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策经历,水寇首领 (第1/1页)
于是,孙坚大张旗鼓地剿匪行动便不了了之,等到孙坚进入水寇营寨,同孙策交谈之后,才得知对方这几个月来的行迹。 那日孙策同项明离别之后,便一路南下,一边打听丹阳位置,一边偷闲观赏沿途风光。 他毕竟还是少年,玩心甚重,一路走走停停,原本四五日的路程,被他拖到了十数日,将近半个月都在沿途玩乐。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做正事,剿灭了三伙在路途之上遇到的匪徒,虽然人数不多,却也算是见过了血。 当项明走马上任数日之后,孙策才悠悠来到大江之畔。 他也怕被项明责备,于是经过历阳时绕道而行,自历阳西北侧渡口寻找船只,准备过江,却不想却碰到了水寇。 当地的水寇也算是讲些道义,不会劫掠寻常的贫苦渔民,但作为代价,渔民也会向水寇提供过往来客的情报。 孙策虽有马匹兵刃在身,却不着戎装,相比于军伍中人,更像是个江湖游侠。而且,出手颇为阔绰,才引起了渔民的注意。 因此,当孙策搭乘一艘渔船渡江之时,方才半渡,便被数条船只包围。 撑船的渔夫见此情景直接跳入了江中,只留下孙策一人在船上应击水寇。 水寇鱼贯而至,孙策却不觉畏惧,手中大枪点戳横扫,那些寻常水寇便纷纷落水。 但他英勇的表现却引起了水寇首领的注意,于是喝退众人,自己则提刀跳到了孙策船上。 此人是一名八尺多高的壮汉,皮肤黝黑,肌rou隆起,一看便是常年在水上过活之人。手中大刀也颇为沉重,不用交手,孙策便知此人乃是劲敌。 双方照面,也不啰嗦,直接打在一处。 不打不要紧,这一打,孙策却发现自己完全不占优势,而且劣势越来越明显。 很显然,他不是这水寇首领的对手。 他倒是不承认对方强过自己,只是身处渔船之上,地势太过狭隘,他跟随项明学习戟法,但所用兵器还是一杆长枪,在如此狭小的地方有些施展不开,想要将船舱打破还唯恐伤及他的战马,所以打得束手束脚。 更重要的是,所站之处并非平地,而是船只,极为颠簸摇晃。 水寇首领常年生活在船上,早就适应了这种程度的颠簸,可孙策所学可是地地道道的马战,面对这样不断的摇晃,显得极为不习惯。 可以说,他的一身本事,在这艘渔船之上,能够发挥出五成已算是好运。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他已经被水寇首领击败,并且生擒了回去。 他并不是没有想过跳江逃生,但他虽会游泳,却达不到通水性的程度,对比以水为生的敌人,恐怕更加难以抵御。 况且,自己游得再快,也不可能有对方船只迅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跳江逃生是最为愚蠢的做法。 而这名水寇首领倒也坦诚,并不是什么弑杀之人,见孙策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武艺,心中同样不忍杀之,只是将他带回营寨,关押了起来。 最开始,此人还意图收揽孙策,三番五次试图说服。 但孙策是什么身份?他父亲是乌程侯,丹阳太守孙坚,他师父是阳羡侯,扬州刺史项明,怎能与一帮水寇为伍? 不说别的,他心中的骄傲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但这首领仿佛就认定他一般,后来一日探看十数次,一有闲暇便前来劝说,使得孙策烦不胜烦。 于是,孙策只得提出了要求——打赢他,他便留下成为众水寇的三当家。 水寇首领自然对这名“手下败将”提出的要求欣然应允,在他看来,孙策虽潜力出众,但实力距离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一交上手,他便发现自己错了。 没有渔船影响的孙策遇见强敌,便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虽然没有战马,但还是和水寇首领你来我往,战在了一处。 可是,后者的实力,却远远超乎了孙策的想像。 他原以为对方充其量是占了自己身处渔船的便宜,这才轻而易举地被对方拿下,可交手之后才发现,在自己倾尽全力的情况下,对方还是游刃有余。 他这才意识到,这名水寇首领,竟然是一名踏足一流武将之列的猛将! 无奈之下,孙策只能使出浑身解数,并且凭借着不逊于对方的力量,同这名首领进行周旋。 不过,尽管孙策实力不及对方,但这名首领依旧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拿下孙策。 他确实有这个实力不假,但他从来没有经历过针锋相对的战斗,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刀法,只凭借着高出常人一等的力量和还算丰富的战斗经验,不知不觉中将实力提升到了这个层次。 而孙策则是被项明一板一眼教导出来的,论技巧完全达到了能够做到的极限,论实力只差临门一脚便踏足一流武将,论力量,更是胜过对方。 最重要的,是孙策全力以赴,抱着击杀对方的心态,而对方有些不愿伤及前者性命,手下迟疑不定。 两人打了一个时辰,直到体力告竭也没分出个胜负。 第二日,第三日皆是如此,打了半天,依旧不分胜负。 在战斗之中,孙策枪法更加融会贯通,使用更加流畅,而水寇首领则刀法大进,比起此前只知道用力量与速度进行劈砍好上许多。 不过,连日战斗,也让那名水寇首领逐渐地烦了。 第四日,一上来便用了杀招! 他是水寇,不是孙策的陪练,这么战斗一日两日可以,但时间一长,却显得孙策太过于不知好歹。 此前的那点爱才之心逐渐冰冷,现在的他,是以光明正大击杀孙策为目的进行战斗。 战斗开始,孙策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杀意,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按照常理推断,对方有此举动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孙策并没有束手就擒的意思,他同样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战,接连化解对方的杀招。 可毕竟实力差距在那里摆着,过了一段时间,孙策已经是险象迭生,衣服上也多了几处破烂,虽未受伤,却也是时间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