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水陆大会(求收藏) (第2/2页)
龙君一个名头。” “可以。”敖辰觉得无所谓。 反正他用不了多久就会返回龙域镜海,李世民怎么折腾都和他没关系。 …… 玄奘法师得了袈裟锡杖,讲经时更如活佛在世,水陆大会越发热闹。 这一日,玄奘又具表请皇帝拈香。 李世民听从敖辰的安排,率文武后妃排架赴寺。 癞和尚师徒等的也是这时候,施法混入寺中听经。 因圣驾亲临,玄奘更是精神抖擞,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 敖辰和李世民因心中成见,本对这些不喜。可玄奘佛法精深,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敖辰听着,都渐渐入耳。 正在当时,老和尚走出人群,厉声高叫:“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众僧哗然,群臣侧目。敖辰更是暗自叹息,心道戏rou来了。 玄奘法师谦卑,下台对老和尚见礼:“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老和尚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玄奘与老和尚论法,司香巡堂官急奏李世民:“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 敖辰在逆鳞中给李世民拱火:“直接赶出去。” 李世民翻了翻眼睛,这次没听敖辰的话。 在大明宫中无妨,可这化生寺众目睽睽,帝王气度不可失。 李世民令人将两个僧人带来。 师徒二人如先前一般并不相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 李世民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老和尚道:“正是。” 李世民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老和尚答:“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李世民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老和尚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李世民问:“你可记得?” 老和尚道:“自然记得。” 李世民做喜悦状:“既如此,请上台开讲。” 老和尚微微一笑,带着小和尚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托净瓶杨柳,现出菩萨真身。小和尚自然是木吒惠岸,执棍侍奉一旁。 李世民虽早知晓菩萨身份,但见真身便是另一回事。 当即率文武焚香礼拜,满寺中僧尼道俗更齐拜祷,口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李世民即询问众僧:“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站出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当厚赐。” 李世民对取经并不在意,只是按照敖辰的安排行事。无论谁去西天,都只当个过场。 敖辰在逆鳞中见了,心中很是感慨。 原本李世民会与玄奘结为兄弟,可如今龙魂觉醒心境有变,自然不会与佛门中人结拜。著名的“御弟圣僧”,只怕不会再有了。 不过这些与大局无碍,无需太过在意。 现在敖辰只需要在意一件事。 “菩萨走了,取经安排了,你们的事都完了……” 敖辰在逆鳞中晃了晃脑袋。 “接下来,该我了。” ……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李世民下。 贞观十三年,长安水陆会,有僧卖袈裟锡杖,太宗购送玄奘。会上僧复见,言玄奘小法,有大乘佛在西天。僧化观世音菩萨乘云去,玄奘将往取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