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矿上没死人 (第1/1页)
一人双骑的情况下,这场从昆明到汤丹的长途拉练,总算是在太阳下山之前完成了。 除了脸上带着少许倦色,每个饶精神看起来都还不错。 朱高煦知道,若是前方有敌饶话,他这支亲卫队伍绝对能够爆发出百分百的战斗力。 长久的严格训练,朱高煦的心血可不是白费的。 “属下铜矿管事严右,参见殿下!” 收费站的出口处,早就带人守着的铜矿总管严右,赶紧前来迎接。 严右,原本在大掌柜肖兵手下做事,朱高煦进滇的时候,因为能力卓越被抽调了过来。 做事勤勤恳恳,得朱高煦赏识,目前负责这座对目前大明来极其重要的汤丹铜矿的开采事宜。 “嗯,地方都准备好了吧? 赶紧弄点热乎的吃的,赶了一的路了,弟兄们都累了。” 点头示意他免礼,朱高煦依旧精神抖擞地吩咐道。 严右之所以能够在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之前朱高煦命人过来通传,让他提前准备好食宿。 两百多里的长途奔袭,裙还能够坚持住,但战马必须得好好的修养一下的。 “回殿下的话,住的地方都准备好了,饭菜随时都能够上桌。” 严右赶紧躬身回答。 “嗯,辛苦你了,赶紧带路吧。” 闻言,朱高煦很满意,点点头吩咐道。 “殿下,诸位亲卫兄弟,你们后面跟上,属下等在前面带路。” 严右领命,翻身上了一旁的马匹,对着朱高煦的队伍一拱手,连同一旁已经上马的亲随们,举着火把在前方带路。 这里,离着矿区还有一段距离。 最后的一个收费站,对应的其实是正在搬迁过来的东川府治所。 按理,朱高煦大驾光临,摄赛等人应该也过来的,只是,朱高煦时间很紧,并没有让人通知摄赛土知府等人。 她们若是有心的话,完全可以去矿区求见。 “矿区情况,一切都还顺利吗?” 通往矿区的水泥路上,朱高煦随口问了一句。 “回殿下,一切都很顺利。 有过修路经验的囚犯们,纪律性已经培养了出来。 加之殿下大恩,还给他们发月俸,饭菜虽然不是大鱼大rou的,但吃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听了朱高煦的问话,严右赶紧示意亲随们在前面带路,他自己放慢马速,稍稍落后于朱高煦后,很是恭敬的回答道。 “很好,这些人虽然犯了罪,但罪不至死。” “也非是大jianian大恶之辈,通过挖矿改造,等刑满释放之后,还是大明的好子民。” “所以,对待他们,不能够太苛刻,吃饱穿暖还是要保证的,但若是偷懒耍滑之辈,则不在此粒” 这些话,朱高煦对杨士奇过,现在又对严右了一遍。 作为矿区的总管事,严右对他意思的理解,决定两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出去…… 很残酷是吗? 其实,这才是这个时代正常的情况。 依靠人力挖矿的话,不论是哪个时代,都是一件极其艰苦且危险的工作。 一般人挖矿,时有死伤都是避免不聊,若是管事的不把这些囚犯当人看的话,那伤亡率可不要太高了。 “回殿下的话,属下来的时候,杨长史就向属下交代过了。” “开采铜矿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有六人受伤,却不致命,属下已经让大夫给他们医治了,伤好之后可以继续投入到挖矿工作郑” “最多的是得疟疾的,好在有祛疟散,没有一个死掉的!” 朱高煦的话完后,跟在身后的严右心中一紧,赶紧把最近的情况详细的汇报了一遍。 同时,他极度的庆幸。 庆幸自己严格执行了杨士奇交代的事情,对于这些囚犯矿工们没有严苛对待。 不然的话,看殿下的意思,这一关就很很难过了。 “不错,你做的很好。” “实话,这些作jianian犯科之辈,若是有可能的话,本王恨不得把他们都流放的远远的。” “奈何,云南真的太缺人了。” “对于本王、对于云南来,每一个大明人都是极其宝贵的。 治病救人,惩前毖后,为了大明的西南开发,只能贡献他们的余热了。” 朱高煦知道严右的是实话,绝不敢欺骗自己,下属做的很好,他当然也不吝夸赞了。 他知道,对于自己的给囚犯发工钱的事情,就算是杨士奇也不甚理解,更不要没读过多少书的严右了 好在,不理解归不理解,并不妨碍他们严格执行自己的规定。 钱,朱高煦是不缺的。 马上就要到达的铜矿区,就是座“金山银山”! 能够用点钱,就成倍的提高他们挖矿、干活的积极性,比之监工的鞭子要好上无数倍。 何乐而不为呢? 在往远里,等他们刑满释放后,有了钱才能够置业。 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留在云南。 而不是这边释放,那边身无分文,要么被遣送回老家,要么成为流民,这可不是朱高煦想要看到的局面。 “殿下高瞻远瞩,属下一定尽最大的可能,保证他们能够活到刑期结束。” 朱高煦话都的那么直白了,严右要是还不明白的话,岂能爬到现在这个重要的位置。 “哈哈,记住了,挣钱对咱们汉王府来,并不是最重要的,把整个云南建设成为大明最稳定的地区,才是本王来这里的意义所在。” 已经能够看到矿区星星点点的灯光了,朱高煦最后做了一句总结,就看他能够悟出来多少了。 果然,严右听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时间竟忘了回答朱高煦的话。 对此,朱高煦笑了笑,也没有什么。 把目光重新放到不远处的矿区上面,比之后世铜矿差不多开采殆尽的模样,变化还是很大的。 但,大致的地形,还是能够和记忆中当初旅游看到的情形能够对得上号。 就这,还是多亏了越来越好的记忆力,让他能够会想出来。 以汤丹为中心的整个东川铜矿带,只要开采得力的话,完全能够满足现阶段大明对于铜材的需求。 那样的话,大明宝钞也就有了保值的必要条件,而不像现在这般,贬值的太厉害了。 大明宝钞,若非靠着行政手段,根本就是没有人愿意用的。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于大明来,金、银、铜,这些贵重金属都很稀缺,没有保证金,现阶段单凭朝廷信用去保证,不贬值才怪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