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第九十四章 金蝉脱壳 (第1/2页)
五日围城,一朝决战。 四国联军在鼓角声里,向着郑都东门发起强攻。 烈日当空,更添这场战役的焦灼气氛。 金戈烁彩光,铜剑耀白芒。干戚射斗牛,羽箭穿穹苍。 鼓声雷动,旱地霹雳惊百里;旗色风展,长空云霓罩八方。 联军声势之浩大不仅震撼了城中的郑国守军,竟是连宋、陈、蔡三国将领也未曾料到。 接连三日的失利让原本五万之众的联军损失了近万人。在这场决战打响之前,联军兵马早已军心涣散,气势低迷。 没有想到,叔段重登指挥的位置,才刚开始,便扫清了联军几日来的阴霾。 城楼之上,端木易看着来势汹汹的联军,心中暗暗叫苦。 没想到,昨天疏忽真的让叔段抓到了破绽。如今这样,端木易只好盼着齐国的好消息早点传来了。 尽管心知不妙,端木易仍是拿出一副气定神闲之态鼓舞着己方的士气。 此时,所在气势上先被对方震慑,那郑都可就真的守不住了。 进攻的鼓声一阵紧似一阵,联军攻势也越来越猛。 面对联军的猛烈进攻,城上郑军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 飞矢落石不断地从城楼上落下。为了拖住敌人,守军甚至用上了火攻之法。 浇了火油的羽箭射向敌军,与酷热的暑日更添了几分燥烈。 “砰——砰——”几声爆响传来。被烈火引燃的硝石,和着木屑土块在城楼下炸开,激起尘土飞扬。 爆裂声中,轰轰隆隆的擂鼓声暂歇,取而代之一段紧而密地短促鼓点。犹似砂石堕降,尘埃落地。 烈火成功阻截了联军的攻势,前行的攻城队伍步调滞涩起来。 但火攻伤敌,却也害己。 城下的烟火越来越旺,难免损及城墙,波及自身。 另外,浓密的烟火也为联军形成了掩护。 于是,在被短暂的拖延之后,联军攻势变得更加凶猛起来。 城下烟尘散去,顿时冒出无数攒动的干戚与挥舞的戈矛。 战鼓声又起,犹似银瓶乍破,好比铁骑突出,竟比之前更加激烈起来。 眼看城门危在顷刻,端木易已经做好了下城迎敌的准备。 就在此时,联军开始撤退了。 准确地说,是一部分联军开始撤退了。 攻势暂缓,守军重新占据上风。 鼓声渐息,扬尘散去。 端木易缓了一口气,站在城楼之上,往远方看去。 那里,叔段正与另外三国的主将争执着什么。 看来,齐国那里终于动手了。 宋、陈、蔡的军队顿时后撤,孤掌难鸣的卫国军队无力再攻,便也开始回退。 果不其然,联军还未完全撤离战场,端木易这里也收到了消息——齐国对宋卫起兵了。 …… 这个消息如一颗定心丸,让端木易放下心来。 他笃定,这场战事就要如此结束了。险象环生,但总算柳暗花明。 让人庆幸又遗憾的是,无名始终没有出现,不知他到底去了何处。 中天烈日下,端木易用衣袖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转身准备走下城楼。 偏在这时,一名郑军士兵喊道:“不好!敌人又攻上来了?” 话音刚落,城外鼓声又起。 惊骇不已的端木易顿时回身往城下看去,只见联军兵马果然又卷土重来,比之刚才,声势不减。 带着无尽的疑惑,端木易眺望远处的叔段。 但见他仍在战车上指挥若定,另一边却已不见了三国主将。 正自诧异之时,联军已再次兵临城下。 无暇考虑太多的端木易只好慌忙指挥着守军迎战。 再次对敌,依旧惨烈。 联军似乎比前一次进攻更加无畏,甚至有种近乎疯狂的勇猛。 端木易见再继续这般下去,只怕城门不保。终于决定亲自上阵,领兵迎敌。 在城楼上下了最后一道死守的命令后,端木易从一名士兵手里要了把长剑,然后走下城楼。 城下,他已让其余的郑国兵马提前列好阵型。 这是无奈之举,也是无策之策。 走下城楼,端木易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列队整齐的郑国士兵,队伍前还多了几个不一样的身影。 公子忽、公子眚、公子婴以及公孙子都各自站在一架战车之上,持戟而立。 年少的公子婴身高甚至不到大戟的一半,而公孙子都身上也还带着伤。 这些公室宗亲们一个个面无惧色,屹然挺立,等着和端木易共赴这场生死之战。 “各位公子们,此战九死一生,你们真的要去吗?”端木易看着这些年轻甚至年幼的孩子,于心不忍地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