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4、危机(第一更,求订阅!) (第1/2页)
一时间,外卖战场硝烟弥漫。 饿了吗跟镁团的资金远超曹cao外卖,两家同时跟进,补贴大战有越演越烈之势。 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红利,已经逐渐消失,三四线城市变得越发关键。 谁能掌握三四线城市的外卖市场,谁就能掌握赛点。 甘嘉伟将陈东成请到公司,留下几个高管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其他人都被他带走,直扑三四线城市。 镁团能起家,靠的就是甘嘉伟带领团队,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的啃下来。 现在甘嘉伟打算用同样的路子,将镁团成功的模式复制过来,迁移到曹cao外卖上面。 不得不说,甘嘉伟亲自走到一线,原本跟镁团针锋相对的局面,瞬间发生变化。 比如在不少城市,镁团会寻求跟当地的地头蛇合作。 当然,这些当地人必须有一定规模的资金。 前期孵化市场,宣传,补贴都由他们处理,镁团只提供平台服务。 等他们烧钱孵化好市场,镁团再杀鸡取卵。 一个KPI不合格,就能轻易剥夺他们的代理商资格。 甘嘉伟对镁团的这套cao作异常的熟悉,很符合王星一贯的作风。 对于这些代理商,甘嘉伟没有什么同情的心思。 有钱干什么不好,非得跟镁团混,真以为王星能带你们赚钱? 不过这种代理商模式,的确能节省镁团自身的资金压力。 四十多个一二线城市的烧钱战争,已经让每个平台都难堪重负。 数量超过500个的三、四线城市,以及数倍于一二线城市的人口数。 对烧钱模式而言,可谓无底洞。 甘嘉伟针对镁团的代理商政策,提出一个更有诚意的方案。 按照三四线城市区域的划分,分为ABCDE五个档次。 每个档次的保证金,都比镁团低两万。 比如说某个四线城市,一个E级区域,只需要交五万保证金,就能成长曹cao外卖的代理商。 要是选择加入镁团,则需要支付七万保证金。 保证金降低,只是其一。 就连物料方面,曹cao外卖都更有诚意。 代理商可以选择向曹cao外卖或指定商家购买物料,价格符合市场标准。 绝对不会像镁团那样,同款保温箱市面上最高255一个,非得卖给代理商们300一个。 其他的雨衣,服饰等等,价格都是行业标准价。 这些条件已经足够诱人,但这还不算最诱人的。 甘嘉伟提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方案,如果代理商因为资金原因,不得不转让代理商资格。 曹cao外卖只要审核没有违规嫌疑,会将对方缴纳的保证金全部退回。 比起镁团的霸王条款,曹cao外卖显得更加贴心。 最诱人的是,曹cao外卖愿意跟代理商们共进退。 补贴方面,也不会让代理商一力承担。 前两年,更是免去平台抽佣。 几条政策一出,瞬间打的镁团毫无还手之力。 申请代理商的人数,瞬间突破一千人。 甘嘉伟从中择优挑选三百多人,挨个进行面对面交流。 对一些具体的扶持细节,给予讲解。 有了这批当地的代理商加入,曹cao外卖对三四线城市的拓展速度越来越快。 甚至,达到一天开一座城的速度。 宽松的条件,不代表对代理商彻底纵容。 曹cao外卖会随时对代理商进行监管,一旦发现刷单,恶意骗取补贴金额的情况。 除了不予退还保证金,还会单方面强制取消代理商资格。 这批代理商回去以后,开足马力采购各种物料,招聘骑手,投放广告。 几乎有镁团外卖的地方,必定有曹cao外卖出现。 两家在三四线城市,打的越发火热。 饿了吗那边也在积极的跟有意加盟的代理商进行洽谈。 只不过面对曹cao外卖的优厚条件,他们的诚意有些不足。 将这批代理商们搞定,张胥豪总算能松了口气。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响起,让张胥豪眉头一皱:“进。” “张总,大事不好了,我们被3.15点名了!” “3.15点名有什么的……什么?我们上3.15了?!” 张胥豪神色瞬间一变,双手撑着桌子,直视秘书。 秘书不敢跟张胥豪对视,低头说道:“现在网上关于黑作坊的热度越来越高,我们不知道3.15晚会从哪搜集到的照片和录音和视频,舆论对我们很不利。” “黑作坊?” 张胥豪心里忽然一跳,连忙吩咐道:“通知其他高管迅速去会议室。” 说完,他自己率先走到会议室。 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关于饿了吗的镜头已经切过去了。 不过有员工把视频重新给他们播一遍。 作为3.15晚会开场第一个曝光的企业,饿了吗可以说免费的在全国人民面前打个广告。 只是这个广告,张胥豪一点都不想打。 更是恨不得给对方几千万,将这件事给压下去。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 近期我们收到一份匿名举报材料。 里面的照片和录音,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 下面请大家观看这位匿名举报者提供的材料。” 主持人小撒一边说着,现场的大屏幕开始播放照片。 这些照片让现场和电视前的观众,都有些触目惊心。 接着,就是一段记者应聘为饿了吗骑手的暗访视频。 暗访视频中,记者接到了一个名为“速客美食”的配送订单。 从商家上传的照片显示,实体店面宽敞明亮,灶具规整洁,菜品丰富多样。 登记的地址是朝阳建国路万达广场9号楼商铺。 然而在记者接单取餐时,却在店主电话的指引下,七拐八拐来到了通州区杨庄小区的一栋居民楼前。 记者:“我到了,你家在几单元门口啊?一单元是吧?” “对,稍等一下。” 过了一会儿,单元门开了,一名男子探出身来,将餐袋交给了记者。 “你是天天跑吗?” “对啊。” “就跑这一块?” “对呀。” “那行,到时候有单我给你打电话吧。” 记者悄悄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除了地址改变了,这个隐藏在居民楼一层的一居室里的店铺,跟网络上明亮的店铺照片,更是完全不符。 张胥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