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第1/1页)
想不通的苏安,索性在大石头上坐下,犹如打坐一般地闭目沉思着。 白亦瑶:(°ー°〃) 师傅这是怎么了? 难道是美人在侧,只能看、只能闻、却不能亲、不能摸,甚是痛苦,甚是悲惨,才盘膝而坐,闭目打坐,想让心静下来? 哼! 原来你是这样的师傅。 哼!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她一张小嘴撅的几乎都能挂上酱油瓶子了。 “不对啊!我干嘛生气?他只是师傅,又不是我的什么人……”她轻敲了几下自己的小脑瓜,轻声地喃喃自语着。 楚萌萌:(ーー゛) 这画风不对吧…… 唉! 该拿什么拯救不解风情的苏大师呢! 在线等,急。 赖心怡:^_^“ 苏大师这是什么cao作? 是风景不够优美还是她赖心怡不够漂亮,辣眼睛了? 不对! 不对! 苏大师一定是感受到她nongnong的爱意,也对她动心了,生怕自个yuhuo焚身,情不自己,才打坐定神的。 嗯,苏大师的心里,一定是喜欢她的。 如此一想,她的心尖尖趟过一抹幸福的弧度。 她忍住想要的冲动,轻声地询问道。“苏大师,你没事吧?” 没回应。 她也不生气,索性也在大石头上坐下,静静地陪着他,时不时地侧目偷瞧他。 怎么侧颜都那么帅呢! 沉思中的苏安,压根不为外界所动, 他脑海里便立即浮现出八角楼的灯光。 浮现出毛委员长当年在八角楼里,写下的伟大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给了他启迪,更给了他信心和力量。 就在这一刹那,苏安似乎找到了水墨画中那黑白交替的一层深意。 他决定细分黑色,把黑墨中的灵魂从他那苦苦追觅的笔端激发出来。 灵魂在哪? 就在那一缕阳光里,就在那水墨画中的那抹红中。 那抹红在哪? 就在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里。 在单一色彩,点纸为黑的过程中,事实上,怎么出现那抹红? 红即阳光。 阳光不就是红日么? 于是,他想到了佛家,想到了道教,想到了基督教。 道教说,相生相随,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佛教说,虚空万有,虚空无别。 基督教说,光照在黑暗里,黑暗里也总会有光。 他终于从佛道基督三家的学说中,领悟到黑白并非对立的论点、论据。 不黑则不亮,不亮则无以显示黑。 有了这十分明确的领悟,他强烈的意识到画作中的黑是最有价值,最有无限挖掘力的。 以黑来叠化出阳光,体现出那一抹红,不就体现出了黑的三维立体空间与白的三维立体空间的交融,不就可以充分利用墨和水与宣纸交融来体现本就已具备的多种变化,不就使层次更为分明,内容更为丰富,阳光更明媚么? 从而实现他以水墨来表现千万种阳光变化的可能。 大策大悟的他,猛地睁开双眸,一如浩瀚星辰般闪耀。 他开心地放怀大笑:“哈哈……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他这罕见行为,让在场的三位美女皆一愣,一脸懵逼地看向他。 “苏大师,你想到了什么?”一旁的赖心怡拨了拨被风吹乱了的秀发,好奇道。 “我想到了如何把太阳光用水墨形式在画里表现出来。” 话音刚落,他一跃而下,向着亦瑶疾步而去:“亦瑶,你的文房四宝借我用一下?” 不懂国画的赖心怡,虽听不懂他所说的含义,但仍替他高兴。 替他高兴之余,却也难免有些失落。 难不成方才他打坐闭目,是因为在想这事,而并非因她yuhuo焚身而打坐的? 她就不明白了,为何苏大师对她就不心动呢? 明明自己是学校公认的校花,追她的男生多得,排队都可以排到校门口了. 可是苏大师却总是对她忽冷忽热的,多看她一眼都不愿意,让她好有挫败感。 难道苏大师不识她美? 她对此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会不会是因为苏大师这个人脸盲,根本分不清谁漂亮不漂亮。 说实话,他对她好,不是因为她漂亮。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她漂不漂亮? 哎! 她该拿什么拯救“不识她美苏大师”。 她一脸小郁闷。 而白亦瑶闻言,替他欣喜之余,心中的阴霾,也瞬间一扫而光。 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瞎猜误会了。 以后不能再瞎猜了。 她边在心中警告自己,边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水墨画工具,将新的宣纸固定在画架上,恭敬地恭迎着他。 苏安冲她一笑,从她的手中接过画笔和颜料托盘,站在画架前,回想着。 白亦瑶一脸期待地站在他的身旁,准备观摩他如何把太阳光用水墨在国画这个表现形式里表现出来。 毕竟这是一般画家很难做到的,也是前人没有做到的事情。 古人没有,当代人也没有。 中国山水画走过了五六千年的风雨历程,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用水和墨表现阳光。 她想看怪才师傅,如何弥补这画坛史上的空白。 她对他很有信心,或许是因为他独创的“苏氏水滴针法”给了她义无反顾相信的勇气吧。 楚萌萌则满脸好奇,脑海里也不禁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苏大师还会画水墨画? 她拽着发愣的赖心怡,走到了苏安的另一侧,想观摩一番,却见他迟迟未曾落笔作画,不由得纳闷起来。 这是才思受阻了吗? 而他回想大自然的万物苏醒时的那种状态,倏然间,雾气去了,山岚可见,一缕阳光从山的那头探出个头,直刺万山丛中的古树青竹…… 这情、这景在他的脑海里回放,那轮穿透万物的红日如一股清泉,很快地流泻到他的画笔之端。 此刻,高山上的草木生灵、流水青石似乎就在这一瞬间从古老久远的梦境中醒了一般。 他手中的笔墨,在宣纸之上自由的游走,一副超越自我,静谧空灵的画作,以一种他从未有过的艺术言语一气呵成,偶然而又必然的诞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