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诗 (第2/2页)
儒雅随和,缓缓拿起自己的宣纸,笑道:“我的诗的诗题是《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现场观众们的热情十分高昂,传来一阵阵的掌声。 三位评委也点了点头,而后示意下一位开始。 坐在观众席上面的欧阳雪和孟子晴则一直在盯着苏叶。 苏叶这会危襟正坐,一脸正经神色,聆听别人朗诵。 这是对他们最起码的尊敬。 而在网络直播平台和央视一套,各位观众们就纷纷在吐槽了。 怎么还不轮到苏叶,早想看看他整活了。 文学对于大多没有多少文学修养的网民来说是没什么意思的,看这个也就是无聊图个乐子。 苏叶参加了,大家便顺便看看这个整活小能手罢了。 “怎么还不到苏叶啊!” “作为一个初中生,听见古诗我就头疼。” “等着苏叶上台,装逼他一直有一手的。” “苏叶给爷冲!” “……” 网上弹幕说什么的都有,但大多都是和苏叶相关的。 毕竟其他人他们真的不认识,除了少数的文学工作者能认出台上嘉宾外,估计就没人认识他们了。 场上一个接一个的大佬在朗诵着他们的诗篇,苏叶坐着,想打哈切却是强行忍了下来。 苏叶是最后一个,因为上场的时候就他落在后面,自然就只能跑到十二号桌去了。 前面的各位大佬们的水平也不是盖的,写的诗都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场上观众基本都是文学爱好者,不然不会在中午这么大太阳的天气跑到广场来看什么文学交流大会。 一个接一个的大佬朗诵完了,也快轮到苏叶了。 这些个大佬也不由看了苏叶一眼去,见他没什么反应,也就 继续听其他嘉宾的佳作。 不得不说,这一次的水平比之上次的确要高出许多。 虽然学问不讲究年龄,但学问做得好的人年纪都不算轻,场上就苏叶一个人是个年轻小伙,其他人最年轻的也过了三十了。 在评委席的三位评委听着,不时点点头,表示对他们诗篇的肯定。 李院长不由用眼神余光瞟了苏叶一眼,而后嘴角微微露出一丝冷笑。 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也敢出来和文坛其他名家比较做学问? 出于上次对苏叶不怎么好的第一印象,李院长还是颇有些讨厌苏叶的。 让他们DìDū大学的文学院成了个笑话,想来之后是少不了被校长骂一顿的了。 “好的,有请第十位嘉宾朗诵佳作!”男主持人笑着,说道。 就在苏叶旁边两格的一个有些胖胖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手上拿着一把折扇,笑了笑,念道:“我的这首诗的试题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念完,这个微胖的中年男人脸上挂着和善笑容,缓缓坐下。 “妙,妙极!”评委席上面的王毅笑了笑,不由赞赏道。 另外两位评委也不由点了点头,这一首登高的确做的很好! 借着景物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苦闷潦倒境况,写出了一种愁绪,萦绕心头。 大家不由看了看,这个人是张晓松,也就点了点头。 他向来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能写出《登高》这样的诗也不奇怪了。 只是张晓松为何愁苦,大家就不得而知了。 也或许只是什么烦心事,毕竟诗人但凡有点什么事情都想写下来。 文人最爱便是无病呻吟。 台下观众们给予了张晓松应有的掌声和欢呼,现场热情已经慢慢调动了起来。 就和这十月份正午的太阳一般火热。 有的站在外围的观众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水了,但他们神色却十分亢奋,没有一点疲惫之感。 这应该就是热爱了。 第十一号桌的嘉宾是一个比较矮小的老大爷,年纪看上去不小了,但精气神都不错。 这个老大爷做的诗诗题叫做《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念完后,台上各位也缓缓鼓起掌来,显然这位老大爷在文学界的资历很高,大家都很敬重他。 苏叶自然也跟着鼓起掌来。 下一个,就是苏叶了,导播给到了苏叶的镜头。 台下众人也都欢呼了起来,显然苏叶的人气还是比其他嘉宾高很多的。 观众群里,孟长清和欧阳雪都是满脸期待的看着苏叶。 评委席上三个评委也都看向苏叶,王毅心头有些紧张,生怕苏叶没写好。 而慕言更多的是好奇,对于这个年轻人,他还是挺好奇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