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二章 猴子的站队表态 (第1/1页)
“下官等,见过殿下。” “免礼,坐!” 朱高煦、沐晟两冉的时候,摄赛等土知府已经在等候了,见了朱高煦赶紧行礼。 这两,朱高煦准备大军平叛的事情,已经在昆明城传的沸沸扬扬了,对于八百大甸的作死行为,他们这些土知府一致认为:活该! 只是,朱高煦要杀鸡,他们这些猴也不是笨蛋,立刻就感知到了。 关于朱高煦要求云南各军民府派兵助战之事,他们也都得知了,只是没有朱高煦的王令,他们只能干着急。 这不,几人一合计,就找了汉王比较看重的摄赛,一起到汉王府一探究竟。 “这几日,本王忙于军务,怠慢了诸位。” 等到几人坐定,下人上茶之后,朱高煦笑呵呵的了一句。 接下来,还得让他们好好出力,此时表现的虚怀若谷一些,也好让他们给自己卖命不是吗? “殿下言重了!” “哈哈,应该的。 对了,八百大甸叛乱之事,你们也都知道了吧?” 朱高煦哈哈一笑,着看向了一旁坐着的沐晟。 他这一开口,直接就把这件事情给定性了。 “回殿下,末将已经命人通传过他们了。” 被朱高煦一看,沐晟赶紧站起来汇报。 “此事,尔等怎么看?” 点点头,示意沐晟坐下,朱高煦扭头在几个土知府的身上扫了一遍,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摄赛身上。 既然他们推举摄赛打头,朱高煦也就直接等着她的的回达。 如果可以,把摄赛培养成自己在土人中的代理人,也是目前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八百大甸冒犯我大明威,行叛乱之事,大军必讨之,下官愿率东川可战之兵,誓死追随殿下!” “下官愿率可战之兵,誓死追随殿下!” 很显然,他们之前应该达成了共识,随着摄赛的表态,其余几个土知府纷纷表态、站队。 鸡的下场已经注定,他们这些猴子要是没有觉悟的话,岂不是步了八百大甸的后尘? “哈哈,很好,有了尔等之助,八百大甸覆灭在即。 此战之后,本王会根据尔等的功劳,为诸位向父皇请功的!” 听完他们的表态之后,朱高煦哈哈大笑,站起来对他们许诺道。 他们今的表现,让朱高煦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的所做的一切,总算是没有白费。 “下官等多谢殿下!” 几人赶紧行礼。 朱高煦的这番表态,也是安了一下他们的心。 “好了,具体的事宜就交给西平侯处理了,本王事务繁多,就不留诸位了。” 时间紧张的朱高煦,见调子已经定好,也就不准备继续和他们浪费时间了,比之自己,想来他们更愿意和西平侯相处。 毕竟,都是老熟人了。 “是,殿下! 末将告退!” 连同沐晟,向朱高煦行礼告辞。 “对了,摄赛知府,回去的时候,别忘了让禄元川前来王府报到。” 等到摄赛等人快走出殿门的时候,朱高煦突然想起了禄元川这个大块头,赶紧出声提醒了一句。 此次平叛,有个大块头跟着左右,无疑更让人安心。 “是,下官谨记!” 摄赛闻言,赶紧转身答道。 同时,她的内心也是松了一口气。 显然,汉王殿下当初不是而已,真的是很喜欢自己的儿子,加上即将开采的东川铜矿,摄赛知道自己在一众土知府中,地位定矣。 感受到其余土知府看向自己羡慕的眼神,摄赛更加坚定了倾尽全力协助汉王殿下征讨八百大甸。 不仅是她,其余几人也是暗自下定了决心:回去看看治下有没有这样的大块头。 不知道自己一句话,起了如此大效果的朱高煦,正准备单独坐一会,舒缓一下这两紧绷的神经。 顺便梳理一下是否有遗漏之处。 上书父皇获取授权、派出刘杰带人亲自去打探前线情报、交由西平侯负责土人出兵事宜、后方的粮草之事已让三司准备、平叛主力由刘冠翔所部及卫青、朱荣各统领两个千户协同。 之所以让卫青、朱荣带兵随行,主要负责对各土司兵的监视,以防万一。 没办法,此战不容有失,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暗中牵连,朱高煦不得不防一手,只有这样,没了后顾之忧的刘冠翔所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其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梳理了一番,朱高煦觉得没啥遗漏的地方。 接下来的平叛之战,必须要速战速决,不能拖到云南的雨季,不然燧发枪还是会受到些许的影响的,另外拖得太久绝对会耽误了东川铜矿的开发之事。 朱高煦知道:永乐大炮,他老子都快望眼欲穿了。 比之技术复杂的燧发枪,有着成熟工艺的永乐大炮制造起来,无疑要快很多。 奈何受制于原料不足的困扰,目前只能处于低速生产之中,这让皇帝老子很是着急,隔三差五的就向他询问铜矿进度。 若非高皇帝远,在没有搞定东川铜矿开采之前,朱高煦绝对没有机会亲自统率大军平叛的。 比之八百大甸这的疥癞之患,朱棣无疑更看重铜矿的产出。 若是到时候朱高煦一力坚持的话,怕是会来上一句:“沐晟尚能饭否?” 这也是为何,朱高煦一定要远离金陵那个权利中心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高老子远,没人管着自己了。 自由啊! “不知道杨士奇啥时候能到?” 朱高煦端起已经凉聊茶水喝了一口,声的嘟囔了一句。 若是杨士奇在的话,修路、开矿之事交由他,朱高煦绝对很放心的,从这次全国协调囚犯入滇之事来看,不愧是首辅之才啊! “殿下,杨长史已经到了昆明城外十里处了!” 想曹cao曹cao就到,朱高煦杯子还没有放下,沈老六就急匆匆的进来向他禀报道。 “哈哈,真是助我也!” 听闻此言,朱高煦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有了杨士奇坐镇昆明,朱高煦的后方就真的稳了。 官场沉浮十数年的杨士奇,现在身为汉王府长史,某种意义上的汉王府的二号人物,也可以是现在整个云南事实上的二号人物。 有他在后方坐镇,朱高煦就可以使劲在前线随便浪了。 除非自己平叛战事吃了大败仗,不然作为汉王府代表的杨士奇,代表着汉王意志的他,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的。 “恭喜殿下,这下咱们后方就稳了。” 整跟着朱高煦左右的沈老六,当然也明白杨士奇的重要性,听自家殿下念叨了多了…… “哈哈,若是杨长史这段时间在的话,本王岂会这般忙碌?” 听了这个好消息,朱高煦瞬间感觉浑身轻了几分。 这段时间对内政的处理,真的让他有些烦不胜烦,并非做不好,而是不喜欢这些纷杂政务。 这一点,和他老子差不多。 不然的话,朱棣也不会搞出个内阁出来,辅助他处理政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