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高棉国的省城 (第1/2页)
第二天早上,叽叽喳喳不知名的各种鸟叫声像一首优美的交响晨曲,在千缝万隙的木楼四周的果树林中飘了进来。 夏滕一看手机,5点05分。 “罗霍、米列,我们起来走了。” “喔,这么早啊?” 罗霍好像还在疲劳的梦境之中,对外界的鸟叫声习以为常似的。 他们下到木楼,在楼后面的香蕉林中的一个水泥做成的大水缸里舀水洗口,洗漱如厕完毕。 三人开车上路,向马德望省进发。 夏滕是第一次斗胆来到高棉国的省城。 只见清晨的磅清扬省城里,犹如国内的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镇。 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沿着五号公路临近湄公河水域一侧的密集的一溜红瓦平房或者锌铁皮棚屋,和沿公路的另外一侧的一溜两层或者三层的排屋。 排屋基本都是铺面,门楣上装饰着五颜六色、大小样式不一、杂乱无章的招牌。 招牌上多数是像虫子般纠缠在一起组成的高棉文,少数则同时有一排简陋的中文标注在高棉文下面。 “那有中文的门面都是华人开的,你看门面都比较豪华些,华人比较讲究些,也比较多钱一些。” 罗霍一边开车,一边给夏滕指点着。 来到一片开阔的没有排屋的地方,只见离路边五六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低矮的红色围墙里面,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式的房屋坐落在院落中央。 “这是寺庙,都是有钱人捐钱建的。高棉最好的房子除了有钱人的别墅之外,就数寺庙了,在我们国家,寺庙很多。” 寺庙的一侧是一片人工种植的树林,树林过后的一个空旷的泥土地面上有一个巨大的人物雕塑,是高棉古装的一对男女塑像,可能是象征着高棉人的勤劳勇敢。 雕塑的后面有一低矮的灰白色围墙,院落里有一座老旧的别墅式的红瓦房。 “这里就是省政府办公的地方,高官也在这里工作。” “嚯,房子比寺庙都差,看得出来,高棉政府确实没钱。” “政府是没钱,但这些当官的有钱,他们私人都有很多别墅,还有很多土地和庄园。” 夏滕知道,一个贫穷的私有制国家,政府官员是何其的明目张胆的腐败。 贯穿于磅清扬省城的五号公路依然是坑坑洼洼,见不着两三米远是完好无损的。 皮卡车摇摇晃晃慢慢穿过了省城,来到一条河流旁。 只见前面的一长溜大车小车排起了长队,等着过那座架在河面上的独木桥。 这座桥是一个全钢架结构的简易桥,横跨在200多米的河面上,钢架上面是用方木铺设的桥面,已经是千疮百孔,破旧不堪。 汽车只能是轮胎对准木头,然后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开过去。 一辆满载废旧自行车的大卡车慢慢驶上了桥。 大家捏着一把汗,暗暗替这辆笨重的卡车使劲,祈祷它赶紧顺利通过桥面。 突然,咔嚓一声巨响,大卡车轮胎下面的方木断裂,卡车轮胎陷进了裂缝口,卡车不能动弹。 卡车司机面如碳色,慌忙跑了下来。 “麻烦,今天看样子过不了去!” 米列第一次在车上开口说话了,高棉人讲中文经常把最后两个字搞颠倒,“去了”会说成“了去”,因为高棉语是从古印度语进化而来,很多是倒叙排列的语句,因此在讲中文时,会发生颠倒语序的习惯性错误。 “夏总,去马德望省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去,如果不能过河,我们就去不了,你看怎么办?” 罗霍也着急起来。 “我们先看看,这么多车,看看别人怎么办吧。” 夏滕相信这么多车在等着,桥上面陷进去的车应该有人马上会处理。 何况铆足了劲出来一趟,就这么无功而返,实在有点于心不甘。 果然,有一群人匆匆跑上了桥面,手中拿着各种家伙。 他们试图用千斤顶把轮胎顶起来,让车能开起来。 结果失败了,卡车明显超载太多,越陷越深。 他们开始拆卸卡车上的货物,把一扎扎压实了的笨重的废旧自行车架从车上搬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