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43、生日宴 (第1/2页)
我的生活能开挂正文卷343、生日宴飞机很快从专属航道起飞,随行的摄影师得到陈东成授许之后,才把飞机的全景拍下来。 在高空中采访,对这位记者来说还是头一遭。 记者很快进入状态,笑着问道:“陈总,最近外界对您非常关注。 大家都很好奇,您是如何积累这么多财富的。 毕竟您的年龄在福布斯富豪榜单中,的确有些年轻的过分。” 陈东成故作沉思:“我觉得这应该归因于我比一般人更善于观察,能够对一些有潜力的公司进行精准的预判。 很多人应该都了解我是滴滴的股东,但在投资滴滴之前,我也做过非常深入的分析。 最后我决定投资滴滴,而不是快的。 事实证明,我的分析是正确的。 对于滴滴的投资,让我得到很大的回报。 至于后面的青桔科技,我也是偶然之间发现了这么一个商机。 市面上随处可见的自行车,稍微用一些科技的手段,就能够赋予它更多的价值。 共享单车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模式。 可能以后会出现更多的共享领域的商机。 比如共享汽车,共享雨伞之类的。” 采访记者不停点头,目光有些钦佩。 别管人家是怎么成功的,光听这分析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比如陈东成随口提的共享汽车,共享雨伞。 虽然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做这方面的公司,但记者听了以后却觉得眼前一亮。 许多人都在思考创业方向,但共享单车不就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吗? 那么,共享雨伞或者共享汽车,为什么就不可以成功呢? 记者有些激动,可能这篇采访公布以后。 陈东成随口提的这些领域,就会涌现不少创业者。 记者好奇的问道:“陈总,您没有考虑过再次在共享领域投资或者创业吗?” 陈东成笑着摇了摇头:“贪多嚼不烂,我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需要我费心管理。 虽然我很看好共享领域,但我本人精力有限,就不再掺和了。” 别人不清楚,陈东成自然清楚共享领域是有多么坑。 采访的时间,算上中途用餐总共两个小时。 记者下飞机之后,迫不及待地想把今天的采访视频剪辑后,发给纽约总部。 这个记者隶属的杂志非常有名,叫做《财富》。 要不是他们的知名度足够,陈东成也不会接受他们的采访。 既然决定公开,那就索性将热点引爆。 记者将采访的视频发到纽约之后,位于第六大道的《财富》杂志总部忙碌一团。 “伙计们,这是我们亚洲记者发过来的最新采访视频。 全球最神秘的年轻富豪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信我,这绝对是个爆点! 我们绝对能靠着这个采访,销量超越隔壁的商业周刊!” 财富杂志的总编辑苏安迪,一脸兴奋的对着其他编辑大喊道。 在纽约,尤其是在时代广场,遍地都是著名杂志。 财富虽然算是国际顶级杂志,但依然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比如时代周刊或者名人,都是他们强劲的竞争对手。 类似于陈东成这种热议人物的独家专访,是他们最希望获得的宝贵资源。 有个年轻白人抬头问道:“头,这篇文章,您打算亲自动笔?” 苏安迪摇摇头:“你去把视频送到鲁梅斯女士办公室,我希望她能亲自撰写这篇文章,让我们的杂志卖脱销。” 年轻白人点点头起身,拿着视频去了鲁梅斯女士的办公室。 鲁梅斯女士算是财富杂志中最资深的编辑,今年已经70多岁。 凡是财富最重要的文章,都会由她亲自动笔。 年轻白人走到鲁维斯女士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得到里面的授可后,才推门走进办公室内。 鲁梅斯女士正坐在椅子上,看着最新一期的财富杂志。 “鲁梅斯女士,苏安迪想让您亲自动笔写一篇关于全球最年轻亿万富豪中国陈的文章。” 白发苍苍却又格外精明的鲁梅斯,接过年轻白人手里的视频,插进自己的电脑里观看了起来。 年轻白人没有急着离开,而是静静的等在一旁。 他看着宽阔的办公室和明亮的窗户,眼神充满羡慕。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能拥有这样一间办公室,是年轻白人的梦想。 在财富杂志内部,只有像鲁梅斯这样的顶级编辑,才会拥有这样的独立房间。 像年轻白人这种,通常是跟其他编辑挤在狭小的办公室内办公。 阶级的划分,在杂志领域内同样非常明显。 鲁梅斯看了一会儿,对年轻人说道:“你去告诉苏安迪,我会最快写好文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