名钓誉之辈又何止千万。” 秦蓉望着蜡烛跳动的灯芯,像在望着远处的一颗明星:“她的本事可不仅仅是在武功上。所谓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万丈之高不足以及其深。”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熠熠光辉,“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像她那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便会明白我的感受。” 灯花突然爆了一声,郭珩望着跳跃的烛火,不知想起了什么,神色中忽的露出几许难得的温柔来。 秦蓉看着她的样子,鬼使神差地道:“你如此年轻,就能将商阳火影掌做如此奇妙的变化,你的师父必然是位了不起的武学奇才。” 她微微扬起头,眼中倒影着莹莹烛火,她道:“武功若没有变化,又怎么算的了上乘?任何武功若只限于固定的招式,威力始终有限。习武之人只有将招式随机而动,致使其变幻无穷,才会领悟到武学的世界是多么精妙难言。” “这是你师父说的?” 郭珩点点头。 秦蓉心中不由得生出一阵向往,竟喃喃道:“若有机会,真想向这位奇女子请教一二。” 郭珩脸上的血色rou眼可见地退下去了几分,“可他却是个男人。” 秦蓉愣住了。 郭珩淡淡道:“当日我父母死后,他把我带到南方,将我安置在山中一处尼姑庵里。白日里他传我武艺,晚上我就回到尼姑庵里睡觉。” 秦蓉的心中已经明白,“你师父就是你遇到百面人郎那日,出现的男人。” 郭珩点了点头。 秦蓉的脸色隐在暗处,她道:“他既如此厉害,江湖中必不会没有他的名字。想来他不愿卷入江湖纷争,一心要做不慕名利的隐士高人。” 郭珩的脸色已变得死人一般惨白。 她痛苦道:“我也没想到,他的武功竟如此厉害。” 烛火就快要熄灭。 郭珩忽地将桌上那纸条收进木盒,盖好盖子放进怀里。 她对秦蓉道:“你是如何查到我的身份?” 秦蓉盯着郭珩的眼睛,却不说话。 郭珩道:“你...” 秦蓉忽的发难,猛然飞身向郭珩逼近,一个闪身指尖已碰到她的外杉。 郭珩大惊,忙伸手去抓她的手臂,指尖却好像摸到了一条滑不留手的鲤鱼,轻易便被挣脱了。 她虎口阵阵酸麻,待提剑格挡,秦蓉已从她腰后摸走了一柄碧绿的翠玉短笛。 郭珩大怒提剑便攻,但见对方以自己的玉笛格挡,只得招招避让生怕将那玉笛损坏了。 她招式刚猛但身法轻盈缥缈,即使未用全力也总能轻易将对手缠住无法施展手脚,往往迫使对方只守不攻,落了下风。 秦蓉虽招式不如郭珩千变万化,但胜在内功扎实,周身充盈真气使得剑气难以近身,加之石室窄小,是以在郭珩无法全力施展招式的情况下,不仅能游刃有余地防守,还能抽出些精力进攻。 她对郭珩笑道:“你我被困于此左右无趣,比试比试倒也无妨,只是我怕你砍的太用力,我功力不济,会一不小心将你这笛子摔碎了。” 郭珩无法,只得停下怒喝道:“把它还给我!” 剑气掀起的风将这间逼仄的小屋的空气搅得浑浊,本就快熄灭的蜡烛被吹得更暗了几分。 秦蓉将那玉笛往空中一抛,郭珩一个翻身跃起将笛子稳稳得抓在手里,捧在手里左右端详了半刻,见玉笛丝毫无损,这才怒道:“你这是做什么?” 秦蓉脸上露出无辜之色,她眨着一双大眼睛道:“你不是问我如何知道你身份的吗?” 郭珩犹疑了片刻,看向手中的玉笛问道:“你是说靠它?” 秦蓉眨着眼说,“不错,这笛子我已找了许多年。” 郭珩道:“你找它做什么?” 秦蓉叹了口气,在屋中找了个石凳坐下,这才开口:“其实咱们早就见过的。八年前的汴梁东都城,你在“申家药铺”从金人手中救下过一个人,你不记得了?” 郭珩愣了一下,半刻钟后,波澜不惊的脸上难得的显出了些情绪。 她举起烛火,仔仔细细地盯着秦蓉的脸上下打量。 八年过去了,这张美艳绝伦的脸使郭珩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她与当年那个灰头土脸的姑娘联结在一起,但经她这样一说,还是能隐约能看出些当年的轮廓。 郭珩眼里涌动这一种复杂的情绪,她长长地望了秦蓉一眼,才终于道:“原来是你。” “救命之恩本该亲自登门拜谢,无奈你走的太急,我来不及问你的名字。只见到你腰间别了把短笛,上面刻着个“郭”字。” 郭珩黯然道:“救你的人本不是我,你要谢的也不该是我。” 秦蓉道:“当日我见到的既是你,救我的便是你。” 郭珩苦笑道:“这未免太牵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