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迁移 (第1/1页)
“娘娘,外面有风。” “无妨,区区小风,吹不走我。” 让开门口,让许禄进来。 “一路飞来,肯定累了,去端一些桃花酒来。” “我一直给太子殿下留着,这就去取来。” 鸾儿惦着小步跑出大殿。 许禄坐下,看着自己这位母后,准确的说是这具身体的母亲,内心百感交集。 本来一位雍容华贵的皇后娘娘,现在憔悴的样子,好像大变活人一样。 “娘娘,是谁动的手。” “玄一门的长老。” “为什么?” “因为那位长老是圣女的舅舅。” 许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难怪。 难怪。 “陛下留下遗言,说,不要报仇,还有,今后皇室就交给尚儿你了。” “怎么可能不报仇?玄一门很恐怖,我不是对手,但动手的人,我却能神不知鬼不觉解决掉。” “现在那人已经回到玄一门了。” “叫什么名字?” “玄真子。” 好一个玄真子,不去找任九霄的麻烦,找一个软柿子。 简直是自寻死路,以为躲在玄一门就没事了吗? 成人之美。 就算躲在天涯海角,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皇儿,等你可以和玄一门对抗的时候再想报仇的事吧!” “我知道分寸,倒是皇室之事比较麻烦。” “你要如何做?” “皇室的存在在修仙界就是个笑话,不如散了,把东西各自分了,各奔东西。” 皇后听到许禄的话着急了: “皇儿,千万别,你父皇唯一的愿望就是皇室能延绵不绝。” 许禄有一些头疼,这太难了。 “现在说是皇室其实与一般家族没什么两样。” “话是这样没错。” “算了,明天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吧!” “也好。” 鸾儿端来桃花酒: “太子殿下,您尝尝。” 许禄看着鸾儿,见她气质大变,好奇的询问: “成亲了吗?” “是。” “恭喜。” “多谢太子殿下。” 皇后躺在虎皮上,笑道: “鸾儿,今后有什么打算?” “娘娘对鸾儿恩重如山。” “我和皇儿走了,你能舍得丢下自己的家?” 鸾儿沉默了。 “你索性留下,在天启城好好过日子吧!” “娘娘。” “我说这些干什么?还不知道多会儿的事了,别这样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许禄笑道: “鸾儿嫁人后更漂亮了。” 皇后和鸾儿顿时沉默了。 她们心里都有一个念头,这位不会喜欢少妇吧! 这,这,这。 “你们怎么了?” “没事,没事!皇儿,你明天要召集文武大臣吗?” “尽管一万个不乐意,但没办法。” “鸾儿,去通知下去,太子殿下回来了。” “是。” 鸾儿顿时离开后,许禄好奇的询问: “怎么?连朝都不上了吗?” “陛下走了半年,早不上朝了。” “哈!” 许禄更有理由解散朝廷了。 随着许禄回来的消息从宫内传出。 在天启城内的文武大臣一个个不睡觉了。 穿起朝服,早早的等在家里。 兵部尚书的儿子半夜在外面玩够了回来,看到自己老爹穿着官服,他忍不住问: “爹,你这是干什么?都不上朝了,还穿这破衣服干什么?” “放屁。” “我放屁?那你大半夜不睡觉干什么?” “太子殿下归来,明天要大朝,说不定要直接登基。” “那个元婴期修士太子殿下回来了?” “哼!明天就是皇帝陛下了。” “爹,你这个兵部尚书我看做不下去了。” “为什么?” “太子殿下那是什么身份?能任用一个凡人?” “你这话说的没错。相比于我当不了这个空架子兵部尚书,我害怕的是太子殿下干脆连皇室都解散了。” “应该不可能吧!” “对元婴期修士而言,权利垂手可得。” “那你们估计都的放牛。” “现在还放牛没什么区别。” 当时辰一到,众大臣从家里纷纷出发。 当他们再进熟悉又陌生的皇宫,说不出的感受。 当他们看到许禄站在大殿上,进来的大臣托着年迈的身体跪下。 “参见太子殿下。” 许禄抬手,所有人被一股气息扶了起来。 “我今天召集各位天启帝国的栋梁之材是因为有一件重要的事说。” “太子殿下,您但说无妨。” “我准备带天启皇室到北方去,到时候就没有皇室,只有陈家。” 那些大臣瞠目结舌。 “太子殿下,不可。” “不可。” “四代心血,不能就这么放弃。” 大臣们激动的一个个面目狰狞。 “并不准备放弃基业,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许禄说完,立刻提醒皇室所有人: “皇室众人,愿意走的,收拾细软准备走,柱国大臣,如果有愿意走的,回去收拾。” 皇室成员面面相觑,几个公主,毫不犹豫,从大殿跑下去收拾细软去了。 她们比较明白一件事,跟着许禄最起码可以安身立命,留在这里,要丢性命的。 剩下的皇妃也去收拾东西准备跟着离开。 许禄说: “各位皇妃,如果有不愿意走的,可以回娘家,也可以去寻良人。” 皇后突然开口了: “各位要想清楚了。” 许禄接着说: “去了北方,皇后娘娘与各位皇妃就与我一同在万仙山上住,如果有天赋的,可以去超凡学宫修炼,应该比在皇宫里自由。” “太子殿下,我愿意去。” “我也愿意去。” “那就收拾去吧!” 剩下的就是许禄名义上的弟弟了: “各位,你们是怎么想的?” 一位身宽体胖的皇子说: “我们家人很多,恐怕都走不了。” “选择留下的,平分皇室财产,除了必要的,我都不要。” “那我不走了。” “我也不走了。” “我,我也不走了。” 十位皇子,六位竟然不走的。 一位柱国大臣说: “太子殿下,您带走愿意走的,不愿意走的,是否能登基?” “我走后,便再与这里没有干系,各位干什么都可以。” 其中一位柱国大臣说: “太子殿下,我儿子会算账,让他跟着,到时候也可以帮帮忙。” 他这么做,倒是提醒其他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