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 两首诗 (第1/1页)
陈良和郑希贤听了之后,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们完全没想到,凌云子居然以这样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记忆。 是应该说太巧合了? 还是应该说凌云子太有福缘了? 或者应该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陈良咽了口唾沫,艰难地道: “既然师尊恢复了记忆,但他在距此极其遥远的佛道星,凭他现在的修为,恐怕也不足以横穿星河,返回天垣星吧?” 李润石笑了: “不错。” “苏天君虽然天资聪颖,又拜了那位荒古罗汉为师,更恢复了前世的记忆。” “但他毕竟还是个七岁的孩童,就算日夜苦修,现在的修为,也不过堪比化神修士罢了!” “他之所以能够返回,是因为那位荒古罗汉带他来的!” 什么? 那位和仙帝一样强悍的荒古罗汉,居然也来到了天垣星? 对方在哪里? 是不是就在附近? 还是正在关注月星上的激战? 陈良立刻紧张了起来。 就连站在旁边,一直没有什么表情的郑希贤,也不由四处张望。 李润石摆了摆手,呵呵大笑: “不必如此。” “那位荒古罗汉,此刻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毗邻星上。” 去毗邻星了? 去哪里干什么? 陈贤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中。 一直没说话的郑希贤忽然道: “是为了那个人?” 李润石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含笑道: “哪个人?” “说说你的推测。” 郑希贤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羞涩地笑道: “我猜,那位荒古罗汉是为了顾长风。” 听到这话,陈贤更加茫然了。按照道理来说,那荒古罗汉和顾长风完全没有什么交集才是,对方为何要找他呢? 却听郑希贤道: “苏天君梦寐以求的夙愿,是为了实现仙凡平等,但最后却以失败结束,自己也不幸丧命。” “按照常理推断,他既然恢复了前世的记忆,自然不甘心就此放下。” “他必定要想尽办法重新回来,完成自己的理想!” 陈贤插话道: “这个我也清楚,但他如何能说动荒古罗汉,带他回来呢?” “那荒古罗汉,怎么可能听他的?” 郑希贤看着他微笑起来: “这是因为,天垣星上,有荒古罗汉在意的东西!” “对方在意的,就是顾长风!” 什么意思? 顾长风有什么值得在意的? 陈贤彻底懵逼了。 邓希贤解释道: “我曾听盟主说起过,那位顾掌门来历极其神秘。苏天君、陆宗师、甚至盟主,都非常看重他。” “所以我猜想,苏天君是不是告诉了荒古罗汉,那位顾掌门身上的秘密。” “也只可能因为这个,荒古罗汉才会不辞辛劳跋涉星空,来到这里。” “苏天君,就趁机得以回来。” 李润石虽然没有说话,却在不停颔首点头,分明对郑希贤的猜测极为满意。 陈贤有些明白了,但还是迟疑地道: “等那位荒古罗汉到了天垣星,却发现顾长风已经离开,去到了毗邻星,所以又追了过去?” “而苏天君又找借口,留了下来?” “可是那顾长风的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这最后一句话,他是问向李润石。 郑希贤也不知道原因,于是也将疑惑的目光投了过去。 风声呼啸,云雾翻腾。 李润石沉默片刻,笑了起来: “我之所以看重那位顾掌门,只是认为,他和别的修士不一样。” “苏天君、陆宗师看重他,是因为他能够为均天盟的发展,指明方向。” “而那位荒古罗汉之所以看重他,是因为……” 他犹豫了一下,接着道: “我猜测,那位顾掌门的前世,是佛道星的一位大能高僧。” “而且像苏天君一样,觉醒了前世的记忆!” 什么? 陈贤和郑希贤同时发出了惊呼之声! 佛道星的大能高僧转世? 这怎么可能? 李润石看着他们满脸的愕然之色,笑道: “这有什么不可能?” “苏天君可以转世到佛道星,恢复前世记忆。顾长风怎么不会转世到天垣星来,恢复前世记忆?” 郑希贤立刻追问道: “属下相信,盟主绝非信口开河,必定有真凭实据。” “那到底是什么呢?” 陈贤也想到了此点,紧紧盯住了李润石。 李润石没有直接回答,反倒问向两人: “你们之前,可有谁听过佛道星、听过佛教,知道他们的教义吗?” 两人同时摇头。 甚至直到现在为止,他们除了李润石讲的这些,对佛教并无其他的任何了解。 李润石眺望云端,缓缓道: “我有个爱好,是吟诗作赋,这个你们也清楚。” “曾有一次,我和顾长风对诗,他念了一首诗,让我感受颇深。” 他缓缓吟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我听完之后,大觉有理,甚是叹服。” 陈贤和邓希贤默默品味,越是品味越觉得有理,顿时肃然起敬。 没想到那顾长风看起来平平无奇,居然能吟出如此包含深意的诗来,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李润石摇头苦笑: “我当时立刻出言赞叹,哪知道顾长风微微一笑,又吟了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直接推翻了上一首的立意,却又直指人心,让我顿时陷入了无比震撼的境地,久久无法自拔。” “这人在诗词上的造诣之深,简直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 “单凭这两首诗,他就可以名垂千古,与日月争辉了!” 李润石如此推崇这两首诗,陈贤和郑希贤丝毫没有觉得任何不妥,更同样陷入了强烈的震撼中。 更似乎对于修行之道,生出了新的感受! 修道,需要苦苦坚持、日积月累。 吐纳吸收天地灵气增加修为,倒是其次。 最重要的,却是对道心的感悟,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的去感受、体悟。 如果道心薄弱,就算修为再强,也不过是聚沙成塔。 一旦遇到些许考验,就会轰然四散,整个人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修道,岂不正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可顾长风的第二首诗,却完全推翻了世人固有的见解,为他们推开了一扇通往新天地的大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道心,是每个人原本固有之物,明明清澈,空空如也。 只是因为在俗世浮沉不定,众人才被迷雾蒙蔽了本心,要去外界天地寻找。 倘若能反求诸己,明心见性,那就会瞬间明白: 自己的道,就在心中,本来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被纷纭俗尘遮挡住的啊! 顾长风,居然领悟到了如此境界? 李润石、陈贤、郑希贤,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