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 华夏的夏 (第2/2页)
人死了,尸体被淹埋起来。 被半淹在泥土中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坟墓,囚了数以万计的古人。 “所有人分开自由行动,相连接周围的地形,看看有没有生物的活动迹象,一小时后在这里集合汇总信息。” 叶宣冷冰冰的下达了命令。 所有人很是自觉的各自找了一个方向向前探索,徐玄也是随意找了一个地方,在远离了同伴后,徐玄手心玉石光芒闪动,施展土遁术,人变成一团土黄色的虚影,沉入到地底。 徐玄在地底行走自如。 他能感觉泥土的存在,感觉到泥土对体有些轻微的紧压感,就好在水里,感觉到水的紧压力一样。 视线内的泥土、沙石在陈锐眼里看来,被虚幻化了。 埋没在土里的器物在泥土、沙石虚幻化后,非常显眼。 徐玄人处在离地面约5米深的地底,向发现的第一个器物走去,行走自如,泥土、沙石对他的形毫无阻碍。 他将地底收获的第一件陶器拿在手里,仔细观看。 这一个夏代灰陶,作食器的簋,折沿平底,造型独特,在簋上面有方格、绳纹的纹饰,非常精美。 陈锐将陶簋收进孕海珠空间。 几分钟后,徐玄收获了第二个器物。 这是一个玉钺,造型非常独特,与龙山文化的玉钺有些类似, 长方形,两侧边缘出脊齿,刃略作弧形。 “这是一个网格铜鼎,敛口,折沿、环耳,空心四棱锥状足,腹饰一周带状网络纹,铸工非常精致。” “这个是爵,青铜酒具,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独具特色。” 零零总总的许多物件被掩埋在地下的泥土之中,徐玄只是随意的在地下穿梭,就找到了不少保存完好的古物。 随后,徐玄又发现了一个大鼎。 这是一个大方鼎,长方,四足,鼎厚立耳,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以云雷纹为地,劲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 长高都有一米多,重量都快有一顿了,以当时的公益如果除去神人的干涉,若要铸造这么大的鼎器,起码要几百名的工匠相互配合历时数月才能做成。 这足以反应夏朝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再仔细观察后,徐玄你发现这个大鼎的内部铸有铭文,徐玄大感兴趣之下,为了搞清楚鼎的来历,就决定将这些文字翻译出来。 禹是神人混血,拥有神力,本名姒文命,因为当时的禅让制作为领导人类的领袖必须要有神的血脉,舜老去后就禅让大禹而继承帝位。 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也就是现在徐玄所在的这座城市。 后来真神与星空来客征战不休,引发了天地之变,洪水滔天,大禹带领部下各地奔走治水拯救天下,在大禹离去后,让其子启统管天下事物。 由于禹天下兴亡的大义,夏人对他格外尊重,特此命人铸造了这个大鼎,为了歌颂他父亲的功绩。 铭文全篇的内容从大禹继位开始,描述他迁都阳城,治理天下,疏导水路,吸纳流民等等利民之举。 同时还提到了当时神人混居,天外来客的事。 以此推测,当时的那一场大战所持续的时间应该是不会短的,大禹治水直到夏启继位夏朝开启,就经过了数百年的时间,而大战还在持续,说明当时神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收起多余的心思,徐玄想要寻找一些关于神明与修炼的东西,但是直到一个小时过去,已然毫无收获。 徐玄猜测当时神人混居,阳城为当时的华夏都城,神人不少,在灾难来临时就下了大部分的人民,带走了所有与之相关的记录与典籍,下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自生自灭。 放弃了继续寻找的念头后,徐玄按时回到了刚开始出发的地方,除了王仁桂还没有回来,所有人都已经回到了这里。 徐玄砖头问向大块头海达:“王仁桂呢,怎么还没回来?” 海达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正说话间,王仁桂从一旁的残墙下窜了出来,大声道:“我好想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叶宣问道:“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 王仁桂摇摇头道:“你们还是自己去看吧,我说也说不清。” “走!”叶宣与张觅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让徐玄感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众人跟着王仁桂不断地向阳城遗址背靠的山脉向上而行,直到登上山巅,所有人见到眼前的这一幕都不露出了惊骇绝的神。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