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启程丹阳,孙策失踪 (第1/1页)
“诺。” 顾雍领命离去,只留下项明坐在案旁,规划此次的行程。 顾雍在去岁从蔡邕门下出师,经蔡邕举孝廉,回到吴郡担任娄县县丞。半年多以来,辅助娄县县令将娄县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县丞主管的文书与仓狱工作也处理得井然有序,颇有未来东吴名相之风。 其能力之出众,就算没有刻意关注他的韩言也时不时能够听到他的事迹,大加赞扬的同时,也在述职之时将此事告知了项明。 正巧,项明初到扬州,刺史班底还未健全,于是从各郡召集能吏入刺史部工作,顾家出身,又和项明相识的顾雍也顺理成章成为其中之一。 项明对顾雍也颇为看重,将刺史部诸多事宜都交付给后者进行打理,自己之负责做出最后的决定,以此省下时间编修《商典》。 项明现在正在慢慢培养顾雍对于政事的能力,将一州的重担交付给他,而他完成得也令项明很是满意。 不得不说,顾雍在处理政务上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其工作虽说创新不足,但却可以完美完成项明交付给他的诸多任务。可能他未来在项明麾下不能达到历史上的高度,但至少统领一州是毫无问题的。 项明的吩咐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刺史的职责所在。 正常来说,刺史的工作是管理一州军政事宜,只需要安心镇守刺史部等待各郡将农事上报即可,但目前来说,巡察扬州是极为必要的。 一来,他新官上任,扬州多数太守虽同他有文书交流,却从未正式见面,所以他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认识一下扬州各郡的太守。 二来,扬州刺史空悬许久,军政权力也分化到了太守头上,军权但也好说,按他现在在军中的地位,想要执掌军权其实也不用通过各郡太守,便可以调配扬州士卒。 但政权却不一样,这关系到每位太守的切身利益问题,就算他是天子亲封的扬州刺史,想要名正言顺地夺得各郡实际的管理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他上任之初未曾着急动手,只是对各郡稍加干涉,免得触动了各太守的神经,引起不满。而事实上,他正在等待一个收回权力的机会。 这次巡察,便是他给自己创造的机会。 于是,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他只带着顾平等亲信,从历阳启程,准备经丹阳过吴郡,察会稽、豫章,北至庐江,最后返回历阳所在的九江。 绕圈将整个扬州视察个遍。 此行,总共有三千余里的路程,加上在各地巡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扬州政事也不能不管,于是,他将刺史部一应事宜全部托付给顾雍,令其在自己巡察期间处理扬州事务,大事快马传至自己手中,小事便酌情解决。 第一站,便是以孙坚为太守的丹阳郡。 其实历阳与丹阳之间,只隔着那条大江,项明出城即乘船,一日之内,便到了石城。再一日,丹阳城墙便在眼前。 “丹阳太守孙坚,恭迎刺史大人!” 孙坚早就得知刺史巡察之事,在城外列队相迎,见项明策马赶到,连忙上前行礼道。 由于是武将出身,同时也为了稍稍加快脚程,项明也就放弃了乘车的方式,直接选择策马巡察。 好在,这并非战争期间,他完全用不着披甲持戟,所以对于战马也没有什么要求,一匹良马即可。 “文台兄客气了,明不过适逢其会,尔子乃是我徒,你我同袍之情,说什么大人不大人的。” 项明大笑着翻身下马,将行礼的孙坚扶起,拍拍他的肩头。 公事公办不假,但也分人,孙坚武将出身,加之同自己关系较近,倒是也没有必要计较那些繁琐的礼数。 客套一番之后,项明随即进入了孙坚的太守府中,今日天色已晚,对于农事的巡察可以等到明日,他们完全有时间闲谈一二。 “策儿呢?” 待得两人对坐之后,异口同声问道。 两人都是一愣。 “莫非,他还没回来?” 项明随即开口。 “未曾。” 孙坚也是一头雾水,他原本以为此次能够趁项明巡察的机会看到儿子,却没想到未能如愿。 项明只好苦笑着解释孙策已经出师的事实。 “难道,他是回富春了?” 项明猜测着问道。 “不能,富春距此不过数百里,快马一日便至,倘若策儿回家,某定会知晓。” 孙坚摇了摇头。 “路上出事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惊。 虽然孙策有些顽劣好动,但项明的教导已经将他身上的孩童气打磨得干干净净,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私下做出不回家的举动。 自从同项明分别,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四个月,更不可能是行路的时间。 唯一可能,便是在路上遇到某些变故,耽搁了行程。 项明倒是不担心孙策的安危,九江和丹阳都是相对太平的地带,倘若孙策在这个地方遭遇不测,那也就说明他根本没有在战场上生存下来的资格。 以孙策此时的武力,若非超一流武将出手,否则逃跑还是轻而易举的。 超一流武将,当下出世的能有几人?怎么可能偏偏就让孙策遇到? 饶是如此,项明还是随口问了一句: “九江至丹阳一路之上,有没有什么大势力的劫匪?能够阻挡策儿脚步?” “这一带的盗贼劫匪某都曾经清缴过一次,如不出意外,应当没有特别大势力的存在。” 孙坚皱眉道。 他心中,完全没有一点埋怨项明的意思,虽然他一直将孙策视为骄傲,但也没有因后者失去行踪产生愤怒。 项明这个师父将本领传授,让孙策距离一流武将只剩临门一脚,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而倘若未曾经历,又怎能提升?所以项明的这种方式,也是让孙策多多经历之意。 当初孙策十岁时,自己就放心让他跟随周瑜前往雒阳,如今他已经有自保之力,独自归家的行为在孙坚看来再正常不过。 就算孙策真的出了意外,那也是他自己学艺不精,同项明没有任何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