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9,树之以威(第三更) (第1/1页)
但秦国律法的审问流程,是审问者,不能带有自身的主观意向,亦不能不给罪犯辩驳的机会。 哪怕你内心中已经确定了他的罪行,也是一样。 “汝,有何话说?” 里正冷汗刷刷的往下流,呐呐了两声,强行辩驳到。“此荒地确实是他家的,但亦是他所要的,并非.......” “吾要的。”柴勃然大怒,大步上前,斥到。“汝当我无智乎?” 张仲眉头一皱,对着柴喝了一声。“非吾之所问,不得多言。” 随后转过身,看向身后的葵。“讯时喧哗,笞之。” 葵上前一步,将竹简放在怀中,随后,将腰间的长剑解下,合着鞘一起拿在手上,给柴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接受处罚。“律法无情,俯身吧。” 远处的老妇闻言,不由得向前一步,她双手紧紧的拽住衣袖,十分紧张。 民众亦开始窃窃私语,说的无非就是些官官相护,哪里能告得过之类的话。 那里正见得张仲此行,耳中听得民众所言,亦心中一定,抬起头偷偷看了他一眼。 张仲却并不理会这些,既然要树立威严,那就不能有任何错漏,全都要按照秦国的律法流程走,毫不徇私才行。 要有“我现在不是一个人,我是一个莫得感情的律法机器。”这种心态,才能让民众信服。 才能在这缺少亭长好几个月的刑徒之地,重新树立起律法的威严和公信力。 更何况,这是他办的第一个案子,不能留下丝毫的污点。 柴看着张仲,愣了好一会儿,才俯下身趴在地上。 葵也没有留手,一剑一剑的拍打在他的身上,发出一声声闷响。 张仲看了一会儿,内心中觉得这叫柴的民夫,也确实是条汉子。 因为,他连一声都没吭,就受完了刑。 “汝,接着说。” “斗隐里的田地,都是自行挑选,并非是吾分配的。” “此乃柴自行挑选,亭长明察。” 张仲点了点头,案件的前因后果都弄清楚了,接下来,就该轮到双方自行询问了,他看向刚刚受了笞刑的柴。“汝有何问?” 柴再次盯着张仲的脸看了一会儿,似乎在确定他是否能够秉公执法。 张仲亦直视于他,未有丝毫躲闪。 “汝说为我挑选,肥田亦分数份,那我且问你。” “吾家的肥田何在?” 里正看了看左右,突然急中生智。“是汝自行与旁人交换的,与我何干?” “吾没有交换。” “事实如此,汝说没有就没有?” 张仲出言询问。“交换者谁?” 里正对着人群使了个眼色,很快,就有一个男人越众而出。 “乃是吾。” 男人与葵的年纪差不多,右眼上方有着一道长长的伤疤,十分丑陋。 他缓步走到张仲的身前,行礼之后,再次强调到。“是吾与他交换的。” 张仲心中嘲讽,但脸上却当做没有看到里正使的那个眼色。 秋后的蚂蚱,跳吧。 现在跳得有多凶,一会儿被烤了就有多香。 柴看了看张仲,见得他点头之后,才说道。“吾未曾与他交换。” 然后,双方各执一词,相锯不下。 张仲抬起手,示意安静,直到场上的声音,包括民众们的议论声都停下来之后,他才再次开口。“汝说与其交换,契何在?” 刀疤男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张仲会真的问起证物,一时间有些懵了。 “吾问汝。”张仲一字一顿,随后大喝一声。“契何在?” 男子身躯一抖。“无有,无有契。” 易物不契,这是金布律的范畴,基本属于亭长的律法盲区,但好在,张仲当初在城里买东西,听自己叔公他们讲起过。 “易物不契,有罪,罚一甲,汝当想好。” 刀疤男子大惊,一甲就是几乎就要一千钱左右,他哪里有钱缴纳,回头看了一眼里正,只见里正正在朝他使眼色。 心中一定,他正色说道。“认罚。” 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了吗? 张仲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柴,没有理他,而是问起了里正。“汝说分配与他好田,而后双方交换,虽无契卷,但交易成立,是否?” 里正点了点头,他既然已经说了,自然要一条路走到黑。“是。” “既然如此,且将登记的竹简寻来,让吾一观。”张仲图穷匕见,露出一口白牙,对着里正笑道。“让吾看看,汝登记之田地,到底是与谁的?” 里正愣了愣,随后额头上再次泛出冷汗,他念头飞速转动,再次急中生智。“是在登记前,他们找我交换的。” 好,姑且算你如此。 “那分牛之事,所记载之竹简,且拿出来。” 秦国关于分牛,分地,养牛,这些民生的东西,都是需要记录在册的,就算里正不识字,也要请乡上田吏来帮忙书写,不得有任何遗漏。 就是为了治这些为祸里中的村霸。 里正汗如雨下,呐呐的说道。“昨日方才分牛,未曾记载。” 呵,蚂蚱还在跳。 秦国明文规定,大小的事情,官吏遇到了就不可以拖延,当天的事情,当天就要做,不可以隔夜。 “当日之事,当日记载,汝如此拖延,此吏之失也。” “二三子,可有不服其言者,皆可举之。” 眼见得风向变化,民众们不再像之前那般高高挂起,有些蠢蠢欲动了。 见此,张仲便加了一句。“知情不报,犯罪不举者,有连坐之责。” “吾可以作证,他确实分牛分地有失。”是里监门,他给了里正致命的一刀。 于是,墙倒众人推。 很快,就将此事检举成了铁案。 “见民倨傲,不安其平朝,居官善取,受令不偻,安家屋而忘官府,此为吏之失,葵,将他拿下。” 葵二话不说,冲上去按倒了里正老人,掏出腰间的绳子,将其绑了起来。 像里长这种小吏,一般都是推举产生的。“里中不可一日无长,二三子,可选出里正,先代行里正之责,待吾报与乡上,再任为里正。” 然后,洋洋得意的里监门,一脸懵逼看着黔首们推举了里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