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九章 亡国灭族,绝其苗裔 (第2/2页)
有两件事想要找父皇确认。其一便是儿臣的这个惊喜,明需不需要亮相?若是亮相的话,那地点,就必须要放到城外了。这两件事,儿臣可不敢擅自做主,还请父皇亲自定夺!” 朱高煦说完,就静静地等着他老子的决定。 反正,他现在已经把“锅”甩了出去,这事还是让皇帝老子去决定吧。 朱棣略微沉思了一下,开口问道:“比之燧发枪如何?” 对于朱棣的提问,朱高煦内心之中不由得点了个赞,不愧是自己的老子,这问题一针见血,一下子就问道了点子上了。 “威力的话,那是远超燧发枪,制造难度却比不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 朱高煦立刻解释道,一个是炮一个是枪,这能比吗? 顺便打了一针预防针:这东西很贵的哦。 听了儿子的回答,朱棣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 对于燧发枪他可是深深的为之着迷的,对于它的威力也是非常满意的,平时的时候很是宝贝的。 现在竟然听到新的“惊喜”,威力要远超燧发枪,他哪能不惊喜呢。 至于价格贵?这第一点却从来不是朱棣去考虑的东西,大明有钱啊! “你小子可要想清楚了,乱说的话,朕可是要治你个欺君之罪的!” 朱棣这会儿连自称都变了,一脸认真地说道。 “父皇,就是再给儿臣几个胆子,也不欺瞒父皇啊!” 对于老子的心很是理解的朱高煦,也是非常配合,装作诚惶诚恐的回答道。 “若不是老三这出,来得有点突然,儿臣也不至如此手忙脚乱的,他就知道乱说,什么都不了解。”朱高煦顿了顿,接着说道。 更是直接把锅甩到了朱高燧的上,当然,未必有什么作用。 “是啊,不过,也是你的保密做的好,他连燧发枪都见过,有此疏漏也是在所难免的。” 果然,朱高煦的这一刀并没出血,老头子并没有怪罪于他。 朱高煦点点头,没有再说话,太明显了也是不好,不急,慢慢来呗。 “那你说,要不要拿出来呢?” 朱棣来回踱了几步,因为对于儿子口中的惊喜,他并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把这个问题抛回给了朱高煦。 至于提前去了解的想法,朱棣还是喜欢现在这种神秘的感觉,作为皇帝,他偶尔也是需要一点期待感的。 “儿臣以为,既然父皇已经准了各国使节观摩。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那就直接一步到位!要让他们知道,和我大明为敌的话,只会迎来无尽的打击,必将亡其国,灭其族,绝其苗裔!” 朱高煦一脸狂的说道,迎着朱棣威严的目光,朱高煦脱口而出了他的心里话。 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大明的生存空间还是太狭小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太少。 看着眼前一脸狂的朱高煦,朱棣有一瞬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看着他的眼光也是不由的变得复杂了起来。 可惜,朕亦是不能够独断朝纲啊! 朱棣似乎不敢再去看那张似乎很熟悉的脸庞,下意识的转过去。 说完之后,朱高煦这才反应了过来:大意了,怎么说秃噜嘴了,把内心的想法给说出来了。 这时,耳边传来了老子的声音。 “既然煦儿有信心,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来。既然要威慑他们,那就按你说的,一步到位吧!” “是,父皇您就等着瞧好了,儿臣保证,一定要让他们明白,属于他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大明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导者!” 朱高煦破罐子破摔的说道,既然说说了,那就多说几句吧…… 不过,很明显朱棣没有想要训他的想法,依然是背对着他。 “那煦儿,你觉得地点放到哪里比较好?” 朱棣的声音依然没有变化,只是这会儿血冲头的朱高煦,并没有听出那其中一丝丝的颤抖与不甘。 “儿臣以为,聚宝门外的雨花台,那边就很不错!” 早已经把整个金陵城印在脑子里的朱高煦,直接说出了早已选好的地方,看来他是准备炮打雨花台了。 本来东边的钟山也是很不错的,而且还能够让地下的老爷子也顺便瞧瞧,可惜这话他是不敢说的,他怕朱棣追着他打啊! “好,都按照你说的去办吧,记住了,朕只看结果!” 朱棣转过,看着他,最后缓缓地说道。 “是,父皇,您就放一百个心吧,绝对没问题的。只是,明就要举行了,这时间有点紧,儿臣估摸着要连夜准备才能够……” 朱高煦说到最后,一脸的为难。 不是他不努力,实在是时间太紧了,这会儿,他是真的有点儿怪朱老三了。 想搞事的话,就不知道早点搞吗? “行了,为父知道了,等会你走的时候,把为父的那块金牌拿去,这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朱棣一口道破他的心思,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法。 “儿臣多谢父皇!” 朱高煦听了大喜,老头子敞亮啊。 有了这块“如朕亲临”的金牌,这晚上的时候也能进出金陵城,也就没有人能说什么闲话了,更是可以调集工部的人手了。 “现在,你还有什么困难吗?”朱棣接着开口问道。 朱高煦也是看到了匆匆朝着这边赶来的黄俨,条件反般,已经饿了一顿的肚子,不由的发出了如雷般的轰鸣。 一下子被弄了个大红脸的朱高煦,不好意思的说道:“没了!” “哈哈,饿了煦儿了,走,吃饭去吧,可都是你吃的。对了,听说那头鲸鱼,是你亲自捕获的。来,给为父讲讲,这鲸鱼到底是有多大?” 朱棣哈哈一下,开心的说道。 跟着父皇的边,听完朱棣的问题,朱高煦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在大海上的子——晕船的滋味真的是不好受啊! 就在朱高煦绘声绘色的描述之中,朱棣的心中渐渐有了宽广无垠的波涛汹涌,更是坚定了他要郑和下西洋的想法。 陪着老子小酌了几杯的朱高煦,酒足饭饱之后并没有久留,因为,他要办的事才刚刚开始。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