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练剑 (第1/2页)
沙守三人在大衍剑派的客房坐了半个时辰,一位门派长老陪着他们喝茶,但是几人都没咋说话,实在是这时候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终于楚守一忙完,走进来对沙守低声说道:“老爷子要见你们。” 楚守一所说的老爷子,是他的父亲,大衍剑派上代掌门楚三羊,整个门派,可能只有他会这么叫。 沙守三人跟随楚守一,走到了一处演武场。 演武场刻画着太极八卦图案,楚三羊正闭目盘坐在演武场中央。此时太阳已经高照,楚三羊却丝毫不觉,任由酷热的阳光洒在他身上,满头白发和长长的胡须随风而动。看起来,楚三羊平静之极。 可是,老人家心里确实一点都不平静。前几日接到余学文的死讯,楚三羊的悲痛之情不比黄道元少。黄道元把余学文当成自己的孩子,楚三羊又何尝不是?楚三羊不只黄道元一个徒弟,自然也不会只有余学文这一个徒孙,但是他自己只有一个孙女,平时把这些徒孙都当成孙子看待,对余学文,他更是关爱有加。最喜欢的徒孙就这么去了,楚三羊心中怎能平静?不过老人家毕竟经历了八十多年风雨,许多事情都已看淡,还不至于像黄道元那样悲痛欲绝。 几人看到楚三羊的姿态,知道此时不该打扰,便找了阴凉处站着。 楚三羊周身的空气突然围着他旋转起来,与他自身真气和鸣,形成了气流漩涡,只见这气流越转越快,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宽广,显然是他内心的烦躁带动了真气流转,从而形成气旋异象。这种大宗师以上的高手才能引发的异象没有持续太久,只听楚三羊一声长啸,周身气劲呈圆形四散而去,沙守等人只觉得一股劲力扑面而来。如果是站在楚三羊身边,恐怕三五个沙守也会被这力道推开。 原本在楚三羊腿上平放的宝剑此刻已经浮在半空,楚三羊一跃而起,伸手抓住了宝剑,这柄开泰剑是当年他找徐家人专门为自己打造,看起来朴实无华,实则不知道饮过多少人的鲜血。楚三羊手执开泰剑,脚踩八卦,就在这演武场上练起剑来。 沙守等人都聚精会神,绝顶高手习武,在场这几人都见过,但是谁也不会嫌长见识的次数多。宗师以上的武者,武功中大多都带有意境,他们在练武时,普通人看不懂;二三流的武者如果心智不强,长时间看宗师习武,反而有可能头晕目眩,被武功中的意境所伤,因此门派中即便有宗师坐镇,这些人也不会每天去教导弟子,不是藏私,而是他们在普通弟子面前根本不敢发挥全力,还不如让传功长老去教导;但像沙守、董小蛮、宋璧和楚守一这在场四人,武功最弱的也有一流境界,强者如楚守一,已然是武道宗师,况且这几人师承都非同一般,这时候观看楚三羊练武,都会有所受益。 大衍剑派的武功,包括剑法、内功、身法等,都已经被楚三羊融会贯通,这时候看楚三羊的身姿,行云流水,剑走龙蛇,剑法中自带天地之威。而且楚三羊的武功早已不局限于大衍四九剑,这时候他的剑法,更像是随心所欲,跟随他的心情,带有一股悲愤在其中。在一旁观看的沙守等人只觉得空气压抑得很,内心也压抑得很,就好像心中有郁结,不吐不快,但是在楚三羊剑势的压迫下,又吐不出来。 沙守本来可以靠着菩提心和遁一步避开楚三羊剑意中带来的压力,甚至顺势磨砺自己的两样绝学,但他又想承受这股带着悲愤心情的意境,打磨自己的心境,毕竟他年纪不大就踏入半步宗师,心境上比起一般同境界的人会有所欠缺,而且楚三羊只是练武,这股意境对他们没有杀机,正好用来磨练自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沙守考虑一瞬便选择了后者,武功的提升还有机会,心境的打磨却是难得。 楚三羊身法越来越快,出剑也越来越快。大衍四九剑讲究的是合天道,练到大成,一剑自带天威,并不讲求快,很多时候是以威势压人,但这时候可能因为楚三羊内心不平静,他的剑法一反常态,快到难以置信,沙守等人从刚才的悲愤中又感受到凛冽、凌厉,只觉得是有人要将心中一股怨气发泄出去。 一旁观看的楚守一却与沙守三人的感觉不同,他眼中异彩连连,父亲这一路剑法,脱胎于大衍四九剑,但是与大衍四九剑的意境截然不同,如果好好领悟,必能衍生出一套新的剑法。大衍剑派传承多年,当然不可能只吃老本,凭着一门剑法屹立不倒。他们门中剑法有好几种,只不过大衍四九剑是镇派剑法,威力最强,属于绝学之列。不是所有人都像易连山那样,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调教沙守一人,在门派之中,大多数人都不会一开始就接触最高神的武功,一来门派不会随意把武功传授给弟子,否则都跑来学武林绝学了;二来弟子众多,上来就接触绝学对他们并没好处,一对一教授毕竟是少数,只能循序渐进。楚守一看到父亲在演武场使出的剑法,感受其中意境,心中已有一种剑法雏形,回头与父亲互相印证,便能创出一套新的剑法,至于新剑法能不能成为绝学,尚未可知,只能说有这种潜力,毕竟楚三羊将此时心境融入其中。 切莫以为易连山一人将浩然气和中和指练出绝学的样子,又生生创出四种绝学,就觉得自创武学也就那么回事。武学一途,从出现时候只是简单的技击之术,经人不断演化发展,才越来越玄奥,威力逐渐变强,它是随着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而不断发展的。绝世武学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只不过有人不断练习,不断改进,才慢慢有了高深的武功。就如浩然气、中和指,如果以易连山最初学会时候的威力,也不过是一流武学,但这两门武功有绝学的潜质,被易连山不断完善,最终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