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九章 荆山楚水 (第2/2页)
正正地做了。这,便是端木易。这,才是端木易。 片刻之后,屋子里面才又传来伯阳父的声音:“小友,入夜了,山里冷,这陋舍后面还有一间小屋。虽然寒酸一些,但至少可以避一避风寒,睡个好觉。” 闻言,端木易也确实觉得有些疲乏了。于是,他便答应道:“多谢太公好意,那在下这便去休息了。” 说着,端木易往陋室走去。 这时,伯阳父又说道:“睡醒之后,明日一早,你便下山去吧。这天下还有许多事等着你去做呢。” “下山?也好,难得一个自在逍遥的好春景,也确实该出去走一走。不然,要是再不幸落入高渠弥手中……”端木易想到此处,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说罢,端木易便进了陋室。 山野间重回一片幽静。 春草,繁华,碧树,青崖,披上玉白色的月色,显得更加唯美。 林中若有风声,偶尔会传来几声鸟鸣。 这样的夜,最适合思考,也最适合睡觉。 因为端木易带来的问题,茅屋里的伯阳父彻夜未眠,只为求一个答案。 因为几个月的颠沛流离,陋室中的端木易酣然一梦,终于洗去满身的疲劳。 次日清晨,在鸟语声中,端木易缓缓醒来。 出得门来,深深地吸了一口山间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繁花香气。 “小友,你醒了?” 才刚走到茅舍门前,端木易就听到里面传出的伯阳父的声音。 “你吓死我了……老太公醒得挺早啊?看来还是老年人觉少。啊——” 说着话,端木易不禁又伸着懒腰,打了个哈欠。 “小友当真是调皮。既然小友已经醒了,就快快下山去吧。”伯阳父平淡地说道,并不像平时那般老不正经。 “嗯……”端木易知道伯阳父这样反复请自己下山,必然有他的深意,便应了下来,正要拜别,却又问道,“不知昨日那个问题,太公想得怎么样了?可有答案了?” “小友还是先去吧,那个问题还需再等等,我想等我们再次相见时,可能便会有答案了。”伯阳父得声音再次传来,显得沉重了很多,这让端木易有些诧异。 刚要开口再问,伯阳父却紧接着又说道:“如今山下还有许多事等着你,小友还是快些离去吧……” 听到伯阳父都已经把话说得如此直白了,端木易自然不便外多说些什么。 于是,他朝着茅屋又拜了几拜,方才说道:“那太公,在下便就此告辞了。咱们后会有期……” 茅舍里不再传来答复,却已是给端木易最明白的答复。 端木易又是一拜之后,转身离开,下山而去。 …… 自荆山而入楚,又是另一番风物。 深入楚境之后,端木易才发现,原来数十年里,楚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 原来,自熊通篡位为君以来,楚国上下以君主为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曾经的荒野沼泽、偏林远山,如今都变成了农田、牧场。 有了丰足的土地之后,楚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刀耕火种的时代终于永远地成为了过去。取而代之的,因时因地制宜的精耕细作。 而靠着逐渐发展起来的经济,楚国也不断开疆拓土,征服更多南疆的少数民族和周围的小诸侯国。 楚公熊通更是自称为楚王,在南境以为至尊,与洛邑王都的周天子分庭抗礼。 国富民足,声威大震,整个楚国的风气也随之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对待起外来的别国之人,也不再像曾经那般敬而远之。 就这般,在楚国人民热情地对待下。端木易辗转来到了丹阳城外。 数十年未至,丹阳城似乎更加气派了些。 回想起以往每次到此城来时,最终都难免卷入各种的争斗。 望着丹阳满是岁月痕迹的城墙,端木易长叹一声,缓步往城中走去。 才进城内,端木易便看到城墙根上,密密麻麻,聚集着大量的人群。 端木易有些好奇,便上前去,想看看是什么情况。 人群拥挤,水泄不通。端木易废了好大的劲儿,才挤到里面去。 终于来到最前面,端木易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原来城墙上悬着告示,上面写着征集通晓医术者,为国中的大司马诊治疾病。 端木易听着周围的民众议论纷纷,不少人甚至不识字,在向身旁的人打听着告示上的内容。 但所有人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无不摇头哀叹,颇为惋惜。 端木易本也不愿招惹太多是非,看完告示之后便转身要走。 这时,他忽然听到周围一个中年说道:“项老大人是多好的人啊,希望他这次能够挺过去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