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_第二百零五章 邙山之巅(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邙山之巅(五) (第1/3页)

    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三月壬辰。孟津。

    清晨时分,初升的一轮旭日从大河上喷薄跃出,像一个耀眼的金球一般沉静地悬浮在岚雾缥缈的半空。整个世界一瞬间变得透亮了起来。此时原本灰里透白的天色如同被淡淡地刷上了一明艳亮丽的金色。霞光穿透若有似无的烟云,将整个天地间受光的那面照射得绚丽明亮。而背光的一面,却似乎依然被一种灰暗的淡紫色的岚雾所笼罩。远山大地只显露出一个模糊的轮廓,苍茫壮美。

    晨曦中大河如同一条狭长的镜子一般平躺在颜色深沉的大地上。阳光将流光璀璨的光影照射到看似平整如镜的水面上,却被暗藏的涟漪剪做一泓细碎的粼粼波光,整个水面光彩流溢,明艳耀目。

    河面上空数尺,若有似无般还低低地笼罩着一层轻纱一般的薄雾。轻薄透视的淡淡雾气中,却是隐约可见一个庞大的深色身影出现在大河金色的波光之中,与明亮的河水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如同是一个神秘的怪兽,蹲伏在金波荡漾的大河中央。波光闪亮的河水在它面前分作两股,分别从它两侧流过,在它的后方再次合二为一。

    原来大河滔滔东流,到此处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因而河水裹挟的泥沙沉积,却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河中洲。河中洲形如巨鲲,其上芦苇丛生,百鸟翔集。大河到此一分为二,南北分流而过,双流水面平阔沉静。

    在这个面积广大的河中洲的两侧的河道上。两个长长的身影隐约显现在轻薄的晨雾中,它们如同是两条静卧的巨龙一般静卧在波光粼粼的大河上。水面金光浮动,云雾缭绕,这两条长长的身影随着波光不住微微起伏舒展,仿佛随时都会乘风飞升而起,翱游九天。

    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澄净明亮。河面上飘逸的薄雾慢慢散去,那两条巨龙般的身影逐渐清晰定格,竟是两座横跨河中洲与大河南北两岸之间的浮桥。

    这两座浮桥分别由两列并排相连的木船组成桥身,每艘船的船头上都镶着一个铁环,深深地嵌入船身。左右两条手臂粗细的铁链串起一个个铁环,延伸大河南北,分别系在八只重达千斤的铁牛上。船上再铺以木板,以铁钉固定,形成桥面。此桥桥面宽阔平整,可并行车马,虽处滔滔之上,却是安稳如车,竟是将天堑一般的大河变作一片坦途。

    这座浮桥便是闻名天下的河阳关河桥,也名孟津关河桥。

    大河自河东凭高倾泻南来,在潼关附近受山脉阻挡折转向东。在经过中条山、崤山间最后一段峡谷后,在孟津附近进入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因此孟津也被视为大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由于在这一段水流平缓,又有沙洲中继,因此自古以来此处就是中原经洛阳通往北方的重要渡口。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天下诸侯,一同盟誓举兵。故此处被称为盟津,后改为孟津,也称富平津。孟津关曾是是东汉著名的洛阳八关之一。

    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大将杜预在孟津渡建浮桥,这是孟津河桥之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曾大规模整修河桥。并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在大河北岸建中北城,设河阳关。因此孟津河桥也被称为河阳关桥。

    东西魏分立之后,为了保卫这座重要的南北交通要枢,东魏于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在大河南岸修建了河阳南城,在河中洲上修建了中潬城。中北城、中潬城和河阳南城合称河阳三城。三城相互依托,构建起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今日阳光和煦,将大河上下照射得一片亮丽明澈。水光潋滟,双桥虹贯,大河如游龙奔海,沙洲似长鲸卧波。洲上芦花如毯,摇曳生姿,好一派宁静怡和的春日美景。

    只是中北城和中潬城上此刻却是一片旌旗招展,布满全副武装的甲士。战士们手中的矛槊高举如林,兵器的锋刃在阳光下冷光耀目,一片肃杀。竟是让无边美景也为之一暗。

    此时天地寂然,只有晨风轻轻滑过阳光明媚的大河两岸。虽说阳光明媚,但这轻柔的微风似乎仍带来一阵寒意。

    无羁的风儿如同一个隐身不见的顽皮孩童一般摆弄了一番中北城上如火云一般的东魏军旗帜,然后轻快地掠过空无一人的河桥,又在中潬城密布的矛槊锋缨丛中盘桓。接着它欢快地舞蹈着飞过平静的水面,掀起粼粼波光,最终冲向大河南岸河桥的入口处。

    轻盈的风儿却在这里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它一头撞到了一个全身甲胄,笔直挺立的武士背后,将他铁盔顶部大红的盔缨拂得四下乱舞,然而这个武士却恍若无觉,仍自屹然不动。

    风儿悄然绕过这个武士,继续向前飘去。却被前面密布着一排排同样顶盔贯甲的武士们挡住。武士们手持长短兵器,如同一堵铁墙一般将河桥的桥面堵得严严实实。只见甲士密集如林,他们不仅挡住了河桥南端的入口,甚至整个河桥附近南岸的大片土地都被他们完全占据。

    风儿似乎不甘心般在铁甲丛林中窜来钻去,发出阵阵仿佛幽怨的声响,但最终还是在巍然如山般的铁甲军阵中消散无息。

    从高空俯瞰,大河南岸的河桥两侧分别座落一座城寨。东边是一座土城,这就是河阳南城。而西侧是一座木栅的营垒,叫作回洛城。

    当年河阴大战时,东魏军在河南的诸军皆溃,只有勇将费也头酋长万俟受洛干一军不动。万俟受洛干奋勇死战,终于守住河桥,使侯景主力得以过河,东魏军最终反败为胜。战后高欢为表彰万俟受洛干的功绩,将他驻守的这座营垒命名为回洛城。可惜万俟受洛干这个勇锐冠时的名将,此时已经于数年前去世了。

    河阳南城和回洛城分别位于河桥左右。而二者之间如今新修建起了一道长长的木栅,将河桥完全遮挡在后面。整个河桥南端,已经变成了一个完整一体的坚固堡垒。

    只见河桥当面木栅后甲士密集如林,向南严阵而立。左右河阳南城与回洛城上,也是兵甲密布,气氛肃杀。河桥周际蜂拥在一起的大红色的东魏军旌旗袍服随着轻风起伏飘舞,如同遍地盛开的红色花朵。

    然而此刻这一蔟看似茂盛的花朵却好似被大片的黑色森林紧紧包围着,似乎巨大的阴影让娇艳的颜色都变得有些暗淡。就在东魏军铁壁一般的坚固堡垒当面约二里外,一个庞大的军阵严整而立,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将河桥团团围住。这个军阵极为浩大,军容甚壮,东魏军河桥堡垒和它相比起来,似乎像是大海中的一块小小的礁石,随时有被吞噬的危险。

    只见当面旌旗若云,士马如海,几乎从大河南岸一直向南延伸到邙山脚下。这支大军衣甲旗号多为黑色,就如同大片乌云覆盖在河山之间广袤的土地上。士卒们身上的头盔铠甲和手中的兵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亮一片,发出耀眼的光芒,令人无法直视。

    他们人数众多,更阵列森然,内中可以看出一支支队伍依照一定的序列旗号分列为一个个小阵,一个个小阵再聚合成三个较大的方阵。三个方阵既相对独立,又隐然相合,形成一个整体。整个军阵气势宏大威严,凛然一股冲天杀气直上云宵。

    这支大军自然就是西魏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