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9,质子以售 (第1/1页)
浏♂览♂器♂搜索 \.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有劳足下深夜前来,仲之过也。” “不敢不敢。”带着斗笠的魁梧男子一边摘下自己头上的斗笠,一边笑着说道。“吾当感谢亭长才是。” 不等张仲再次回话,摘下斗笠的他,便深深对着张仲行了一礼。“黔首铮,见过亭长。” 客气了一阵之后,张仲直入正题。“吾此次邀足下前来,是为了重断足下蒙冤之案。” “足下何以教我?” 铮正是隐山亭的前任亭长,那个因为借贷强质案,而被刁民诬陷,受到削爵处罚的亭长。 张仲在破案进入困局时,想到了他,便让邮人去县上递交了行文,请求贼掾李炀帮忙调他过来。 原本张仲是打算让葵去的,但那邮人步疾,家中只有一老母尚在,打人也是因为别人欺负了自己母亲的缘故。 算得上是这刑徒遍布的隐山亭中,难得的清白人家。 尤其是,其人对张仲崇拜异常,几乎到了脑残粉的程度。 更兼山间疾走,速度远胜常人。 张仲索便让他去了。 “教不敢当,铮只能将自己所知,尽数告知于亭长。” “愿闻其详。” 铮以手指轻扣几面,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这案子,我怀疑,不止我遇到的那么简单。” “哦?”铮的第一句话就挑起了张仲的兴趣。“此言何意?” “亭长见过佐戈氏了吗?” 张仲想起了那个面色苍白的老人,和他家那个十人敌的女子。“见过了。” “此里中钱财如何?” 就凭那几匹马,那也是价值不菲了,更何况,他们应该还有别的收入来源。“钱财甚丰。” “正是。”讲到旧事,铮明显有些感伤,但他很快平复了绪。“质子不过罚两甲,以徙隐里之钱财,何至于诬我至此?” “足下的意思是?” “因我在查证之时,起了疑心。”铮躯动了动,略微换了换姿势。“我怀疑,他们所质之子,已然并不在徙隐里。” “而是......” “被掠卖了。” 秦国是不止人口贩卖的,毕竟,这是一个郡县制与奴隶制并存的国家。 各个乡,县的市场上,都有专门的奴隶市场,甚至乡县官舍,还有官营的奴隶买卖场所。 那些奴隶头上挂着草绳,明码标价,甚至还不如半头牛的价格。 是的,你只需要花不到一头牛的价钱,就可以买到两个年轻的,不限别的奴隶。 但张仲还是大吃了一惊,因为以上,只限于奴隶,黔首的子嗣却不再其内。 “买卖黔首之子?” “正是。”铮给了张仲肯定的答复,并加了一句。“应当还不止一两个。” “那些黔首,为何不报?” 铮长叹了一口气,随后缓缓说出了原因。“与人为质者,罚两甲,擅弃子以售者,与擅杀子同罪。” “他们,不是不想告,而是不敢告。” 张仲明白了铮的意思,就算只是罚两甲,以这些黔首的家境,也交不起罚款,必然会被罚为城旦。 而这些体会过城旦辛苦的隐官,对于服刑这件事,自然不会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更何况,他们还是两罪并罚。 剁去手脚指头都是轻的。 而做为始作俑者的佐戈氏,恐怕就是枭首或者车裂的死罪。 双方一拍即合,于是,狠狠坑了面前的前亭长一把。 “原来如此。”但对于铮的话,张仲也没有尽信,说不定,他只是因为怨恨故意将对方所为说得重了,所以,他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足下,当初为何不告?” “不敢而已。”铮面有愧色,但还是接着说了下去。“我没有充足的证据去证明,必然为对方所反。” “吾已被削爵,再反坐,便要黥面为城旦了。” 所以,你自己不敢,就在竹简里插了两根竹片来坑我? 眼见张仲眼神有了变化,铮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急忙解释到。 “吾并非故意为之,只是当初在查证此案时,突然有徙隐里的人前来认罪,言到借贷强制乃是他所为。” 铮摇了摇头,将自己当时的况详细的讲述出来。“吾怕惊动了掠卖之人,使得其有所准备,是以,不敢再细纠,只得匆匆结案。” “留待之后再细查。” “之后呢?” “嗨...”铮面上全是技不如人的怅然,和自执法失败的抑郁。“哪知即便如此,也被佐戈氏察觉。” “以自首之人为刀,于堂上翻供,治了我一个不直之罪。” 以秦律的严整,他们是如何做的,才让这个积年老吏,载了大跟头? “如何翻供的?” “我自黔首及放贷之人手上得到的契据有假。” “吾一时不察。”铮面色黯然,但更多的,是对于自无能的气愤。“被其以原契据为物证,全里之人尽皆作伪,是以,不能辩驳。” “乃累得报案之人,诬告反坐。” 铮再次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脸上全是愧疚和后悔,他低声说道。“此,吾之过也。” 原来如此。 有了这亭长在,只需要找出当时的举报人,木,这件案子,就可以重新审理了。 “木是何处之人?” “亡隐里人。” 张仲将户籍卷宗拿出,连问了几个名字,却都对不上。 “户籍非官吏不得查看,吾如今是黔首,便将所记,尽数告知于亭长,亭长再找找看。” 这是最好不过的办法。“善。” “木,亡隐里人,有女苔……” “且住。”一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张仲立刻就打断了铮的话。“他还有个女儿,叫苔?” 铮愣了一下,随后微微抬头,仔细回想。“吾当没记错。” “他曾言,希望其女,如石上之苔,生而葱葱,四季不败。” 难怪查不到其户籍,秦国的户籍记录,是本着生者记,死者削的原则,死人在当地户籍上,就很难查到了。 “他已经死了。” 这却让铮很是震惊,他猛然起,急切的问道。“如何死的?” “就在不久前,路遇蛮人劫道。” “吾亲眼所见。” ♂最新章节前往♂. \♂输\入\网\址:.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