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董决评典,最终目的 (第1/1页)
当专注于一件事情之时,时间便会过得飞快,当董决再度反应过来之时,街上传来打更人打更之声,这才知道,原来已经时至五更,一夜已经过了大半。 原本是农家商讨未来规划的集会,就这样被许重拿出的一本书而破坏。 但董决赞同这种破坏。 甚至说,这本书便代表了农家未来,根本不需要再行商讨。 许重咳嗽一声,打破了场所之内的宁静。 如今,基本每名农家弟子都读到了《农典》内容。 当然,他们对所看到的知识了解得并不是很深入,但这也是许重希望的。 倘若更加深读《农典》,休说今夜,恐怕就是十天半个月也难以读通其中精妙。 否则为什么叫圣贤之书?正是因为其蕴涵的广博知识。 众人也都明晓许重的意思,于是强行将注意力从书中抽离出来,各归其位。有些农家弟子手快,将纸张抢到了手里,死不撒手,引来众人的一阵争抢。 但这争抢并没有引起混乱,相反,当每页纸张都有了归处之时,众人也不在流连,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等待许重接下来的发言。 尹成也从人群之中回到了台上,手中也紧紧攥着几页纸张,看上去也经过了一番争抢。 许重目光捎带鄙夷,盯着尹成,引得后者面红耳赤,快步回到位置上坐下。 “诸位尽数看过此书,不知有何想法?” 看众人皆以落座,许重面带微笑,出言问道。 “哗——” 许重一言激起千层浪,台下众人被压抑的情绪直接爆发,一时间,赞叹声不绝如缕。 即便是最为沉稳的董决,都不禁面带潮红,呼吸声都有一些急促。 但毕竟身份地位在那里摆着,他不可能像台下众人那样无忌,而是略一皱眉,随即抬起了右手,示意众人安静。 众人也只是一时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见董决将要发话,便迅速安静下来,恢复了之前的状态。 “此典,真是那位吴侯所著?” 董决并没有直接回答许重的问题,而是捧着那本《农典》,激动得双手发抖。 对方眼中的真诚与激动,许重看在眼里,对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存在,他甚至连拖延都有所不忍,于是肯定地点了点头。 “天佑农家,天佑农家啊!” 不想,在得到许重肯定的答复之后,董决将此书立在自己身前,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 “康铭兄,这……” 董决此举,没有一点征兆,直接让许重愣在当场。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董决会做出这样的动作。 好在,对方并不是突然失心疯发作,在叩完头之后,董决重新捧过《农典》,正襟危坐,面向台下众人道: “某不知诸位如何看待此书,但在某看来,此书为农家指点了前路。” “农家发展至今,早显滞塞,某曾殚精竭虑,思考农家未来,却终究没能看到出路。然,经此一书,某看到了农家的未来。” “农家,远远未能走到尽头!” 董决思索片刻,继续道: “在某看来,此典,完全对得上农典之名,甚至说,可以为农家第一典籍!” 董决对《农典》可谓极力推捧,直接将此书抬高到农家第一典籍的位置上。要知道,此前这个位置,绝对是属于许圣的《神农》。 然而,即便是许家,也无法对董决所言说出反对的意见,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许行所著虽是创始之篇,但无论是蕴含道理还是对农家发展的影响,《农典》都要远远超过《神农》。 就好比高祖和武帝,虽然高祖是开国之君,但在成就功绩上,无疑是武帝更为突出。 相比争论《农典》与《神农》孰轻孰重,许重关心的则是另外一件事。 此前项明的圣贤之名,只能算是他们私下的估量,而当代农家第一人,也是百年来最接近圣人的董决都承认此书是第一典籍,那么也就意味着,农家真的会尊项明为圣。 一尊当世圣人,这在声望上,是绝无仅有的。尽管农家名义上不复存在,但圣人之名还是足以惊动天下。 甚至说,在某种程度上的声望还要超过当今天子。 这样的名望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何能够写出这样一部著作,但这样一名年轻的吴侯,能否承受得住圣这个名号? 许重不知道答案。 不知为何,他突然为项明担忧起来。 自古文治武功,只是专门用于形容帝王的词汇,一人倘若文韬武略皆备,恐怕会引得天子极大的忌惮。 更可况对方的身份可是…… 许重虽不入朝堂,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明白朝堂风险,这也是他突然意识到的,或许农家过早地吹捧项明对后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倘若他能够…… 许重脑海之中,竟然生出了一丝就连他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可怕的想法,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 “然而,某可以明显看出此部典籍还是一个半成品,有些细节尚未完善,其中方法制度如何施行还需要进一步商讨。” 董决并未察觉许重异样,依旧是自顾自地说着。 “某多年来沉浸农家未来,虽想不出此典籍之上的东西,但花费一些时间,还是能够将此书加以完善。因此,明日某会赶赴扬州,希望能够同吴侯一同探讨关于《农典》的完善问题。” “正当如此!” 台下一名农家弟子情绪激动之下,不由得喊了一声。 这一声,虽然没有激起众人的情绪,却震醒了许重。 他直接从遐想之中退出,眼珠一转,笑道: “康铭兄不必心急,事实上,吴侯当初前来汝南,所为的便是此事。” “吴侯虽天资绝伦,但毕竟不曾务过农桑,这一点他也承认,因此在书写《农典》之时,有些问题得不到解答,深受其苦。” “于是他找到许家,想要以许家名义,征集农家弟子,集思广益,完成那本旷世著作。” “这,也是某召集诸位的原因。”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许重终于说出了他此次的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